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俊舟
- 作品数:40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青岛市公共领域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使用单动脉入路技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三例被引量:8
- 2022年
-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进步,进一步减少患者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是必然趋势。传统经股动脉TAVR需要穿刺双侧股动脉建立一主、一副两条入路,其中主入路用于输送球囊和瓣膜等器械,副入路送入猪尾导管行主动脉根部造影指导定位[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于2021年7月21日采用单动脉入路技术完成了3例经股动脉TAVR,进一步推动了我国TAVR的极简化流程。
- 刘新民姚晶董哲阴赪茜吴文辉苑飞罗太阳常三帅闫云峰蒲俊舟宋光远
- 关键词:超声引导
-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现状及展望
- 2016年
- 20世纪90年代,人类完成了第一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相较于腹主动脉瘤外科根治术,EVAR手术用极微小的损伤解决了临床重大难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震撼,该术式不仅大大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治疗周期,同时使一些高龄、高危及不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得到了治疗的机会。但是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总会伴随着争议,EVAR手术也不例外,腹主动脉瘤外科根治术和EVAR手术哪个优点多,也不断在争议。
- 黄连军蒲俊舟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心脏外科手术
- 经导管封堵治疗六例升主动脉病变外科术后吻合漏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分析非炎性升主动脉病变外科术后吻合口漏,用封堵器材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6例因主动脉病变外科手术后发生主动脉吻合口漏患者,接受封堵介入治疗。其中4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近段吻合口漏,2例形成升主动脉根部假性动脉瘤、2例形成升主动脉根部至右心房漏;2例为人工血管远端与支架吻合口漏,引起真腔向假腔持续分流。1例升主动脉至右心房漏建立股静脉至股动脉轨道经静脉侧完成封堵,余5例均经动脉侧完成封堵。4例采用ADOⅡ封堵漏口;1例用2枚可控弹簧圈封堵后,微量残余漏,1个月后再次用1枚ADOⅡ完全封闭残余漏口;1例采用Ⅰ代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封堵漏口,封堵器植入成功,无脱落。术中造影5例无残余分流;1例残余微量分流者术后1个月再次行介入成功封堵。全部患者胸痛、胸闷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采用封堵器介入封堵升主动脉外科术后吻合口漏,安全有效,可用于漏口不贴近瓣膜及重要分支血管开口的吻合口漏的治疗。
- 吴文辉蒲俊舟刘光锐薛玉国李铁铮徐仲英黄连军
-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手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
- 近肾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肾动脉烟囱技术的应用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近肾腹主动脉瘤(JAA)腔内修复术(EVAR)中肾动脉烟囱技术的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对24例JAA采用EVAR治疗,年龄范围58 ~ 81岁,平均(70. 9 ± 8. 6)岁,其中男性23例;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1例,冠心 病9例。瘤 颈 长 度 范 围1. 7 ~ 10. 5mm,平 均(6. 0 ± 4. 3)mm,因瘤颈锚定距离不适于标准的腔内修复方案,而行肾动脉烟囱支架置入术,以延长瘤颈长度使之符合EVAR要求,同时有效保护肾动脉,然后再完成标准EVAR操作。结果24例手术全部获成功,成功率100%。24例患者使用31枚肾动脉支架,其中左侧肾动脉烟囱术22例,右侧肾动脉烟囱术1例,双肾烟囱1例。结果:20例患者AAA瘤腔隔绝良好,4例因存在近端1型内漏而置入Cuff支架,共5枚;所有患者肾动脉血流良好。随访2 ~ 26个月,平均13. 3个 月,无死亡病例,肾动脉烟囱支架通畅,3例近端少量1型内漏术,随访瘤体无增大,1例肱动脉穿刺处假性动脉瘤形成,转外科修复;1例股动脉夹层形成,随访观察中。术前与术后1月肌酐值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肾动脉烟囱技术治疗近JAA技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率及病死率较低,是传统EVAR技术的有效补充。
- 刘光锐郭曦吴文辉黄小勇李铁铮韩晓峰薛玉国蒲俊舟濮欣黄连军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
- 两段式覆膜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在本中心采用两段式覆膜支架TEVAR术治疗的61例TBAD患者的临床影像及术后随访资料。适应证:①胸降主动脉段主动脉弯曲变形;②胸降主动脉存在多发破口;③主动脉远端锚定区真腔因假腔挤压而过细。结果:应用两段式覆膜支架TEVAR术治疗的TBAD共61例。术后平均随访(23. 6 ± 7. 4)个月,围手术期死亡1例(1. 6%),支架远端新发破口1例(1. 6%) ,支架远端贴壁不良3例(4. 9%) ,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率91. 8%(55 /61),其中支架段假腔完全消失率41. 8%(23 /55),主动脉完全重塑率7. 3%(4 /55)。结论:采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实现了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远端锚定区的精确选择,近中期疗效安全满意,中、远期疗效尚需远期随访。
- 彭明亮黄小勇吴文辉薛玉国韩晓峰曾庆龙蒲俊舟刘浩宁一黄连军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
- 腹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并发症及治疗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疗效,探讨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腹主动脉病变患者224例,其中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205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腹主动脉瘤破裂4例,腹主动脉穿通性溃疡4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2例,腹主动脉腔内修复(EVAR)术后二次介入治疗4例;男性206例,女性18例;年龄36~90岁,平均(69.0±9.2)岁。患者出院前,术后1、6、12个月及每年行主动脉CTA检查。统计不同时间段的并发症,计算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术中无死亡,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率分别为0.9%(2/224)和10.3%(23/224)。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内漏13例、支架移位2例,瘤颈医源性夹层1例,脊髓缺血1例,入路血管损伤2例,外周血管血栓形成3例,严重低血红蛋白血症1例。随访12~48个月,随访期间病死率及并发症率分别为8.9%(20/224)和4.5%(10/224)。随访期间主要并发症包括内漏4例、间歇性跛行3例、外周血管血栓形成或闭塞2例及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复发1例。结论:采用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安全可靠,但严重并发症不客忽视。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精确测量及术中细致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此外,应重视术后定期复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 薛玉国吴文辉郭曦李铁铮刘光锐蒲俊舟韩晓峰黄连军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并发症
- 使用VIABAHN支架于开窗型腹主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报道
- 2014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7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伴腹胀,于当地医院就诊,行 B 超检查提示腹主动脉瘤形成,遂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介入诊疗科就诊。既往高血压20年,控制良好;肝炎病史40年。患者入院后查体血压150/90 mmHg (1 mmHg =0.133 kPa),心率18次/分。
- 李彭郭曦黄小勇李铁铮刘光锐薛玉国蒲俊舟黄连军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形成支架植入术窗型医院就诊下腹部疼痛
- 经导管回收迟发性脱落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同期再行封堵术一例并文献回顾
- 2019年
- 目的报道经导管回收迟发性脱落的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器及同期再次行介入封堵术1例。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3岁。2018年8月20日因"反复胸闷半年余"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ASD介入封堵术。2018年11月10日突发心慌,当地医院检查心电图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3 d后再次急诊转入我院治疗,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为ASD,心腔内未见封堵器影,考虑封堵器脱落。复查X线胸片及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提示封堵器脱落于主动脉弓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行经导管ASD封堵器取出术,并同期再次成功行ASD介入封堵术。文献检索及分析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的英文关键词包括"embolized""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和"retrieval",检索的中文关键词包括"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和"脱落";检索年限截止至2019年6月30日。共检出符合标准的文献53篇,经进一步筛选获得关于ASD封堵术后封堵器脱落的相关文献共41篇。结论迟发性封堵器脱落是ASD封堵术后少见并发症,ASD边缘条件不佳是封堵器脱落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前超声心动图的详细评估、术中超声心动图的密切监测以及术后的规律随访是减少该类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手段。一旦发生封堵器脱落,采用经导管回收技术简单易行,可作为该类并发症首选处理方式。
- 蒲俊舟吴文辉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手术后并发症
- 使用单血管入路技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被引量:3
- 2023年
- 传统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通常需要建立一主一副2条动脉入路及1条静脉入路。该文报道了国内首例使用单血管入路技术完成TAVR病例,将传统TAVR手术需要的“两动一静”3条血管入路简化为仅需1条动脉血管入路。
- 刘新民姚晶董哲阴赪茜吴文辉苑飞罗太阳常三帅闫云峰蒲俊舟宋光远
-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肾动脉血流及肾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于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前、术后肾动脉血流及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0例,根据男性肾动脉受累类型不同分为ⅠA组(单侧或双侧肾动脉均为动力型缺血)10例、ⅠB组(单侧肾动脉为静力型缺血)36例、ⅠC组(双侧肾动脉为静力型缺血)8例;根据男性肾动脉受累数目分为双侧肾动脉未受累(未受累组)20例、单侧肾动脉受累(单侧受累组)38例、双侧肾动脉受累(双侧受累组)34例;根据女性肾动脉受累数目分为双侧肾动脉未受累(未受累组)8例、单侧肾动脉受累(单侧受累组)7例、双侧肾动脉受累(双侧受累组)3例。术前及术后观察双侧肾动脉的缺血情况及肾功能检查指标。并将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220支肾动脉中动力型缺血共42支(19.1%);静力型缺血共80支(36.4%),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肾动脉动力型缺血全部得到显著改善,静力型缺血者可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随着肾动脉受累数量的增加,男性或者女性患者的肾功能受累情况呈进行性加重,且术后较术前呈下降趋势。结论对于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能够开大主动脉真腔,提升肾动脉灌注,改善患者肾功能情况。
- 李彭郭曦黄小勇李铁铮刘光锐薛玉国蒲俊舟黄连军
- 关键词:主动脉肾动脉肾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