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文硕

作品数:38 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1篇成像
  • 17篇剪切波
  • 16篇消融
  • 15篇弹性成像
  • 14篇超声
  • 11篇肿瘤
  • 11篇成像评价
  • 10篇射频
  • 10篇肝脏
  • 8篇性病
  • 8篇灶性
  • 8篇射频消融
  • 8篇局灶
  • 8篇局灶性
  • 8篇局灶性病变
  • 8篇病变
  • 7篇消融灶
  • 6篇术后
  • 6篇超声检查
  • 5篇弹性成像技术

机构

  • 30篇中山大学附属...
  • 9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深圳市第五人...

作者

  • 37篇田文硕
  • 33篇谢晓燕
  • 23篇林满霞
  • 18篇吕明德
  • 15篇黄光亮
  • 10篇徐明
  • 8篇苏丽娅
  • 7篇王伟
  • 6篇徐作峰
  • 6篇刘广健
  • 6篇刘明
  • 4篇周路遥
  • 3篇吕鉴尧
  • 3篇郑艳玲
  • 3篇谢晓华
  • 2篇林建伟
  • 2篇江利
  • 2篇匡铭
  • 2篇何晓顺
  • 2篇黄蓓

传媒

  • 10篇中华超声影像...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中华医学超声...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超声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2013中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置入定位针联合体表标记在乳腺小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对乳腺小病灶内置入定位针联合体表投影标记法(双定位)在乳腺小病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将定位针置入直径小于2.0cm,临床不能扪及或位置过深的良性或可疑恶性(依据北美放射学会乳腺影像和报告数据系统诊断为BI-RADS3级或4级)乳腺小病灶内,同时在乳腺体表皮肤勾画标记行双重定位,以辅助术中快速寻找并完整切除病灶。结果术前在超声引导下对51例54个显示为低回声的乳腺病灶内置入定位针,病灶大小0.4~2.7cm,平均(1.2±0.4)cm;病灶表面与皮肤垂直距离(深度)为0.3~1.9cm,平均(0.8±0.4)cm。术中沿定位针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快速完整切除了病变组织。手术后病理证实51例54个乳腺实性低回声病灶中良性病变46例(纤维囊性乳腺病22例,纤维腺瘤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炎性病变2例,硬化性腺病1例);恶性病变5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导管内癌2例,黏液癌1例);不典型增生3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置入定位针联合体表投影标记法有助于临床医师快速准确切除不能扪及的乳腺小病灶。
郑艳玲罗佳罗佳谢晓燕马浙夫林颖潘福顺
关键词:超声检查乳腺疾病外科手术
超微血管成像评价肝局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评估超微血管成像(superbmicrovascularimaging,SMI)显示肝局灶性病变微血管血流信号的价值。方法对54例患者共56个肝局灶性病变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SMI检查,由2名观察者对图像采用Adler半定量法进行血流分级,分析不同观察者间分级的一致性;并以超声造影为参考标准,分析两者显示血流信号能力的差异。结果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进行Adler血流半定量分级,CDFI和SMI的一致性分级分别为中度(K=0.579)和高度(K=0.605)。56个病灶在三种血流成像技术显示血管的Adler半定量分级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的病灶个数分别为:CDFI显示4个(7.14%),25个(42.86%),14个(25%),14个(25%);sMI显示0个(0%),12个(21.43%),12个(19.64%),33个(58.93%);超声造影显示0个(0%),3个(5.36%),21个(37.50%),32个(57.14%)。以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动脉期所显示病灶血管分级为参考标准,CDFI血流分级的符合率为30.35%,SMI血流分级的符合率为73.21%(P〈0.01)。结论SMI具有更好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其显示肝局灶性病变微血流信号的能力优于CDFI,能显示更微小血管,在肝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林晓娜周路遥谢晓燕黄光亮田文硕谢晓华王伟林满霞吕明德
关键词:超声检查肝局灶性病变
超级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supersonic shear imaging,SS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5月在我院发现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90例,其中男62例,女28例,平均...
田文硕徐作峰谢晓燕黄光亮刘广健林满霞吕明德
关键词:弹性成像肝脏局灶性病变
文献传递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肝脏肿瘤射频消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前后的弹性变化以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消融范围的显示能力。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并获得完全消融的肝脏肿瘤患者57例共57个病灶,平均直...
田文硕吕鉴尧谢晓燕林满霞周路遥黄光亮王伟刘保娴吕明德
关键词:弹性成像射频消融肝肿瘤
文献传递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辅助溶栓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栓
田文硕林建伟何晓顺谢晓燕
肝局灶性病变边界和周围肝组织的弹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定性分析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图像上肝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FLL)边界和周围肝组织的弹性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52例FLL患者(152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FLL及其周围肝组织SWE检查,同时记录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分析FLL的弹性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病变周围肝组织弹性分布类型及两者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良性病变26例,恶性病变126例。良性病变中25例(96.2%)表现为弹性边界清楚,1例(3.8%)表现为弹性边界不清;恶性病变中82例(65.1%)表现为弹性边界清楚,44例(34.9%)表现为弹性边界不清。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良恶性是弹性边界是否清楚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良、恶性病变周围肝组织弹性分布表现为A型(均匀蓝色)、B型(蓝绿色)、C型(不均匀呈五彩状)分别为20例(76.9%)、6例(23.1%)、0例和17例(13.5%)、60例(47.6%)、49例(38.9%);病变周围肝组织的弹性分布类型(A型、B型、C型)在良恶性病变、有无病毒性肝炎背景、不同性别及不同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大小病变之间的分布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6)。结论:定性分析FLL边界和周围肝组织的弹性特征可为FLL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参考,FLL边界和周围肝组织弹性特征受病变性质及肝病背景影响,而与病变大小无关。边界弹性特征鉴别诊断不同类型FLL仍需进一步的定量研究。
钟娴苏丽娅谢晓燕田文硕龙海怡林满霞
关键词:肝局灶性病变
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及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2012年
肝脏肿瘤种类繁多,其中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实性肿瘤之一,年发病率不低于0.001%。,其中约50%在中国。另外,肝脏还是最易发生转移性肿瘤的器官之一.尤其是结直肠癌的血液转移[1]。大量研究表明,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具有安全性高、局部疗效确切,且保留较多正常肝脏实质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肝脏肿瘤的治疗中[2]。
田文硕谢晓燕
关键词:正常肝脏射频消融超声弹性成像局灶性转移性肿瘤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肝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评价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 SWE)在肝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接受SWE检查并获得明确诊断的148例患者共155个病灶纳入研究,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75个,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14个,转移性肝癌(metastasis liver cancer,MLC)24个,血管瘤31个,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11个。测量病灶及邻近肝实质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最大值(Emax)及离散度(ESD),以kPa表示。比较良恶性及各组病灶之间杨氏模量差异,应用ROC曲线选择鉴别病灶良恶性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①恶性病灶的Emean(45.40±20.83)、Emax(77.75±40.67)及ESD(12.08±9.01)分别大于良性病灶(18.12±11.80、23.55±13.82、2.75±1.85)(P〈0.001)。②ICC和MLC的Emean、Emax及ESD分别为(57.85±15.45、104.70±36.87、14.45±7.70)和(59.28±33.00、100.70±52.45、18.23±13.60),分别大于HCC(38.63±11.75、64.64±30.05、9.61±5.97)(P〈0.01),ICC与MLC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C的Emax和ESD分别大于FNH(37.52±12.78、3.54±1.96)(P〈0.001),但Emea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NH的Emean(30.62±11.93)和Emax分别大于血管瘤(13.68±8.07、18.89±10.79)(P〈0.001),但ES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HCC邻近肝实质较MLC、血管瘤及FNH邻近肝实质硬(P〈0.05)。④病灶Emean、Emax和ESD对良恶性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0.957、0.956,分别以24.82kPa、39.28kPa、5.35kPa为界点,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3.81%及76.19%、90.57%及85.00%、84.62%及92.50%。结论SWE能够定量分析肝局灶性病变的弹性特征,尤其是Emax和ESD能为病灶良恶性及HCC与其他类型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
田文硕黄光亮谢晓燕周路遥王伟徐明刘保娴吕明德
关键词:超声检查肝肿瘤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肝脏肿瘤射频消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前后的弹性变化以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消融范围的显示能力。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并获得完全消融的肝脏肿瘤患者57例共57个病灶,平均直径(2.4±1.1)cm。分别于消融前及消融后30 min、1 d、1个月进行SWE,测量消融灶的杨氏模量最大值(SWE_max)、最小值(SWE_min)、平均值(SWE_mean)及离散度(SWE_SD)。比较肝脏肿瘤消融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杨氏模量值。选择经Cool-tip射频消融系统持续消融12 min的消融灶,于消融后1个月分别在二维声像图、SWE图像上测量其长径和短径,根据公式V=π×X×Y×Z/6(V为体积,X为长径、Y=Z为短径)计算消融灶体积,与当天超声造影无增强区域范围进行比较。结果 (1)消融后30 min的SWE_max、SWE_min、SWE_mean及SWE_SD分别为(121.80±68.52)、(30.36±24.96)、(66.92±24.88)和(20.37±12.97)kPa,消融后1 d上述指标分别为(108.20±46.99)、(31.87±18.08)、(67.12±23.53)和(19.41±12.05)kPa,消融后1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130.40±53.68)、(32.00±22.06)、(86.88±45.18)和(35.05±25.50)kPa,各参数分别大于消融前的(50.85±30.61)、(15.30±8.78)、(30.50±11.56)和(7.37±4.26)k 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18-561,P均〈0.001,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消融后30 min、1 d及1个月同一参数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088、0.821、5.202、3.786,P均〉0.05,Friedman非参数秩和检验)。(2)SWE图像示消融灶长径为(3.0±0.6)cm,与二维超声[(2.9±0.5)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8,P〉0.05);但小于超声造影的(3.4±0.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4,P〈0.01)。SWE图像示消融灶短径[(2.3±0.4)cm]及体积[(9.2±4.7)cm^3]与二维超声[(2.4±0.5)cm、(9.3±5.0)cm^3]及超声造影[(2.2±0.6)cm、(9.
田文硕吕鉴尧谢晓燕林满霞周路遥黄光亮王伟刘保娴吕明德
关键词:弹性成像技术消融技术
虚拟现实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作用和机制:纵向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结合减重平板训练(VR+BWSTT)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早期恢复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1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跑台组(6例)和常规组(5例),分别采用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并在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3周、3个月和6个月各行一次脑功能成像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结果:跑台组步行速度和下肢Fugl-Meyer评分进步程度较常规组显著,跑台组进步较大的患者患肢对侧旁中央小叶(PCL)激活强度较训练前增大较明显;患肢运动激活辅助运动区(SMA)的LI值训练后3周多数为负值;跑台组6名患者中有4名训练后3周患肢运动时出现双侧前额叶皮层多发激活区。结论:VR+BWST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常规步态训练;下肢功能恢复的中枢神经机制与上肢不完全相同;VR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双侧前额叶皮质有关。
林玲江利肖湘田文硕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虚拟现实步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