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政忠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姜黄素和紫杉醇联用对前列腺癌PC3裸鼠移植瘤作用的研究(英文)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和半量紫杉醇联用对前列腺癌PC3裸鼠移植瘤生长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溶酶对照组,姜黄素组,紫杉醇组和姜黄素+紫杉醇(半量)组(n=6)。姜黄素每隔2天腹腔注射100mg/kg,紫杉醇每3天腹腔注射10mg/kg,联合组紫杉醇减半,对照组注射药物溶剂。每6天测量计算移植瘤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药物注射30天后,取移植瘤组织标本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和定量RT-PCR,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移植瘤体积在24~30天时,姜黄素组和紫杉醇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姜黄素+紫杉醇(半量)组在第30天内肿瘤生长体积和紫杉醇组相近,30天后合用组肿瘤体积小于单纯紫杉醇组(P<0.05)。姜黄素和紫杉醇明显降低PC3移植瘤组织中PCNA和MMP2mRNA的表达(P<0.01)。姜黄素+紫杉醇(半量)组瘤组织中PCNA和MMP2的mRNA表达均低于紫杉醇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CNA和MMP2蛋白表达在治疗组均降低,和瘤组织中mRNA表达变化相一致。结论姜黄素可减少化疗药物的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 赵辉于小玲齐瑞芳尚芳芳苏政忠
- 关键词:姜黄素紫杉醇前列腺癌
- 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小板黏附功能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研究褐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小板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进行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率的测定。结果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和空白对照组血小板黏附试验的黏附率分别为16.7±6.3%、32.6±9.5%,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率分别为8.99±0.71%、14.85±0.82%,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岩藻聚糖硫酸酯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功能。
- 苏政忠魏俊
- 关键词:岩藻聚糖硫酸酯血小板
- 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 苏政忠魏俊曲昌华王秀霞李扬田鸿旭于锦华孙玉春
- 本项研究通过将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于采血前两周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岩藻聚糖硫酸酯治疗组(B组,于采血前两周给予岩藻聚糖硫酸酯100mg/kg灌胃)。分别进行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血小板聚...
- 关键词:
- 关键词:岩藻聚糖硫酸酯血小板
- 高压氧综合治疗慢性脑缺血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慢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在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治疗的慢性脑缺血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应用欧洲眩晕量表、头昏沉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眩晕、头昏沉改善程度;应用磁共振(MRI)及3D-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技术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灌注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欧洲眩晕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评分[(2.2±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患者头昏沉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患侧脑前分水岭白质、中动脉区白质和后分水岭区白质脑血流r-CBF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r-CB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治疗能改善慢性脑缺血临床症状,提高脑血流灌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苏政忠魏俊姜海鹏
- 关键词:高压氧慢性脑缺血脑灌注
- 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研究褐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进行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和血栓素B2(TXB2)测定。结果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和空白对照组血小板黏附试验的黏附率测定分别为16.7±6.3%、32.6±9.5%,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血小板聚集试验的最大聚集率测定分别为56.2±7.8(S)、78.4±10.7(S),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血栓素B2测定分别为16.2±3.8ng/L、123.6±41.3ng/L,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岩藻聚糖硫酸酯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
- 苏政忠魏俊
- 关键词:岩藻聚糖硫酸酯血小板
- 64层CT仿真内镜评估海上作业人员冠状动脉病变的研究
- 2015年
- 在发达国家,中心血管疾病一直是第一位的致死因素,在发展中国家也迅速成为首要死因。《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报告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38.7%,城市为41.1%;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而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其中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CHD )又是首要的病因,罹患率和致死率均居高不下。
- 苏政忠李强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海上作业人员CT仿真内镜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致死因素
- 褐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抗凝血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对褐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抗凝血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测定其APTT、PT和TT。结果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和空白对照组APTT测定分别为62.7±11.3(s)、35.6±9.7(s),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T测定分别为19.5±4.8(s)、13.4±4.7(s),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TT测定分别为39.3±9.8(s)、21.5±7.3(s),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褐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显著的抗凝血活性。
- 苏政忠魏俊
- 关键词:岩藻聚糖硫酸酯抗凝血活性
- 褐藻多糖硫酸酯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分析
- 2003年
- 目的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10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褐藻多糖硫酸酯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治疗组进行治疗,18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作为对照组进行治疗,将两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中患者总缓解率达89.5%,对照组中患者总缓解率为48.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FPS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 苏政忠
- 关键词:褐藻多糖硫酸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的影响
- 目的:岩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是多种褐藻及一些海洋无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种水溶性杂聚糖,近年研究发现其具有抗凝血、提高免疫力、降血脂等活性,但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国、内外相关报道少见。本研究探讨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
- 苏政忠
- 关键词:岩藻聚糖硫酸酯血小板血栓素B2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