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宇瀚
-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交往研究
-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显得愈加重要,这不仅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会交往是其城市融入中重要的一部分,研究该问题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
- 耿宇瀚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交往
- 生活场域与情境体验:农民工与市民社会交往的影响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本文基于对湖北省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参照布劳和戈夫曼的社会交往理论,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从生活场域和情境体验两个方面探讨了农民工与市民社会交往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在职业生活场域,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受到行业属性与受雇状态的影响。商业服务业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水平高于建筑装饰业农民;自雇型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水平高于受雇型农民工。第二,在闲暇生活场域,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受到居所类型和居住区域的影响。以居住在集体工棚或宿舍为参照,居住在单人宿舍或套房的农民工与市民社会交往的水平更高;以居住在商品房小区为参照,居住在单位小区、城中村的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水平更低。第三,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受到交往情境体验的影响,农民工与市民的关系融洽度越高,其社会交往水平越高。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建筑装饰业农民工社会交往的去内卷化、农民工城市境遇的市民化、农民工生活空间的"去边缘化"和农民工与市民联系的亲密化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民工社会交往与城市融入的对策建议。
- 田北海耿宇瀚
-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社会交往情境体验
- 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及其对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6
- 2013年
- 论文基于对湖北省进城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以社会交换理论和群际接触理论为支撑,运用因子分析法将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降维为工具型职业交往、情感型职业交往、互惠型生活交往、礼节型生活交往、关照型生活交往和亲密型生活交往六种类型,运用频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农民工与市民社会交往现状及其对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总体水平偏低,二者的职业交往多于生活交往,工具型职业交往多于情感型职业交往,礼节型、互惠型生活交往多于亲密型、关照型生活交往;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对其心理融入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其中,工具型职业交往、礼节型生活交往和亲密型生活交往对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较为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主要源自工具性因素和外在吸引;由于农民工与市民主要限于浅层次社会交往,其群际接触的积极效应尚未充分显示出来。为此,需要加快打破城乡二元社会体制壁垒,加强舆论引导,促进农民工社区参与和社区合作,加强农民工资本建设,以促进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及农民工心理融入。
- 田北海耿宇瀚
-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社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