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思奇
- 作品数:20 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质金属蛋白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CF)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分级之间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MMP-1、VEGF表达,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1、VEGF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呈高表达,MMP-1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或胞膜中,VEGF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中,MMP-1、VEGF表达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且其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VEGF两者表达存在正相关(r=0.787,P<0.05)。结论:MMP-1、VEGF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两者表达与肿瘤临床分级密切相关,可能均参与视网膜母细胞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在肿瘤的浸润转移等中起重要作用。
- 袁思奇宋华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基质金属蛋白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复方樟柳碱联合胞二磷胆碱改善青光眼视功能的临床探讨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胞二磷胆碱改善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眼压已控制的69例青光眼患者,应用复方樟柳碱进行颞浅动脉旁注射并联合胞二磷胆碱肌肉注射,对治疗前后的视力、视野、P-VE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32±0.27,治疗后平均视力0.37±0.29,治疗前后平均视力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视野光敏度分别为:12.43±8.63db、18.01±11.16db(t=2.05,P<0.05);平均缺损分别为:15.78±6.44、13.02±6.51(t=2.17,P<0.05),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视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分别为122.6±19.01m s、116.2±12.72m s(t=2.25,P<0.05);振幅分别为2.17±1.64μv、2.75±1.04μv(t=2.01,P<0.05),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胞二磷胆碱对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林朝斌袁思奇陈伟芳
- 关键词:复方樟柳碱胞二磷胆碱青光眼
- 生理影响因素与中央角膜厚度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分析年龄、性别和屈光度与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角膜厚度测量仪测量CCT,分析CCT与年龄、性别、屈光度的关系。结果:259例(259眼)正常人的CCT平均值为543.55±37.06μm;男性为544.43±46.93μm、女性为543.22±32.80μm;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2,P=0.817)。CCT与年龄无相关性(r=-0.075,P=0.226),CCT与屈光度无相关性(r=0.014,P=0.821)。结论:正常人的CCT虽变异较大,但年龄、性别和屈光度对CCT无影响。
- 曾祥云曾阳发文道源袁思奇罗瑛谢基华
- 关键词:中央角膜厚度
- 肥大细胞对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纤维化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将分离纯化的大鼠骨髓肥大细胞和同源大鼠眼眶成纤维细胞,分别进行单独和共育培养。观察肥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共育对成纤维细胞在形态和数量上的影响。结果:肥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共育能够显著增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共育组中单位面积内的成纤维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肥大细胞对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示其在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曾祥云袁思奇刘琳琳谭述香谢招莲黄彬红高艳芳
- 关键词: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
- 阿托品散瞳牵拉致晶体前囊膜破裂继发青光眼1例被引量:1
- 2006年
- 袁思奇刘万蓉
- 关键词:阿托品眼膏晶体混浊继发青光眼囊膜破裂虹膜睫状体炎虹膜后粘连
-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外伤性青光眼的病因。方法:对我院62例62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患者进行病因的分析。
- 袁思奇王辉刘琳琳
- 关键词:继发青光眼眼外伤外伤性青光眼
- 文献传递
- 黄蜂螫伤角膜致盲一例
- 2002年
- 袁思奇
- 伴有知觉障碍的成人斜视患者术后远期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研究伴有知觉障碍的成人斜视患者斜视矫正术后的远期效果,探讨术后不同时间的眼位变化、成功率及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72例伴有单眼或双眼知觉障碍(BCVA<0.3)的成年斜视患者(知觉障碍组)斜视矫正术后远期的眼位、双眼视功能、生存质量状况,并与同期手术的79例无明显知觉障碍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2年内,对照组和知觉障碍组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P>0.05);末次随诊时对照组66例(84%)成功,知觉障碍组48例(67%)成功,2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P<0.05).24例不成功的知觉障碍患者中,22例欠矫,2例过矫.知觉障碍组术后3例有部分立体视功能;对照组术后17例有正常立体视功能,17例有部分立体视功能;2组术后立体视功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4,P<0.01);知觉障碍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社会心理得分、视觉功能得分、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30、-3.72、-3.77,P<0.01).知觉障碍组患者术后成功率与年龄、偏斜程度和随诊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约有2/3的伴有知觉障碍的成人斜视患者术后远期效果成功,其手术后远期的眼位、双眼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水平均低于无明显知觉障碍者.
- 姬周朵余新平袁思奇余焕云许梅萍
- 关键词:知觉障碍斜视手术
- 褪黑素对裸鼠HXO-RB_(44)细胞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LT)对裸鼠HXO-RB44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50只裸鼠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A组为阴性对照组;B组、C组、D组分别为低、中、高浓度MLT治疗组;E组为阳性对照组。低、中、高浓度MLT治疗组分别按每只每次腹腔注射MLT20 mg.kg-1、40mg.kg-1、60 mg.kg-1各2 mL进行给药,阴性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每只每次腹腔注射等量足叶乙甙(4 mg.kg-1);每天给药1次,共7 d。观察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裸鼠体质量的变化。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裸鼠移植瘤的形态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E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值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次黄嘌呤核苷值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LT各治疗组裸鼠血常规结果及肝、肾功能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B组、C组、D组裸鼠体质量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裸鼠皮下移植瘤肿瘤质量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低剂量的MLT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无抑制作用,C组、D组与A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表明大剂量的MLT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低、中、高浓度MLT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裸鼠移植瘤抑瘤率分别为12.50%、27.89%、40.72%、44.52%;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MLT治疗组及E组肿瘤内出血、坏死的程度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MLT治疗组VEGF、ICAM-1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MLT的治疗剂量与VEGF、ICAM-1蛋白的表达呈高度负相关。结论MLT对HXO-RB44细胞皮�
- 杨一涛唐罗生曾祥云董晓光李学喜袁思奇刘艳芳
- 关键词:褪黑素HXO-RB44细胞裸鼠移植瘤
- 复合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浅前房的原因、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对在该院行复合小梁切除术的267例(302眼)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治疗、预后情况。结果:302眼中有43眼出现浅前房(14.24%)。术后滤过过强、滤过口渗漏,脉络膜脱离及睫状环阻滞是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浅前房发生后给予保守或手术治疗,43眼前房均恢复正常。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术中控制滤过率,合理应用丝裂霉素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术后密切观测前房、眼压和滤过情况,及早对浅前房进行干预可明显改善预后。
- 袁思奇刘琳琳曾祥云王辉
- 关键词:青光眼手术浅前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