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庆
-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诊断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以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分析其临床症状,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文献进行鉴别诊断。结果临床特点:2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分别为14岁、7岁,表现为真皮深层或皮下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两者均行麻醉下单纯切除肿物,术后未行其它方式辅助治疗,分别随访37个月和33个月,无复发、转移。病理检查:2例均为单发肿瘤,切面灰白、灰红,囊实性,质硬,与周围组织界尚清;其中1例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大小约2.8 cm×2.2 cm×1cm,切面灰红,质细腻。镜下特点:肿瘤瘤细胞呈组织细胞样特点,由较厚的假包膜,周围见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Desmin部分(+)、CD68部分(+)、EMA(+)、CD99(+)、SMA部分(+)、MyoD1(-)、CD34(-)、CD31(-)、S⁃100(-)、CyclinD1(+),Ki⁃67阳性率5%~8%。结论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属于罕见的交界性病变,其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明确诊断。表现为真皮深层或皮下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局部适当进行扩大切除;术后随访是主要处理原则。
- 王芳相龙全王海庆程军周凤娟
- 关键词: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
- 乳头状肾细胞癌实性亚型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实性亚型(SPRCC)1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以及临床预后。方法对1例SPRCC病例进行显微镜下HE切片观察组织学特征,采用EnVision法染色观察其免疫表型并与其它类型肾细胞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结果SPRCC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片状、小管状、囊状,乳头状结构很少或几乎看不到,肿瘤细胞呈立方形,胞浆嗜酸性,细胞核大小较一致,核仁不明显,WHO/ISUP分级较低,大部分为1级,少部分为2级。免疫表型示CKpan、CK7、CK8/18、CK19、P504S、CD10、EMA、PAX⁃8以及Vimentin均表达,而RCC、WT⁃1、CK20、CD57、Syn、CD56、CgA、CD117、Desmin、SMA、Myogenin、S⁃100、E⁃cadherin均不表达,Ki⁃67阳性指数很低。结论SPRCC镜下特点不同于经典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而免疫表型又与经典型的乳头状肾细胞癌几乎表达一致,通过HE观察与免疫组化的鉴别诊断相结合,以帮助明确诊断。
- 王芳相龙全李倩王海庆程军林凡忠
- 关键词:乳头状肾细胞癌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
- 驱血带在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目前治疗静脉曲张主要有激光治疗、硬化剂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当前临床上有效的、公认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效果较好,复发率低,但其治疗缺点为创伤大、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我院采用术中使用驱血带配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方式治疗静脉曲张,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 王海庆王旭鉴涛秦委委许飞辛振磊
-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驱血带下肢静脉剥脱术交通静脉
- 雷帕霉素支架联合X线外照射预防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 2013年
-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支架、X射线照射及两者联合对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找出抑制内膜增生的理想方法及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建立比格犬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支架置入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仅行常规支架置入)、药物支架组、放射组及联合组,取实验动物的离体血管及空腹静脉血,分别检测其平均管腔面积、血管新生内膜平均增生面积、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及放疗前后静脉血常规。结果:血管平均厚度及血管新生内膜平均增生面积对照组最厚,联合组最低,放射组和药物支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和Bcl-2表达最高,Caspase-9表达最低;联合组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和Bcl-2表达最低,Caspase-9表达最高;放射组和药物支架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第8天,放疗组与联合组的白细较前降低,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指标放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与雷帕霉素支架和X线照射相比较,两者联合应用更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从而更好地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且未显示有更多的副作用及并发症。
- 鉴涛王旭庄博袁梅陈鋆王海庆秦委委张祥菊
- 关键词:雷帕霉素支架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