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卫平 作品数:111 被引量:412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并红细胞增多症对肝细胞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8年 目的评价肝细胞癌(HCC)合并红细胞增多症(PE)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713例接受HCC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合并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PE组)81例,未合并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非PE组)632例。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均衡组问协变量后,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并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两组共有80对匹配成功,组间协变量达到均衡。分析显示:匹配后PE组的生存状况明显好于非PE组,两组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6%、74.2%、69.0%和91.0%、60.1%、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BCLC分期c期、大血管侵犯、肿瘤直径≥10cm、红细胞增多症、肿瘤包膜完整为影响HCC患者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10cm、BCLC分期C期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肿瘤包膜完整、PE则为独立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对于可手术治疗的HCC患者,在肿瘤负荷相近的情况下,合并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较不伴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手术预后更好。PE是HCC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陈斌 冯旭卓 张杰 齐亚鹏 马良 袁卫平 向邦德 黎乐群关键词:肝细胞癌 红细胞增多症 伴癌综合征 肝切除术 预后 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129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提高肝癌远期疗效的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肝癌后生存 5年以上 12 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可能有关因素。结果 肿瘤直径≤ 5cm(5 5 8% )、单结节 (92 2 % )、有完整包膜者 (5 2 7% )等较多 ,肝硬化者 (34 9% )和门脉癌栓 (5 4 % )均较少 ,手术完整切除者多 (94 6 % )。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以手术切除为主的外科综合治疗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 莫钦国 梁安民 赵荫农 袁卫平 邬国斌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手术治疗 术后生存 EGF mRNA和EGFR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2004年 背景和目的有众多证据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家族在一系列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EGFR与肝癌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本文旨在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及其受体的mRNA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60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EGFmRNA和EGF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EGFmRNA阳性率在肝癌组织中(60%,36/6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0%,48/60)(P<0.05);EGFRmRNA阳性率在肝癌组织中(60%,36/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1.67%,25/60)(P<0.05)。EGFR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检出率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数目等明显有关,而与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分化程度以及癌旁肝硬化无明显关系。EGFmRNA检出率与肿瘤直径明显有关,而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数目、血清AFP水平、分化程度以及癌旁肝硬化等无明显关系。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EGF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无关;而EGFR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术后复发有关;可作为预测肝癌复发、转移的参考指标。 赵荫农 曹骥 吴飞翔 欧超 袁卫平 莫钦国 韦薇 李瑗 苏建家 梁安民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微波在肝癌外科治疗实验和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微波固化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免疫效应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皮下接种 Hepa瘤细胞株建立小鼠肝癌模型 ,将 7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 :微波固化 (MTC)组和对照组。 2单针微波固化 12只活体兔肝 ,观察肝功能变化。 3微波固化切除肝癌 45例 ,与同期传统方法切除肝癌40例作对照 ;微波固化不能切除的肝癌 2 0例与同期行肝动脉结扎合并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化疗不能切除的肝癌 2 0例作对照。结果 :1MTC组小鼠肿瘤固化灶内癌细胞呈凝固性坏死 ,对照组肿瘤内有大量癌细胞存在。 2 MTC组癌旁组织内 CD+8和 CD+4 细胞的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微波对肝脏功能有影响。4微波肝切除平均每例术中出血量比传统方法少 ,术后 3年复发率 31.1% ,而传统方法为 46 .3% ;微波固化不能切除肝癌组术后 3年生存率为 11.1% ,对照组 3年生存率为 10 .5 %。结论 :微波固化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并且可促进固化灶周围组织的免疫反应 ;微波固化切除肝癌 ,止血效果好 ,并发症少 ,可减少切缘复发 。 莫钦国 梁安民 袁卫平 陈汉华 唐朝晖 赵荫农 谢裕安 罗元关键词:微波 肝癌 外科治疗 肝切除术 肝癌双路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赵荫农 张传珉 李航 袁卫平 陈建思 洪坚善 韦长元 莫钦国 杨南武 梁安民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患者确认时已属中晚期,对手术不能切除的大肝癌行单纯肝动脉介入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欠满意,该院采用肝肿瘤供血监测经皮门静脉宽穿刺,双路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关键词:关键词:肝癌 肿瘤治疗学 介入疗法 药物疗法 胎牛肝细胞低分子抑瘤因子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 2002年 目的 :观察胎牛肝细胞低分子抑瘤因子 (L MW- NTS)对接受化疗和放疗的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放疗、化疗间隙期开始 ,给 5 4例肿瘤患者应用 L MW- NTS治疗 ,并以单克隆抗体 APAAP桥联酶标技术和免疫单向扩散法 ,分别检测这些肿瘤患者应用 L MW- NTS治疗前后 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等免疫指标 ,观察其变化情况 ,同时检测 2 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接受放化疗后肿瘤患者免疫指标均低于正常人 (t=8.7893,P <0 .0 1) ,说明放疗、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损害 ;在应用 L MW- NTS之后 ,继续进行放疗、化疗 ,其免疫指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 :L MW-NTS对于患者在放疗、化疗过程中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减轻其免疫功能受损状态 。 谢裕安 梁安民 李力 罗小玲 匡志鹏 莫钦国 袁卫平关键词:免疫功能 肿瘤免疫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讨论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ie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治疗巨大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收治1例巨大肝癌患者并行ALPPS,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术前评估患者未来剩余肝脏体积约占标准肝体积的21.06%。患者一期手术行右侧门静脉结扎和左、右半肝原位劈离;一期手术术后7 d,剩余肝脏体积达标准肝体积的48.84%,第13天二期手术行右半肝切除术。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肝功能衰竭,但围手术期出现胸腔积液和腹水等并发症,经治疗后顺利出院。术后2个月随访,未见复发、转移,AFP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ALPPS为残肝体积过小的肝肿瘤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但ALPPS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采取该术式应慎重。 向邦德 张志明 袁卫平 马良 邱警锋 黎乐群关键词:肝肿瘤 文献复习 胰腺癌的临床综合治疗(附67例分析)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以进一步提高胰腺癌的整体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肝胆乳腺外科 1998年至 2 0 0 3年综合治疗的 6 7例胰腺癌患者 ,36例病人给予外科手术治疗 ,其中 11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 0例行胆管或胆囊空肠吻合内引流术 ,5例行剖宫探查手术。对不能手术治疗的 31例运用综合治疗的手段。包括胆管支架 ,血管介入治疗 ,全身化疗 ,腹腔灌注化疗 ,放射治疗 ,高能聚焦治疗和中医抗癌治疗等。结果 本组病人随访至 2 0 0 3年 4月。 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 ,术后平均生存 14个月。手术切除率为 16 4 % ,1年生存率为5 4 5 %。 2 0例胆管内引流治疗者 ,术后生存平均为 10个月。 5例手术探查发现胃十二指肠韧带被肿瘤浸润无法行姑息性胆管内外引流术 ,术后平均生存 2 5个月。非手术综合治疗 31例 ,平均生存 4 5个月。占本组病人 4 6 2 %。结论 目前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并给予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胰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应用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 ,减轻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邬国斌 梁安民 赵荫农 莫钦国 袁卫平关键词:胰腺癌 手术治疗 广西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双暴露人肝细胞癌中β-catenin基因突变及表达的初步研究 苗志国 黎乐群 赵荫农 袁卫平 吴飞翔 向邦德 邬国斌 刘剑勇 张志明树突状细胞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体外特异性抗小鼠肝癌研究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可以向包括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在内的T淋巴细胞提呈抗原,并诱发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本文旨在探讨H22细胞和B16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体外抗小鼠肝癌活性。方法从小鼠四肢长骨骨髓中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肿瘤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H22细胞、Hepal-6细胞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具有很高的对H2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为(71·31±3·11)%,明显高于其对Hepal-6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0·11±3·03)%,(30·31±2·89)%];也明显高于未经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DC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对H2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49·80±3·21)%,(48·76±3·60)%和(19·23±2·71)%]和对Hepal-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39·4±3·21)%,(38·62±2·87)%和(18·73±2·40)%]以及对B1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26·38±2·51)%,(25·82±2·70)%和(18·34±3·01)%],同时经B16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来源于H22瘤体)也可诱导相对较低的对B16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结论来源于H22瘤体的TIL经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后可产生很强的针对H22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说明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体外抗小鼠肝癌免疫。 张志明 刘剑勇 赵荫农 袁卫平 张力图 张春燕 李挺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H22细胞 B16细胞 树突状细胞激活 小鼠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