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焕丽

作品数:26 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念珠菌
  • 7篇湿疣
  • 7篇尖锐湿疣
  • 6篇念珠
  • 5篇阴道
  • 5篇念珠菌病
  • 4篇阴道念珠菌
  • 4篇阴道念珠菌病
  • 4篇人乳
  • 4篇生殖
  • 4篇外阴
  • 4篇外阴阴道
  • 4篇外阴阴道念珠...
  • 4篇外阴阴道念珠...
  • 4篇细胞
  • 4篇免疫
  • 4篇尖锐湿疣患者
  • 4篇光动力
  • 4篇复发
  • 3篇蛋白

机构

  • 25篇广州市皮肤病...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王焕丽
  • 9篇黎小东
  • 9篇毕超
  • 7篇杨日东
  • 6篇宋卫忠
  • 6篇高爱莉
  • 6篇梁景耀
  • 5篇梁艳华
  • 5篇王建琴
  • 5篇朱慧兰
  • 5篇陈晓吟
  • 4篇李平
  • 4篇曹文苓
  • 4篇李华平
  • 3篇钟道清
  • 3篇张锡宝
  • 2篇李嘉彦
  • 2篇刘玉梅
  • 2篇汤少开
  • 2篇王艳芳

传媒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中国真菌学杂...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今日药学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病程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分析不同病程尖锐湿疣(CA)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情况和细胞免疫功能。方法收集CA患者468例,设立病程<3个月的258例患者为A组,>3个月的210例患者为B组,同时设立对照组30例。CA患者取疣体细胞进行HPV-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型检测,抽取静脉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对照组取泌尿生殖系统脱落细胞,并抽取静脉血,检测同CA患者。结果 468例CA患者中,HPV亚型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HPV6(34.2%),HPV11(26.5%),HPV52(12.0%)、HPV16(10.3%)。A、B两组患者共检出HPV亚型阳性结果为754个,低危型321个,占42.6%,高危型433个,占57.4%。A组364个,其中低危型180个(49.5%),高危型184个(50.5%);B组390个,其中低危型141个(36.2%),高危型249个(63.8%)。B组患者多重感染比例为43.8%(92/210),A组为27.1%(70/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3,P<0.01)。CA患者CD4+、CD4+/CD8+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其中B组显示的差异更为显著。结论 HPV高危亚型感染以及与高危亚型合并的多重感染,同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CA复发的重要因素。
梁艳华毕超梁景耀杨日东王焕丽邓斌宋卫忠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亚型细胞免疫功能
FLG基因与特应性皮炎被引量:6
2014年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肤干燥和剧烈瘙痒为特征。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被认为与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缺陷及免疫失调相关,目前争论的焦点在于哪一个作为其发病的始动因素。FLG基因对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的角质层的形成和水合起关键作用,FLG基因的失功能性突变可能是影响特应性皮炎临床表现型和病情严重性的重要因素,但特应性皮炎患者中由于FLG基因突变引起的特征目前尚未确定,提示FLG基因的失功能性突变可能并非特应性皮炎的特异性突变。
王焕丽刘玉梅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
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及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治的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高频电刀将疣体切除,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口服甘露聚糖肽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除口服甘露聚糖肽片治疗外,还联合应用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其复发率。
王焕丽黎小东陈晓吟
关键词:甘露聚糖肽尖锐湿疣
高频电刀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2017年
目的观察高频电刀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12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高频电刀联合光动力治疗,对照组单用高频电刀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治疗12周和24周的临床治愈率及HPV转阴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12周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0.0%和61.7%,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24周的临床治愈率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12周的HPV转阴率分别为36.7%和18.3%,治疗24周的HPV转阴率分别为78.3%和58.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频电刀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近期临床治愈率、近期和远期HPV转阴率均优于单用高频电刀,两种方法均有良好的远期临床治愈率。
王焕丽杨日东钟道清周欣陈晓吟何婉萍黎小东
关键词:尖锐湿疣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高频电刀HPV
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载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经高频电刀治疗后至少4 w无疣体复发但HPV仍为阳性的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光动力治疗,每周一次,治疗4 w,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观察4 w,比较两组HPV转阴率及HPV载量下降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HPV转阴率分别为42.5%和17.5%;两组治疗、观察4 w后,无疣体发作、HPV仍为阳性者HPV载量下降值分别(4.2±0.5)×10~3和(2.5±0.1)×10~2,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可显著降低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载量。
王焕丽杨日东钟道清周欣陈晓吟何婉萍黎小东
关键词:光动力尖锐湿疣载量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患者( CA )的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探讨其在艾拉光动力治疗的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1日~2013年4月31日于我所性病科就诊的99例尖锐湿疣患者,依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均采用艾拉光动力治疗,两组方法相同。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自制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变化、治愈率及满意度的调查。结果:CA患者存在恐惧、焦虑、多疑和忧郁等负性情绪,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存在的心理问题无明显差异( P值均>0.05)。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各种负性心理状况的人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实验组治愈率达94.0%,与对照组(8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P<0.05);实验组满意度达96.0%,与对照组(71.4%)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仅有4例复发,而对照组有25例患者病情反复,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关注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患者心理情况,并采取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治愈率及患者满意度,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陈晓吟王艳芳连凤王焕丽杨日东
关键词:尖锐湿疣护理干预
广州地区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的菌型及其体外药敏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性传播疾病病人中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的菌型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 ID32C酵母菌鉴定反应板鉴定菌种并使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不同菌型念珠菌的药敏情况。结果临床131例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者中,白色念珠菌116例(88.55%)、近平滑念珠菌7例(5.34%)、光滑念珠菌5例(3.82%)、季也蒙念珠菌2例(1.53%)、克柔念珠菌1例(0.76%)。药敏分析结果:念珠菌属对制霉菌素(96.18%)、酮康唑(90.84%)、氟康唑(70.23%)敏感,而对咪康唑(31.30%)、嗌康唑(31.30%)、伊曲康唑(47.33%)和特比奈酚(7.63%)的中度敏感性和耐药性比较高。结论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的念珠菌除了对多烯类药物敏感率高外,对唑类抗真菌药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不同菌型其药敏谱存在差异。
黎小东宋卫忠李平王焕丽高爱莉黄平颜景兰
关键词:念珠菌属ROSCO纸片扩散法
女性尿液沙眼衣原体DNA和淋病奈瑟菌DNA定性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用女性尿液检测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DNA和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DNA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6月性病科女性患者212例,每位患者取宫颈拭子做CT-DNA、NG-DNA、淋球菌培养,尿液做CT-DNA、NG-DNA。同时设置对照组30例。结果宫颈拭子CT-DNA阳性率为18.40%(39/212);尿液CT-DNA阳性率为19.81%(42/212),二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71);宫颈拭子CT-DNA和尿液CT-DNA检测结果一致性好(Kappa=0.92,P<0.01)。淋球菌培养阳性率为5.19%(11/212),宫颈拭子NG-DNA阳性率为12.26%(26/212),二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2,P=0.010);尿液NG-DNA阳性率为10.38%(22/212),与淋球菌培养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6,P=0.046);宫颈拭子NG-DNA阳性率与尿液NG-DNA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6,P=0.540)。宫颈拭子NGDNA与尿液NG-DNA检测结果一致性好(Kappa=0.86,P<0.01)。结论用女性尿液检测CT-DNA、NG-DNA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取材方便,建议在临床普及。
毕超王焕丽梁景耀梁艳华朱慧兰王建琴
关键词:尿液
性传播疾病门诊就诊者1475例尿液和尿道/宫颈拭子沙眼衣原体DNA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尿液法与尿道/宫颈拭子法检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DNA阳性率的差异。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性病科等7个医疗单位共收集性传播疾病门诊初诊者1475例,男1118例、女357例。依次采集每例患者尿道/宫颈拭子、尿液标本各1份,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尿液和拭子标本中CT-DNA,配对χ^(2)检验比较2种标本CT-DNA阳性率。采用随机或固定效应Meta分析对7个医疗单位的尿液、拭子标本CT-DNA阳性率进行异质性检验及合并。结果4个医疗单位尿液标本CT-DNA阳性率均高于拭子标本(均P<0.05),而3个医疗单位2种标本CT-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医疗单位间尿液和拭子标本CT-DNA阳性检出率异质性I 2分别为78.6%(95%CI:55.9%~89.6%)、73.7%(95%CI:43.7%~87.7%);经Meta合并,尿液标本CT-DNA总阳性率为10.8%(95%CI:7.2%~15.9%),显著高于拭子标本(7.8%,95%CI:4.9%~12.1%;χ^(2)=39.2,P<0.05)。以拭子标本CT-DNA检测法为对照,尿液标本CT-DNA检测法的敏感性为97.0%(128/132),特异性为96.3%(1293/1343),阳性预测值为71.9%(128/178),阴性预测值为99.7%(1293/1297),符合率为96.3%(1421/1475)。1118例男性尿液CT-DNA阳性率为11.0%(95%CI:7.2%~16.5%),显著高于拭子CT-DNA阳性率(7.6%,95%CI:4.9%~11.8%;χ^(2)=34.3,P<0.05)。357例女性尿液CT-DNA阳性率(11.9%,95%CI:7.7%~17.9%)与拭子CT-DNA阳性率(10.4%,95%CI:7.6%~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P>0.05)。结论尿液CT-DNA阳性率高于或持平于拭子CT-DNA阳性率,采用尿液标本检测CT-DNA具有取材方便、无创、无痛苦、成本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王焕丽杨斌郭庆龚子鉴曾抗杨文林方锐华朱慧兰毕超何婉苹杨日东汤少开王建琴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核酸扩增技术拭子
大蒜素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MTT法评价大蒜素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及细胞黏附的影响;血清芽管计数法评价大蒜素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结果低浓度(4μg/mL)和高浓度(64μg/mL)大蒜素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23.0±1.1)%和(95.6±0.3)%;32μg/mL大蒜素对早期(0h)、中期(12h)及成熟期(48h)生物膜的抑制率分别为(88.5±0.5)%、(63.3±0.8)%和(52.3±1.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大蒜素(4~32μg/mL)对培养30min、60min、90min、120min的白念珠菌细胞黏附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空白对照组芽管形成率为(91.2±1.6)%,64μg/mL大蒜素组为(2.2±1.2)%。结论大蒜素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王焕丽张锡宝陈兴平
关键词:大蒜素白念珠菌生物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