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其刚
- 作品数:35 被引量:107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77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小脑出血、脑疝形成死亡1例被引量:3
- 2007年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临床已应用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放军第477医院耳鼻咽喉科1999年6月~2006年12月成功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27例,术后并发小脑出血、脑疝形成死亡1例,现报道如下。
- 蔡其刚赵永宏米修奎汤亚伟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脑出血
- 木筷嵌入眼眶筛窦异物存留1例
- 2007年
- 蔡其刚赵永宏汤亚伟米修奎张琴
- 关键词:后组筛窦眼眶内脓性分泌物鼻内镜检查面部外伤
- 经鼻内镜电动切割器切除部分肥厚中鼻甲加外折术治疗鼻睫神经痛68例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电动切割器切除部分肥厚中鼻甲加外折术治疗鼻睫神经痛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美国美敦力施美德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切割器(Hummer)对68例鼻睫神经痛患者,在局麻或全麻下经鼻内镜电动切割器切除中鼻甲外侧肥厚部分,再将其折断并向外推移,解除嗅裂狭窄。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足够宽敞的嗅裂。治愈65例(95.6%),好转3例(4.4%),总有效率为100.0%;3例并发鼻腔粘连(4.4%)。无嗅觉下降等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电动切割器切除部分肥厚中鼻甲加外折术符合鼻腔生理要求,疗效肯定,是治疗鼻睫神经痛安全、微创和理想的方法。
- 蔡其刚赵永宏刘旭利胡海涛熊拥华米修奎汤亚伟
- 关键词:电动切割器鼻睫神经痛中鼻甲鼻内镜术
- 面肌痉挛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根的解剖特点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idiopathic hemi facial spasm,IHFS)的面神经根部责任血管的临床解剖特点。方法选择IHFS 160例,在神经根血管减压术中采用显微镜或鼻内镜观察面神经根周围病变。结果可见责任血管154例(96.2%),依次为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椎动脉以及两支血管压迫。压迫部位在面神经根入脑桥处151例(98%),且多居前方,同时伴蛛网膜粘连(107/154,69.5%)。未见血管压迫及占位病变者6例(3.8%)。结论 IHFS责任血管多为一支,也可为两支;压迫部位在面神经根入脑桥处前方,位置隐蔽。因此,神经根血管减压术(micro 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应该仔细寻找,以免遗漏责任血管。
- 赵永宏蔡其刚张炎肖昌武翁维
- 关键词:面部单侧痉挛面神经责任血管
- 雾化吸入配合微波热凝术治疗慢性咽炎120例临床观察
- 2007年
- 蔡其刚赵永宏米修奎汤亚伟熊拥华
- 关键词:气雾剂微波电凝法
- 鼻腔鼻窦手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和围手术期预防被引量:8
- 2008年
- 蔡其刚赵永宏米修奎刘旭利胡海涛熊拥华汤亚伟喻星
- 关键词:鼻腔鼻窦疾病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
- 特发性面肌痉挛——面神经根部病因学观察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IHF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选择特发性面肌痉挛126例作A组,不伴面肌痉挛的三叉神经痛病人80例作B组(对照组)。在神经根血管减压术中采用显微镜或鼻内镜观察面神经根周围病变。结果A组中面神经根部病变包括:责任血管压迫120例(95.2%);胆脂瘤1例(0.8%);原因不明5例(4%);伴神经根粘连82例(65%)。B组中面神经根出现血管“接触”64例(80%);构成压迫者18例(22.5%);6例(7.5%)伴蛛网膜粘连。结论IHFS主要病因是神经根血管压迫,压迫部位主要在面神经根起始部(REZ),局部肿物如胆脂瘤也是病因之一,部分患者病因不明;面神经根部蛛网膜粘连是血管压迫致病的主要诱因。
- 赵永宏李晖米修奎刘忆华汤亚伟蔡其刚
- 高吸水性膨胀海绵鼻腔术后填塞疗效观察
- 2007年
- 目的:观察高吸水性膨胀海绵在鼻腔及鼻窦术后填塞止血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鼻腔及鼻窦术后30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凡士林纱条填塞,观察组采用高吸水性膨胀海绵填塞,比较填塞效果。结果:传统凡士林纱条填塞术后不良反应明显。高吸水性膨胀海绵填塞止血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小。结论:高吸水性膨胀海绵用于鼻腔及鼻窦术后填塞,疗效满意。
- 蔡其刚赵永宏米修奎汤亚伟余善超熊拥华李晖肖昌武
- 关键词:膨胀海绵鼻腔手术疗效
- 双侧腮腺多灶性腺淋巴瘤1例
- 2006年
- 蔡其刚米修奎赵永宏熊拥华
- 关键词:腮腺肿瘤腺淋巴瘤
- 鼻腔鼻窦手术后鼻腔粘连3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手术后鼻腔粘连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7例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和10例传统非鼻内镜手术后鼻腔粘连中有症状的36例,按粘连的部位不同,实施相应的手术分离,术后用四环素可的松油纱条填塞隔离粘连面,并用复方薄荷油滴鼻剂滴鼻等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1年,都未发生再粘连,同时鼻部不适症状消失。结论术后鼻腔粘连治疗的主要关键是分离粘连必须彻底及时,隔离物放置时间必须足够长。
- 蔡其刚赵永宏米修奎汤亚伟熊拥华肖昌武
- 关键词:鼻腔粘连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