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宏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肝炎
  • 3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凝血
  • 2篇慢性
  • 2篇免疫
  • 2篇肝炎患者
  • 2篇病毒
  • 1篇蛋白
  • 1篇低钠
  • 1篇低钠血症
  • 1篇低渗性
  • 1篇低渗性脑病
  • 1篇毒性肝炎
  • 1篇性病
  • 1篇性病毒性肝炎
  • 1篇性疾病
  • 1篇性细胞
  • 1篇血小板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肖宏
  • 3篇吴景迪
  • 2篇张占卿
  • 2篇沈芳
  • 2篇陈晓飞
  • 1篇陈沭
  • 1篇王冯滨
  • 1篇孙洪清
  • 1篇张宇一
  • 1篇陈良
  • 1篇陶慧峰
  • 1篇张琴
  • 1篇魏万清
  • 1篇皱颖
  • 1篇邹莹
  • 1篇陈楠
  • 1篇史佩炯
  • 1篇纪永佳

传媒

  • 2篇肝脏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与临床、病理关系
2005年
肖宏张占卿纪永佳皱颖
关键词:乙型肝炎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机体免疫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清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清除及临床转归的机制。方法动态观察29例住院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HBV DNA、HBV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检测其T细胞亚群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早期患者HBV广泛抑制,两例患者HBV得到清除,随肝功能的恢复所有患者HBV DNA在较短时间内转阴、HBeAg与HBV DNA几乎同时转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有22例患者HBeAg发生血清学转换,11例患者HBsAg转阴,2例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急性乙型肝炎患者CD3+细胞、CD4+细胞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D8+细胞则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2.382,P<0.05)。结论非细胞毒机制在急性乙型肝炎早期HBV DNA的清除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对彻底清除HBV DNA、防止感染慢性化起更重要的作用。
肖宏吴景迪陈晓飞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T细胞亚群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变化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血清IAP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对血清IA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间细胞绝对计数进行Spearman双变量相关和直线回归分析。对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CD4+、CD8+、CD1+9、CD5+6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G、A、M、E水平进行Spearman双变量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结果:98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AP异常降低率和异常升高率分别为59·18%(58/98)和5·1%(5/98),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IA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24,P=0·026和r=0·366,P=0·005);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中间细胞绝对计数之间均无显著性相关性(r=0·067,P=0·076和r=0·113,P=0·268);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为影响血清IAP水平的主要因素(偏回归系数=1·024,P=0·004)。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免疫球蛋白G呈显著负相关(r=-0·2037,P=0·048),与免疫球蛋白M呈显著正相关(r=0·3281,P=0·001)。结论:代表肝脏贮备功能急性下降的血清前白蛋白为影响血清IAP水平的主要因素。在慢性肝炎活动期,血清免疫球蛋白M升高可能上调IAP的合成和分泌,而血清IAP的升高可能下调免疫球蛋白G的合成和分泌。
张占卿史佩炯邹莹肖宏王冯滨
关键词:慢性肝炎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粒细胞中间细胞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补充钠盐治疗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积极补充钠盐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20例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患者的血钠水平,并依结果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低钠血症组,分析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患者血钠水平,在综合治疗和利尿的基础上补充氯化钠,观察治疗后病情的转归情况。结果:轻、中、重度低钠血症组合并低渗性脑病的发生率分别为0%、10.4%和37.5%,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0%、8.2%和25.0%,合并顽固性腹水的发生率分别为7.5%、20.8%和43.8%。积极补充钠盐后,随血钠浓度的提高,患者24h尿量显著增加,腹水明显消退,低渗性脑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肾功能明显好转。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血钠水平呈负相关,适当及时补充钠盐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有利于腹水的消退及临床症状的改善。
吴景迪张琴肖宏魏万清沈芳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低渗性脑病
重视蚊媒传染病被引量:39
2016年
蚊媒传染病是由病媒蚊子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蚊媒传染病在我国每年传染病总发病病例中约占5%~10%,但其病死数则占传染病总病死数的30%~40%。新发蚊媒传染病是新发传染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呈现加剧化形势。当今全球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环境恶化及交通与物流的便捷,为媒介生物繁殖、传播、扩散提供了便利条件。
孙洪清肖宏陈良
关键词:蚊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新发传染病环境恶化生物繁殖病死
慢性乙型重肝病人免疫与肝生化指标变化的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中期、晚期病人的免疫和肝生化指标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20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早期60例,中期40例,晚期20例)和1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T细胞亚群、HBV DNA载量、免疫学及肝功能指标,并总结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细胞免疫状态最差,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相比差异显著,NK细胞分别为(7.47±4.19)%vs(13.29±4.68)%,P〈0.05;CD4/CD8比值为(0.39±0.16)vs(1.12±0.26),P〈0.05;CD3^+(73.11±13.16)%vs(56.12±9.54)%;P〈0.05;CD8^+(56.74±13.91)%vs(34.26±10.58)%,P〈0.05;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肝功能损害与慢性乙型肝炎相比同样有显著性差异:白蛋白分别为(20.82±3.46)g/L vs(43.11±5.74)g/L,P〈0.05;血清总胆红质(TB)(519.42±156.18)μmol/Lvs(25.91±17.38)μmol/L,P〈0.05;凝血酶元活动度(PTA)(15.21±6.38)%vs(92.45±10.56)%,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晚期病人的CD4/CD8、NK细胞显著下降,病人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可加重肝脏的损伤。
吴景迪沈芳肖宏陈晓飞陈沭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淋巴细胞凝血酶原活动度
肝硬化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及血小板变化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纤溶指标、血小板计数(BPC)的变化与Child-Pugh分级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9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按Child-Pugh分级A级15例、B级46例、C级29例,分为出血组(42例)、非出血组(48例).均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血常规,比较各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随Child-Pugh分级的增加患者PT显著延长,凝血因子Ⅱ、Ⅴ、Ⅶ、Ⅹ、BPC逐渐降低,t-PA、D-d逐渐升高.PT、凝血因子Ⅱ、Ⅶ、BPC在Child-Pugh A、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hild-Pugh B、C组凝血因子Ⅴ、Ⅹ显著高与Child-Pugh A组.出血组PT、BPC 与未出血组差异有显著性;Child B、C级肝硬化患者出血率显著高与A级,而C级病死率最高,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异常及纤溶亢进,且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PT、BPC、Child-Pugh分级可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肖宏陈楠张宇一陶慧峰
关键词: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