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军
- 作品数:230 被引量:771H指数:16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针对胶质瘤发生发展组织芯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在针对胶质瘤发生、发展相关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事先制作好的布有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临床标本、裸小鼠移植瘤标本、体外细胞系球体、脑肿瘤干细胞球体和相应对照标本共118例的组织芯片,进行EGFR的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同时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芯片中包含的几个细胞系EGFRmRNA表达量,对芯片中蛋白水平的研究进一步验证。结果EGFR染色主要位于细胞胞膜。在71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率为46.5%,各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巾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级11.1%,Ⅱ级28.0%,Ⅲ级60.9%,Ⅳ级78.6%:各级别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5.668,P=0.001);并且EGFR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级别呈直线正相关(r=0.991,P=0.009)。在正常人脑组织、正常裸小鼠骨髓及神经十细胞球体中EGFR均呈阴性表达;在裸小鼠皮下移植瘤、人脑胶质瘤体外细胞系球体及脑肿瘤干细胞球体中EGFR均呈阳性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EGFRmRNA在人脑胶质瘤体外细胞系球体及脑肿瘤干细胞球体中表达含量高,在神经干细胞球体中表达含量极低,与芯片中蛋白水平的检测相一致。结论EGFR在正常组织和神经干细胞中未见表达,而在肿瘤中特别是脑肿瘤干细胞中高表达,并且是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表达量增加,因此可作为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病因作进一步研究。
- 魏子龙黄强董军翟德忠朱卿霍红梅王爱东兰青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组织芯片肿瘤干细胞神经干细胞
- 丙戊酸钠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分化的靶细胞与靶分子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分化时作用的靶细胞和靶分子。方法丙戊酸钠治疗位于裸小鼠皮下的可移植性人脑胶质瘤,半定量 RT-PCR 检测移植瘤中 HDAC1和 Tob 的表达;CD133免疫磁珠分离胶质瘤组织中的 CD133^+细胞,在分别含血清或不含血清加生长因子培养的条件下,加丙戊酸钠作用21 d,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化标志物表达。结果丙戊酸钠能明显抑制位于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的增殖(P<0.05),使 HDAC1表达下降(P<0.01),Tob 表达升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丙戊酸钠作用21 d 的细胞,在含血清条件下,GFAP 或β-tubulin Ⅲ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而无血清加生长因子条件下两标志物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上述的 GFAP^+或β-tubulin Ⅲ^+细胞共表达 Nestin。结论丙戊酸钠逆转人脑胶质瘤细胞分化抑制的靶分子有 HDAC1和 Tob,靶细胞为处于分化过程中的脑肿瘤干细胞。
- 王爱东季晓燕黄强王重韧董军兰青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细胞分化丙戊酸钠靶细胞靶分子
- 树突状细胞提呈肿瘤抗原疫苗研究进展
- 2015年
- 树突状细胞(DC)与肿瘤细胞(TC)融合疫苗[1]和肽链疫苗[2]二种,都可以有效激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免疫应答,使荷瘤鼠肿瘤缩小,甚至消失,但临床疗效还没有达到期望值,正在探索之中.
- 王德林王爱东董军黄强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提呈融合疫苗免疫应答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3例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回顾性分析 1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演变过程。结果 :头部外伤后至硬膜下积液形成的时间在伤后 2~ 12d内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为伤后 2 8~ 95d。经钻颅血肿抽吸冲洗术 ,13例均痊愈。认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制可能为积液使蛛网膜撕裂而出血 ,或积液不断扩大导致桥静脉撕裂出血 ,继而形成血肿包膜 ,包膜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增多及血栓调节素高表达 ,从而阻断正常的凝血过程 ,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
- 王晓军兰青董军钱志远
- 关键词: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慢性硬膜下血肿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血栓调节素
- 肿瘤组织重构:脑肿瘤干细胞的作用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脑肿瘤干细胞(BTSCs)移植瘤组织巾的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起源问题,旨在阐明BTSCs在脑肿瘤组织重构中所起的作用。方法BTSCs球体接种到NC系裸小鼠右尾状核,在出现恶病质时处死,取移植瘤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HE染色见肿瘤细胞广泛播散在宿主的脑组织中,HLA染色显示存在肿瘤细胞直接构成的血管。结论在BTSCs的裸小鼠移植瘤巾,肿瘤细胞存宿主脑内广泛分布并构成了血管;BTSCs可能转分化成肿瘤血管细胞,在脑胶质瘤组织重构中起重要作用。
- 吴银艳黄强刁艺张全斌董军王爱东兰青
- 关键词:脑肿瘤干细胞移植瘤
- 人胶质瘤细胞系 SU3与小鼠巨噬细胞共培养产生的融合细胞具有恶性转化的特点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通过胶质瘤细胞(SU3)与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共培养来证明胶质瘤间质中的Mφ恶性转化是SU3与Mφ融合导致的。方法将转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RFP)的SU3与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 )的小鼠腹腔冲洗出的Mφ进行体外共培养;用单克隆方法建立表达RFP+/GFP+双色荧光(黄色)的细胞系,然后进行癌细胞相关表型分析、致瘤性试验、鼠巨噬细胞标记物检测。结果(1)这两种细胞共培养后,细胞群中出现为数不多的黄色细胞,并成功单克隆到C3、C4和C12三株细胞。(2) C12继续传代培养后分化出RFP+、EGFP+和RFP+/EGFP+三种类型细胞,但随着传代次数增多,EGFP+(绿色)细胞比例逐渐升高而成为主体,RFP+/EGFP+(黄色)细胞比例逐渐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而RFP+(红色)细胞基本消失。(3) C12细胞株中的EGFP+细胞具有以下特点:生长接触抑制消失、增殖速度快、染色体异倍体等癌细胞特征;在裸小鼠体内具有高致瘤率(5/5);表达巨噬细胞特异性标记CD68,大部分染色体为鼠端着丝粒。结论本实验用体外模型证明我们先前在实体瘤中观察到的人脑胶质瘤细胞诱导宿主巨噬细胞恶性转化是通过细胞融合途径实现的。本实验与我们先前从荷瘤鼠实体瘤组织中克隆到恶性转化的巨噬细胞株( ihCTC)的体内实验一起,相互印证了肿瘤微环境中宿主巨噬细胞恶性转化是客观存在的。宿主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后发生的恶变既为肿瘤恶性进展和肿瘤异质性增添了新的内涵;又为肿瘤靶向治疗增加了新的靶标。
- 王林代兴亮芮琴王海洋王爱东董军兰青黄强
- 关键词:胶质瘤干细胞巨噬细胞细胞癌变
- miR-223-3p靶向RIPK3调控胶质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恶性转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miRNAs介导的胶质瘤肿瘤微环境(TME)中巨噬细胞(Mφ)的恶性转化及其机制。方法应用集落刺激因子诱导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小鼠骨髓来源细胞(BMDCs)分化,获得Mφ-GFP。将胶质瘤干细胞(GSCs)与Mφ-GFP体外共培养,筛选具备无限增殖潜能的Mφ-GFP,即恶变巨噬细胞(t-Mφ)。通过miRNAs芯片分析获取t-Mφ与正常Mφ的miRNAs差异表达谱。分别比较目标miRNA在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胶质瘤组织、来源于手术切除的10例胶质瘤组织与瘤旁组织、t-Mφ与正常Mφ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目标mi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及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探讨目标miRNA调控TME中Mφ恶变的分子机制。结果通过建立双色荧光示踪共培养体系,成功获得具备无限增殖潜能的单克隆GFP+细胞,并表达Mφ标志物F4/80和CD11b。miRNAs芯片差异表达谱和qRT-PCR结果证实,与正常Mφ相比,miR-223-3p在t-Mφ中的表达显著升高。临床分析中,胶质瘤组织样本中miR-223-3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配对的瘤旁组织(P<0.01)。对CGGA的分析结果发现,胶质母细胞瘤中的miR-223-3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WHO 2/3级)(P<0.001)。生存分析结果提示,低表达miR-223-3p胶质瘤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优于高表达组(P<0.01)。下调miR-223-3p可促进t-Mφ的凋亡(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3)基因3′-UTR区存在miR-223-3p潜在的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与共转染miR-223-3p模拟物对照和RIPK3-WT的细胞相比,共转染miR-223-3p模拟物和RIPK3-WT的t-Mφ细胞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qRT-PCR和WB实验结果证实,miR-223-3p下调的t-Mφ中RIPK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miR-223-3p过表达的t-Mφ中RIPK3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 王晔陆朝晖杨海珍王海洋陈俊杰陈延明董军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肿瘤微环境巨噬细胞恶性转化
- 靶向胶质瘤干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免疫治疗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胶质瘤干细胞及其微环境是支持胶质瘤发生、恶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将其作为包括免疫治疗在内的各项治疗策略的靶点有望提高疗效。单克隆抗体可通过特异性识别胶质瘤干细胞标志物,靶向并抑制其生物学活性;胶质瘤干细胞中肿瘤相关基因变异,使溶瘤病毒选择性复制,裂解胶质瘤干细胞,抑制肿瘤生长;过继转移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经体外激活、回输后可直接靶向胶质瘤干细胞相关抗原,发挥抗肿瘤作用;树突状细胞疫苗通过胶质瘤干细胞mRNA致敏,发挥靶向激活抗胶质瘤干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胶质瘤干细胞活化性配体表达水平升高且低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分子,针对此特点,自然杀伤细胞可以较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胶质瘤干细胞微环境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在免疫逃逸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对这些免疫检查点进行干预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靶向胶质瘤干细胞的免疫治疗策略虽在不同程度上显示出一定疗效,但远未成熟,尚待持续深入探究。
- 王海洋董军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免疫疗法
- 人脑转移癌组织裸小鼠脑内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建立人肺腺癌脑转移瘤的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并分析移植瘤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取人肺腺癌脑转移瘤组织块,接种于裸小鼠右尾状核。致瘤后即用裸小鼠的瘤组织进行其原位传代接种,观察致瘤率及荷瘤鼠生存期;MRI观察移植瘤在鼠脑内的大体形态;HE染色分析各代移植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瘤中CEA的表达;Alcian blue/PAS特殊染色检测移植瘤中粘液的性质。结果移植瘤组织在裸小鼠右尾状核已连续传至6代,共65只鼠。荷瘤鼠生存期:原代为(47.6±1.8)d,2~3代有所缩短,4~6代稳定在(38.0±0.9)d;移植瘤MRI类圆形,瘤周无水肿。移植瘤病理为低分化腺癌,不向周围正常鼠脑组织浸润;移植瘤中CEA表达阳性,有酸性粘液存在。结论人肺腺癌脑转移瘤组织块接种于鼠脑内建立的原位移植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临床原发肿瘤的病理学特征,本方法为研究人肺腺癌脑转移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实验治疗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动物模型。
- 刁艺黄强董军吴自成王爱东兰青
- 关键词:裸小鼠肿瘤病理
- 胶质瘤干细胞新功能研究进展与思考
- 目的:胶质瘤干细胞(GSCs)除了作为种子细胞繁衍子代肿瘤细胞外,还有哪些功能?受何因素影响?目前仍无定论或仍存在争论.本文旨在报告近几年我们对GSCs新功能的探索.方法:从新鲜胶质瘤手术标本中分离纯化CD133+干细胞...
- 董军黄强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