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素芬

作品数:52 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政治法律
  • 7篇医药卫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保险
  • 8篇社会保险
  • 7篇免疫缺陷
  • 7篇病毒
  • 6篇人类免疫
  • 6篇人类免疫缺陷
  • 6篇人类免疫缺陷...
  • 6篇缺陷病
  • 6篇免疫缺陷病
  • 6篇免疫缺陷病毒
  • 5篇欺诈
  • 5篇反欺诈
  • 4篇社会
  • 4篇社会保障
  • 4篇权利
  • 4篇基因序列
  • 4篇监狱
  • 4篇法律
  • 4篇HIV
  • 3篇养老

机构

  • 50篇辽宁大学
  • 8篇沈阳医学院奉...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1篇沈阳二四二医...

作者

  • 50篇王素芬
  • 8篇关琪
  • 3篇张卓然
  • 2篇李青竹
  • 1篇张娓娓
  • 1篇张猛
  • 1篇崔丽
  • 1篇黎明新
  • 1篇伊广旭
  • 1篇王艳
  • 1篇吴莹瑶
  • 1篇马晓光
  • 1篇王一帆
  • 1篇许炜冬
  • 1篇李杰
  • 1篇吴薇
  • 1篇成保平
  • 1篇王宝江

传媒

  • 5篇行政与法
  • 4篇辽宁行政学院...
  • 3篇理论学刊
  • 3篇沈阳医学院学...
  • 2篇法学
  • 2篇深圳大学学报...
  • 2篇辽宁大学学报...
  • 2篇河南省政法管...
  • 2篇中国监狱学刊
  • 2篇盛京法律评论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当代法学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法学杂志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法学评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政治与法律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院内380例真菌感染调查被引量:6
2005年
吴莹瑶关琪王素芬
关键词: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医院感染免疫抑制剂
社会保险反欺诈的资格罚设置论被引量:2
2024年
中国式社会保险法治现代化既要坚守安全与稳定的传统制度内核,也要因应新时代从业者灵活且便捷的多元价值诉求。双重面向的社会保险法治共同聚焦于基金安全即反欺诈这一核心,但我国当下社会保险反欺诈制度立法供给不足导致实践效果不彰。诠释自己责任、遵从福利条件性理论并能够有效阻断再犯发生的社会保险反欺诈资格罚,能够达致反欺诈的更佳效果,亦可以充分实现社会保险制度安全有序的价值目标。结合我国现有制度基础并适度借鉴他国福利反欺诈的有益经验,通过拓展资格罚的方式、扩大资格罚的范围、增设具有刑罚性质的行政资格罚等诸多层面,在我国社会保险欺诈的法律责任中体系化完备资格罚,既是社会保险反欺诈的最佳选择,也是中国式社会保险法治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王素芬
关键词:行政处罚
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2025年
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在公益诉讼制度实践上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创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存在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权利缺失、传统司法救济途径不畅、依托环境公益诉讼无法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保护等问题,需要进行制度优化。我国文化遗产立法历经了由特殊财产法到文化人权保障立法的范式转换,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也由财产权转变为文化人权。文化遗产保护蕴含的公益性与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为旨趣的公益诉讼制度相契合,将公益诉讼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能够纾解传统诉讼制度对文化遗产保护乏力的困境。结合我国现有制度基础并适度借鉴他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有益经验,立法上应对文化遗产权予以清晰界定,赋予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厘清民事与行政公益诉讼的适用顺位,以行政公益诉讼优位为原则,方能达至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效果,亦可以充分实现公益诉讼法治化的目标。
王素芬郭雨茁
关键词:公共利益公益诉讼文化权利
唐朝待遇囚人之法论要被引量:1
2007年
唐朝是我国封建朝代的鼎盛时期,《唐律疏议》也是封建社会最完备的法典,其中所规定或体现的依法拷讯囚徒、女囚特别体恤、死刑慎重执行、人性化的狱政管理及为保障囚人待遇的实现而设定的严格的刑事责任,对于当下我国服刑人权利保障的完善仍可资借鉴。我国对于服刑人权利保障的立法应当借鉴唐律中待遇囚人之法所体现的朴素的人道主义——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本身的精神,得法典之形,更不忘传统价值之意。
王素芬
关键词:唐律疏议慎刑人道主义
格式合同与契约自由论被引量:2
2002年
我国 1 999年出台的《合同法》中规定了格式条款的相关内容 ,这使得诸多人士认为是对契约自由的一种限制 ,有鉴于此 ,本文对格式合同与契约自由作以分析。具体探讨了契约自由的发展概况。
王素芬
关键词:契约自由格式合同《合同法》格式条款
论劳动法案例教学的多重维度被引量:2
2015年
劳动法案例教学是因应时代之需的新型教学模式,其能够有效矫正传统理论教学之不足并更好地培养法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但劳动法案例教学也需要明确教学目的、遴选适宜的劳动法案例、展开与劳动法基础理论相呼应的案例教学分析,并采用具体标准对劳动法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唯此,才能实现劳动法案例教学的真正价值。
王素芬蒋佳伯
关键词:劳动法案例教学教学目的
数字时代的社会救助立法检视被引量:5
2023年
数字时代对社会救助提出诸多挑战,表现为数字技术消解社会救助主体的真实性,数字鸿沟导致数字排斥进而引起数字贫困,受救助者的信息与隐私也将面临更大威胁。因应数字时代之需,社会救助法亟待在立法理念以及制度建构层面进行变革。在立法理念层面,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救助理念,并确立数字行政理念。社会救助法作为一部权利保障法,亦应确立数字时代的社会救助权利理念以确保公民社会救助权之实现。在制度层面,一方面要对社会救助制度进行数字化赋能,实现受救助主体的智慧化覆盖、救助体制的数字化变革以及救助服务的数字化体现;另一方面应构建数字时代社会救助权利的保障机制,救助数字弱势群体,推动数据公开、数字参与及隐私保障,如此方能使社会救助法面向数字时代之需。
王素芬付浩然
关键词:社会救助法
论格式合同的解释被引量:3
2001年
格式合同一词在我国立法中首见于 1993年 10月 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999年 3月 15日通过的《合同法》首次对格式合同予以确认与阐释。所谓格式合同 ,是指含有格式条款的合同。因格式条款是由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而另一方当事人对此不能协商更改 ,一旦因格式条款而生纷争 ,如何对格式合同条款进行解释进而保护相对人之利益便显尤为重要。据此 ,本文从概说、目的、具体规则三方面对格式合同的解释做以具体探讨 ,以便利于争议之裁决并最终实现契约正义之价值目标。
王素芬
关键词:格式合同格式条款当事人《合同法》裁决消费者
法律信仰:朦胧而真切被引量:2
2004年
伯尔曼那句"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的名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无数法律学者所引用,并似乎受其启发而突然为中国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知法犯法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找到了恰切的解释--中国人缺乏法律信仰,并进而从不同角度探寻缘由:从经济状况看,商品经济的不发达,抑制了中国人法律信仰的形成;从政治基础看,长期专制集权统治,制约了中国人的法律信仰的形成;从文化传统看,宗法伦理的精神枷锁,抑制了中国人法律信仰的形成等等,但最终都不忘一点,几乎都将中国的宗教传统的缺乏视为中国法律信仰缺乏的最根本原因.
王素芬
关键词:法律信仰宗法伦理社会转型正义
社会保险反欺诈何以可能:基于公众认知的策略选择被引量:5
2021年
社会保险欺诈直接危及基金安全,为实现社会保险基金有序运行,必须深入推进反欺诈工作。社会保险反欺诈的制度设计应充分尊重民意,唯此反欺诈工作方能获得公众的广泛认同和深度参与。社会保险反欺诈公众认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80%的公众听说过社会保险欺诈。在一般认知方面,公众认为基本医疗保险领域的欺诈行为最为多见;社会保险欺诈在待遇支付与领取阶段更为集中;主要的欺诈实施主体为自然人和社会保险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欺诈行为可责罚性认知方面,公众认为对于社会保险欺诈应当予以惩罚,且普遍不认同轻罚。在公众参与反欺诈方面,超过4/5的受访者不了解当地社会保险反欺诈规范性文件;约73%的受访者愿意举报社会保险欺诈行为。基于以上研究发现,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险反欺诈法、加大公众举报欺诈的奖励力度、完备举报人保护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等策略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促进社会保险反欺诈目标的实现。
王素芬
关键词:社会保险反欺诈公众认知社会保险基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