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存敏
- 作品数:23 被引量:66H指数:6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掌长肌腱腱片移植修复治疗Ⅲ型锤状指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治疗Ⅲ型锤状指的方法。方法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掌长肌腱腱片、深筋膜移植,带线锚钉止点重建伸指肌腱终腱。结果 对10例Ⅲ型锤状指手术治疗后1~2年,平均1年4月。根据Dargen功能评定方法:优5例,良4例,差1例。结论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掌长肌腱腱片移植修复对予Ⅲ型锤状指的治疗,一次修复所缺损的组织,为后期功能锻炼,奠定了生理性基础,并为年轻、要求保留远指间关节、拒绝行远指间关节融合的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方法。
- 荣存敏韩清銮张磊栗威王芳
- 关键词:指动脉岛状皮瓣锤状指锚钉
- 手指血管平滑肌瘤一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患者男,35岁。10年前发现左小指近节掌侧隆起,于皮下可扪及直径5mm大小结节,无不适感,手指活动、
- 荣存敏田光磊郭阳赵振国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瘤小结节不适感
- 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固定、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比较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固定、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跟骨骨折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跗骨窦组和L形组,每组48例。跗骨窦组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固定治疗,L形组采用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清创伤应激-炎症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信号通路指标(TGF-β1、BMP-2、BMP-7)。结果跗骨窦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L形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均少于L形组(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2组血清SOD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MDA、TNF-α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跗骨窦组波动幅度小于L形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TGF-β1、BMP-2、BMP-7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跗骨窦组血清TGF-β1、BMP-2、BMP-7水平高于L形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窦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L形组(P<0.05)。结论与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比较,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能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患者TGF-β/BMPs信号通路指标表达水平,促进术后康复,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张清林荣存敏陈磊张光辉栗威张磊
- 关键词:跟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掌长肌腱腱片移植修复治疗Ⅲ型锤状指
- 目的 探讨治疗 Ⅲ型锤状指的方法。方法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掌长肌腱腱片、深筋膜移植,带线锚钉止点重建伸指肌腱终腱。结果:对10例Ⅲ型锤状指手术治疗后1-2年,平均1年4月。根据Dargen功能评定方法,优5例,良4例...
- 荣存敏韩清銮张磊栗威王芳
- 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腕舟骨骨折内固定治疗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们收治腕舟骨骨折患者12例,收集CT数据,采用3D打印机打印出导板,术中沿导板导孔精准打入导针,透视确认位置满意,行0.5 cm切口,空心钻钻孔,拧入空心加压螺钉一枚。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者自我评价腕关节问卷(PRWE)、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患侧及健侧屈伸旋转活动范围、桡偏及尺偏活动度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20个月,平均7个月,除了2例患者尝试置入导针两次,其余均一次置针成功,未发生偏斜等情况。所有患者切口愈合好,未发生感染、皮肤坏死等情况,未发生骨折不愈合情况。手术时间为28~77分钟,平均44.3分钟;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PRWE评分0~10分,平均2.5分;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80~100分,平均93.3分,其中优9例,良2例,可1例。腕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患侧为(145.67±8.72)°、健侧为(149.92±5.23)°,旋转活动范围患侧为(147.00±7.25)°、健侧为(148.92±6.72)°,桡偏活动度患侧为(16.50±1.83)°、健侧为(17.17±1.80)°,尺偏活动度患侧为(26.33±1.37)°、健侧为(27.25±1.71)°,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经皮治疗腕舟骨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功能恢复好,并且个性化、安全、准确。
- 荣存敏王芳栗威张磊李印龙张亮亮韩清銮朱少波
- 关键词:舟骨骨折3D打印经皮内固定
- 横向肌腱抽出止点重建治疗足内翻畸形
- 2015年
- 胫前肌腱转位止点重建法仍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重要方法[1].我们采用胫前肌腱外移横向肌腱抽出止点重建法治疗CCF,效果良好.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CCF患者46例(60足),男31例,女15例;Dimeglio中度32例,重度14例;右侧23足,左侧15足,双侧20足.年龄4~11岁,平均年龄(6.12±1.71)岁.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横向肌腱抽出组和纵向肌腱抽出组.横向组23例,男16例,女7例,Dimeglio中度14例,重度9例,平均年龄(6.58±2.36)岁;纵向组23例,男15例,女8例,Dimeglio中度16例,重度7例,平均年龄(5.87 +2.7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Dimeglio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荣存敏韩清銮李印龙栗威张磊王芳
- 关键词:肌腱转位足内翻畸形止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年龄
- 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指损伤感觉恢复的评价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皮瓣及供区感觉恢复问题。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正中神经掌皮支与指神经缝合,定期测定皮瓣的2 g触觉、5 g痛觉、30 g压觉以及两点辨别觉,记录皮瓣供区侧和健侧正中神经掌皮支区的静止两点辨别觉,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皮瓣感觉恢复及供区的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门诊随访6~1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个月约83.3%的患者出现压觉,术后3个月后全部出现压觉;术后3个月约91.7%的患者出现触觉,术后4个月全部出现触觉;术后4个月约91.7%的患者出现痛觉,术后5个月后全部出现痛觉。术后6个月皮瓣静止两点分辨觉平均8.3 mm,而皮瓣供区侧和健侧正中神经掌皮支区的两点辨别觉分别为(12.08±2.15)mm和(10.58±2.1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掌皮支支配区术后的感觉恢复情况:S4 2例,S3^+ 9例,S3 1例,恢复良好。结论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皮瓣感觉恢复好,供区感觉逐渐恢复,无明显影响。
- 荣存敏李印龙王芳徐宝强张清林张志王洪军韩清銮
- 外侧三切口入路治疗旋前外旋Ⅳ°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发生率约为187/100000人[1]。临床上按照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骨折发生率仅次于旋后外旋型骨折[2],Ⅳ°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更是临床较严重的踝关节损伤,其致伤原因是足处于旋前位以及踝穴内距骨受到外旋暴力,引起踝关节内、前、外、后以及下胫腓联合损伤,下胫腓联合水平上方高位腓骨螺旋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是其特征性表现。该类型损伤,除恢复关节面及骨性结构精准解剖复位并坚强内固定外,还需恢复下胫腓联合稳定性,处理不当会引起踝关节的慢性不稳和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踝关节功能障碍。
- 张清林荣存敏范洪进张磊栗威韩清銮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旋前外旋型
- 3D打印导板经皮螺钉固定腕舟骨腰部骨折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掌侧经皮内固定与背侧切开内固定治疗急性腕舟骨腰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2例腕舟骨腰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0例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内固定术(导板组),12例行背侧切开内固定术(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导板组手术时间[(39.9±5.5)min vs(108.8±13.7)min,P<0.001]、切口总长度[(0.5±0.5)cm vs(5.9±0.9)cm,P<0.001]、术中失血量[(0.9±0.4)ml vs(7.8±2.0)ml,P<0.001]、术中透视次数[(5.4±1.2)次vs(13.4±3.0)次,P<0.001]、住院时间[(4.8±1.0)d vs(7.2±1.4)d,P<0.001]以及术后7 d的VAS评分[(2.0±1.1)vs(3.5±1.0),P=0.003]均显著优于常规组。随访时间5~27个月,导板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7.0±1.3)周vs(8.6±1.8)周,P=0.031]。末次随访时导板组Mayo评分[(95.5±5.0)vs(83.3±5.4),P<0.001]、腕掌屈-背伸ROM[(146.8±6.8)°vs(108.0±7.6)°,P<0.001]、腕尺偏-桡偏ROM[(32.0±4.4)°vs(19.9±3.1)°,P<0.001]、握力[(35.2±3.0)kg vs(29.8±5.3)kg,P=0.008]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影像方面,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内固定装置断裂、脱出、松动情况。[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掌侧经皮内固定较背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骨折愈合快,握力恢复好,腕关节功能恢复好。
- 荣存敏王芳朱少波曾俊豪张高峰张志李印龙郭阳郭阳
- 关键词:腕舟骨骨折
- 双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疗效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双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12例舟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29.9±13.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2.6)个月。采用经皮2枚空心加压螺钉置入进行内固定治疗,未进行植骨。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握力(患侧与健侧百分比)、腕关节活动度、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等数据,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0.8±8.9)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均取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3.2)周。术后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螺钉突出或脱出。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0,1)分,腕关节握力为100.6%±7.2%,腕关节屈曲活动度为88.3°±2.5°,腕关节背伸活动度为88.5°±2.2°,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为(98.3±2.5)分,均较术前[4(4,5)分、69.1%±16.0%、61.3°±13.5°、64.7°±9.1°、(61.7±10.1)分]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且并非必须植骨。
- 荣存敏王芳赵振国曾俊豪徐宝强张清林朱少波韩清銮郭阳
- 关键词:舟骨骨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