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昆

作品数:13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总线
  • 4篇通信
  • 3篇静力触探
  • 3篇SPI总线
  • 3篇触探
  • 3篇处理器
  • 2篇双处理器
  • 2篇速率
  • 2篇通信方法
  • 2篇通信速率
  • 2篇汽车
  • 2篇汽车电子
  • 2篇汽车工业
  • 2篇嵌入式
  • 2篇嵌入式系统
  • 2篇接口
  • 2篇静力触探试验
  • 2篇孔压
  • 2篇孔压静力触探
  • 2篇控制器

机构

  • 13篇上海大学

作者

  • 13篇王昆
  • 7篇胡越黎
  • 4篇徐磊
  • 4篇孙斌
  • 2篇郭金燕
  • 2篇徐晓勇
  • 2篇朱卫
  • 2篇刘廷尧
  • 2篇王龙杰
  • 2篇虞超
  • 1篇黄俊凉

传媒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计算机测量与...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财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SPI总线的双处理器通信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PI总线的双处理器通信方法。本方法用于双处理器间使用SPI总线进行高速双向通信。本方法是:在SPI总线物理层四线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HandShaking线,构成五线制SPI总线,使之能够进行双向通...
胡越黎孙斌王昆徐磊刘廷尧王龙杰虞超
文献传递
MV10微处理器与APB总线的接口设计被引量:5
2011年
微处理器芯片MV10是一款带有PWM、ADC、CAN等功能的汽车电子专用微处理器,主要用于汽车车身的控制;APB总线是AMBA总线中的低速总线,主要负责连接低速外设;用Verilog硬件语言实现的一个MV10与APB总线的RTL级接口设计,使MV10成为一个AMBA系统的低速外设;为验证设计,搭建了一个以ARM9为主处理器的AMBA系统;在系统的构建中,MV10分割一些独立的操作并编号,然后ARM就能通过AMBA总线发送合适的任务号给MV10执行相应的操作;仿真结果表明,ARM和MV10能很好地协同工作;这样,添加APB接口设计后的MV10微处理器能够作为一个独立IP,挂载在任何以AMBA总线作为片上通信协议的SoC上。
黄俊凉胡越黎王昆
关键词:AMBAAPBSOC
英国L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2018年
操纵财务造假在当今市场上一直受到大众的关注.无论是在过去的二十年还是现在,也无论是全球经济市场还是中国的的证券市场,各类财务报表做假和财务舞弊的丑闻从来就没有间断过.由于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财务报表造假一直存在于资本市场,不断涌现的重大财务造假或者财务舞弊案件,促使各方对此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以遏止财务造假.财务报表舞弊使得各方市场参与者都付出了代价,包括投资者,债权人,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
王昆
CAN控制器中实现多消息机制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CAN控制器中实现多消息机制的方法。本方法在CAN芯片中加入多类ID帧的消息机制,即一个总线ID对应其自己的验收滤波器和接受缓冲器,并协调各消息机制正常工作。本发明可应用于CAN控制器功能扩展。此方法使得一...
胡越黎郭金燕朱卫徐晓勇徐磊王昆
一种基于SPI总线的双处理器通信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PI总线的双处理器通信方法。本方法用于双处理器间使用SPI总线进行高速双向通信。本方法是:在SPI总线物理层四线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HandShaking线,构成五线制SPI总线,使之能够进行双向通...
胡越黎孙斌王昆徐磊刘廷尧王龙杰虞超
一种集中式车身控制器内部通信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车身控制器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ARM-MCU和Linux操作系统的集中式车身控制器内部通信的设计思路;同时对车身控制器中主控制器和子节点间的通信协议、ARM和MCU之间的通信接口以及触摸屏中的操作界面程序进行了研究,在ARM9和16位MCU的联合工作的基础上,嵌入Linux操作系统,实现整个车身网络的集中、有效、快捷的控制。
施海星王昆胡越黎孙斌
关键词:集中式内部通信
CPTU数据校准黏土和砂土统一模型本构参数的随机力学-贝叶斯方法被引量:3
2022年
黏土-砂土统一本构模型CASM(Clay And Sand Model)与剑桥模型相比引入了状态参数,可描述黏土和砂土的复杂力学状态,但其本构参数(一类精细的岩土参数)因存在天然的变异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难以精细确定。以CASM模型为基础推导球孔扩张和孔压静力触探试验CPTU(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贯入机理,结合原位测试数据,采用随机力学-贝叶斯方法校准关键本构模型参数,如间隙比、应力状态系数、临界状态应力比和超固结比。首先推导基于CASM模型的球孔扩张理论,解释极限扩孔应力与CPTU数据的贯入力学机理。然后提出基于MCMC(Markov Chain Monte-Carlo)法的贝叶斯抽样算法。最后采用以上随机力学-贝叶斯方法校准上海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云岭西地区第(8)层土和第(8)层土的本构模型参数,并通过数值模拟评估本构模型参数后验分布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构参数经过贝叶斯理论校准后,其变异性减小,且具有一定的统计相关性。利用校准后的本构参数进行基坑开挖模型数值计算,得到的结果更加符合工程监测值,证明了利用原位测试数据校准本构参数的随机力学-贝叶斯方法的有效性。以上研究揭示了CASM本构模型与CPTU数据之间的力学机理和数学统计规律,并为其他本构模型的开发和参数校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王长虹马铖涛吴昭欣王昆汤道飞
关键词:球孔扩张理论贝叶斯方法
SPI总线用于双处理器通信的数据链路层设计及其实现被引量:7
2012年
提出一种基于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总线的双处理器间通信的数据链路层设计方法.该方法中的双向SPI总线具有占用引脚少(仅比SPI总线多一根线)、有完善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控制的优点,能够保证数据透明地在双处理器之间进行传输.以一款带有显示单元的车身总线控制器为应用对象,采用ARM9和S12作为双处理器实现双向通信,并对这一通信方法的实现和应用情况进行描述.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协议比较完善,能够满足实际工程中的需求,对于其他SPI的应用也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孙斌胡越黎王昆
关键词:双向通信串行外设接口数据链路层
CPTU数据校准上海深层软土参数的随机力学-贝叶斯方法被引量:4
2023年
城市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开展科学计算。合理的本构模型和准确的岩土参数是岩土力学分析的两大支撑。修正剑桥模型(modified cam-clay,MCC)的岩土参数简单直观,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实践。室内土工试验由于取样扰动、试验误差等不可避免的缺陷,难以精确获得深层岩土参数。结合先验知识、室内试验数据和孔压静力触探(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CPTU)测试数据,将关键岩土参数视为随机变量,采用随机力学-贝叶斯方法,校准深层软土的关键岩土参数,如临界状态应力比、压缩系数、回弹系数和超固结比。以上海市苏州河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云岭竖井基坑工程为背景,以基础底板处的深部第(8)层土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MCC模型的柱孔扩张理论,揭示了CPTU数据(锥尖阻力、侧摩阻力和孔隙水压力)与极限扩孔应力之间的力学转换机理,利用苏格兰Bothkennar岩土试验场地的试验数据,验证CPTU测试数据力学模型的适用性;其次,建立关键岩土参数与CPTU数据之间的二次非交叉响应面,利用MCMC(Markov-chain Monte Carlo)抽样算法,获得关键岩土参数的后验统计特征;最后,结合岩土参数的后验均值,开展超深基坑工程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经过柱孔扩张随机力学-贝叶斯方法校准后,关键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大幅度降低,后验均值的预测结果与监测值较为接近,证明了该方法的高效、合理性。
王长虹吴昭欣王昆汤道飞马铖涛
关键词:孔压静力触探岩土参数超深基坑
静力触探试验的宏细观耦合分析方法与应用被引量:6
2021年
圆锥静力触探试验(CPT)是一种准确获取常规岩土参数的土工原位测试方法,但是CPT数据一般不能直接转化为岩土力学宏观本构模型参数(即一类精细的岩土参数),根本原因是对宏细观贯入机制的研究不足。以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圆柱(锥)孔扩张理论为基础,建立静力触探试验过程的宏细观耦合分析方法。根据圆柱(锥)孔扩张理论求解极限扩孔应力,推导了锥尖阻力、侧摩阻力与极限扩孔应力之间的关系。以上海地区浅部持力层第(2)1粉质黏土为对象,通过相同尺度的三轴压缩试验,建立宏观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参数与细观线性平行黏结模型参数的转化公式,并通过Fish语言编入到FLAC^(3D)软件。以上海第(2)1层粉质黏土和第(5)_(1-1)层灰色黏土为对象,验证了宏细观转化公式对于上海黏土或者粉质黏土的适用性。以第(2)1层粉质黏土为对象,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锥尖阻力、侧摩阻力和极限扩孔应力的理论解、数值解与实测值的误差,从细观角度分析土体颗粒位移和接触力链分布。圆柱(锥)孔扩张理论计算的极限扩孔应力、锥尖阻力和侧摩阻力与实测值的误差分别为1.30%、0.45%和0.77%。宏细观耦合数值计算得到的极限扩孔应力、锥尖阻力、侧摩阻力和孔隙水压力与实测值的误差分别为9.68%、2.99%、9.34%和8.42%。宏细观耦合数值的计算结果不仅和圆柱(锥)孔扩张理论的计算结果以及实测值接近,还能考虑孔隙水压力的作用。以上研究为认识静力触探试验机制,获取岩土力学本构模型参数提供了宏细观耦合分析方法和基础。
王长虹汤道飞王昆吴昭欣
关键词:静力触探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