王昆
- 作品数:54 被引量:49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冲击图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 一、通过对临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冲击图设备进行心冲击图信号和心电图信号的同步联合采集,分析基于心冲击图设备的JJ间期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的可行性;二、通过对临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资料的...
- 王昆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冲击图心电描记术心功能病情判断
- 门诊癌痛患者口服吗啡控释片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王昆穆怀焕
- 关键词:恶心呕吐吗啡控释片癌痛患者口服门诊止痛药物
- 应重视骨转移癌痛的治疗被引量:12
- 2011年
- 骨骼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和受累部位,有时是转移的唯一部位。各种肿瘤均可以转移到骨骼,其中肺癌、乳腺癌、鼻咽癌、肝癌、胃癌、是最容易发生骨转移的前5位原发性肿瘤。骨转移的部位以中轴骨包括脊柱、骨盆、肋骨最为常见,四肢骨低发。转移对骨组织损伤模式可分为溶骨型(70%)、成骨型(10%)及混合型(20%)。其实与患者最为相关的是骨破坏在骨骼的部位和程度,尤其是骨破坏对神经的压迫(放散性疼痛、被动体位)、对躯体稳定性的影响(活动性疼痛)。这些患者疼痛发生率50~90%,疼痛一般多很严重,持续存在间断加重,有些会因日常活动而加重。
- 王昆
- 关键词:骨转移癌痛恶性肿瘤原发性肿瘤骨组织损伤被动体位骨破坏
- 鞘内输注系统治疗顽固性癌痛被引量:12
- 2013年
- 肿瘤患者疼痛的发生率较高,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难题。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鞘内输注镇痛药物是缓解癌痛的有效方法。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在有效镇痛的同时,使不良反应最低。鞘内镇痛治疗使用越早患者受益越大。在给予体内植入鞘内给药装置前首先需要测试镇痛效果,恰当的实施测试时段极为重要,且有效维持时间决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植入鞘内镇痛系统。本文对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的治疗依据、患者选择、测试、植入操作技术问题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阐述。
- 王昆王昆(审校)
- 关键词:肿瘤疼痛
- 慢性疼痛阿片药物治疗:风险和效果的平衡关系
- 王昆
- 31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伴有中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前瞻、开放性横断面评估,旨在了解癌痛发病的总体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因中重度癌痛首次收治入院的恶性肿瘤患者,于入院当天评估疼痛强度、部位、性质、诱发缓解因素,并进行病理生理学分类。结果:310例患者完成疼痛评估,包括中度痛101例(32.58%),重度痛209例(67.42%)。肿瘤来源前5位依次为:肺癌102例(32.90%)、结直肠癌30例(9.68%)、胰腺癌27例(8.71%)、乳腺癌24例(7.74%)和胃癌20例(6.54%)。310例患者共报告533处疼痛,常见为腰部132例、上腹125例、胸部88例、下肢71例,其次颈肩上肢47例、盆腔33例、会阴区23例、头面部14例,胰腺癌疼痛部位中90.63%与原发肿瘤部位一致。病理生理学分类中骨痛145例(27.20%)、内脏痛138例(25.89%)、软组织痛126例(23.64%)和神经病理性疼痛124例(23.27%),胰腺癌患者内脏痛的发生率为92.59%。结论:中重度癌痛发生于各种常见恶性肿瘤,以肺癌来源最为多见,胰腺癌痛主要表现为与原发肿瘤部位一致的内脏痛,其他肿瘤疼痛特征没有明显特异性。
- 邵月娟王昆
- 关键词:肿瘤疼痛病理生理学
- 膳食纤维摄入与前列腺癌发生风险关系的Meta 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膳食纤维摄入与前列腺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 Meta 分析方法,以随机模型和95%CI 为效应量分析膳食纤维摄入量与前列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另外,采用随机剂量反应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5篇队列研究和5篇病例对照研究。与膳食纤维最低摄入组相比,膳食纤维最高摄入组前列腺癌发生的风险显著降低了13%(RR =0.87,95%CI 为0.77~0.99,Z =2.10,P =0.035)。亚组分析显示,可溶性膳食纤维(RR =0.78,95%CI 为0.64~0.95,Z =2.45,P =0.014)及不可溶性膳食纤维(RR =0.65,95%CI 为0.45~0.88,Z =2.79,P =0.005)的摄入均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呈负相关,但谷类、水果以及蔬菜类纤维的摄入与前列腺发生没有明显关系。剂量反应曲线结果显示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前列腺癌的发生风险没有明显关联(RR =0.996,95%CI 为0.989~1.002)。敏感性分析显示总体研究结果比较稳定,单个研究不会对总体结果造成显著影响。结论膳食纤维的摄入与前列腺癌发生风险呈负相关,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能有利于前列腺癌的预防,但尚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验证本研究结果。
- 刘维帅曾亚奇邵月娟王昆
- 关键词:膳食纤维前列腺肿瘤META
- 44例晚期癌痛患者口服吗啡转换为芬太尼贴剂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评价晚期癌痛患者由口服吗啡转换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44例口服吗啡镇痛不满意的晚期癌痛患者,换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吗啡与芬太尼贴剂的剂量换算比为100:1。采用0~10数字疼痛强度评分法评价疼痛强度,评分降低≥2表示疼痛缓解有临床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评估分为4级:无不良反应(0)、轻度(1)、中度(2)或重度(3)。结果:药物转换后疼痛强度明显降低,转换前平均疼痛评分为6.1,转换后7天降至3.5,32例(72.7%)患者疼痛缓解有临床显著性差异。发生至少一种不良反应的患者转换前为34例(77%),转换后降至21例(48%),分别有60%及43%的患者恶心呕吐和便秘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口服吗啡镇痛不满意的晚期癌痛患者转换应用芬太尼贴剂后镇痛效果提高,胃肠道症状改善。
- 邵月娟王昆成宪江穆怀焕
- 关键词:芬太尼透皮贴剂晚期癌痛吗啡
- 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常用癌痛微创介入技术被引量:5
- 2016年
- 癌痛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临床上仍有一部分患者药物治疗后未能获得满意的疼痛缓解。微创介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意义。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建议使用腹腔神经丛或内脏神经阻滞治疗上腹部癌痛、上腹下丛阻滞治疗骨盆肿瘤所致内脏痛、经皮椎体成形或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肿瘤所致椎体疼痛。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胸壁癌痛、奇神经节及鞍区阻滞治疗骨盆肿瘤所致会阴部癌痛只有在临床研究中或是无有效缓解手段时作为一种体恤性治疗使用。
- 姬凯邵月娟王昆
- 关键词:肿瘤疼痛
- 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年版)被引量:181
- 2017年
- 近年来,随着姑息治疗学科的不断进步、发展,WHO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和NCCN成人癌痛指南[1]已逐步被各级医师所掌握,80%~90%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能够通过规范、有效的治疗得以缓解。但仍有10%~20%患者的疼痛属于难治性癌痛,仅通过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和(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
- 王昆金毅
- 关键词:姑息治疗微创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