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国城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攻关计划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选育
  • 4篇栽培
  • 3篇低产
  • 3篇橄榄
  • 3篇橄榄园
  • 3篇甘薯
  • 2篇高龄
  • 1篇低产成因
  • 1篇新品种选育
  • 1篇选育研究
  • 1篇营养
  • 1篇营养价值
  • 1篇优质甘薯
  • 1篇栽培大麦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栽培面积
  • 1篇早熟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品种选育

机构

  • 10篇莆田市农业科...

作者

  • 10篇许国城
  • 4篇刘国强
  • 3篇陈德禄
  • 3篇黄飞龙
  • 3篇刘文滔
  • 3篇彭建平
  • 3篇林革
  • 3篇方金辉
  • 3篇郑光武
  • 2篇刘金文
  • 2篇郭媛贞
  • 2篇李碧琼
  • 1篇卓志强
  • 1篇陈政明
  • 1篇郑建扬
  • 1篇陈炳坤
  • 1篇陈桂煌
  • 1篇陈海玲
  • 1篇黄金堂
  • 1篇林俊扬

传媒

  • 2篇福建农业科技
  • 2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省特种甘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被引量:2
2004年
就特种甘薯的产生及其特点、类型 ,分析了福建省研究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对特种甘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及其发展前景作了讨论。
郑光武刘文滔林俊扬李碧琼郑建扬许国城陈德禄
关键词:甘薯
早高优大豆新品种选育
刘金文许国城陈德禄陈金福
采用东农36为父本,宁镇1号为母本杂交育成大豆新品种“莆豆10号”,具有早熟、高产、优质等特点。1999--2000年参加福建省大豆品种区试,亩产分别达到142.77kg,比对照种莆豆8008分别增产9.4%和9.73%...
关键词:
关键词:大豆
优质甘薯新品种莆薯503选育
郑光武刘文滔黄锦龙方树民许国城
以两个典型的优质甘薯品种为亲本,采用地理运缘资源杂交(福建大南伏X美国L45)选育而成了早熟优质粮用为主兼食品加工用的甘薯新品种莆薯503。莆薯503属短中蔓,株型紧凑,分枝较多,茎粗中等,叶形成单缺刻,顶叶和成叶縁色,...
关键词:
关键词:甘薯
高龄低产橄榄园改造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对高龄低产橄榄园采取土壤改良、科学施肥、更新修剪等改造技术,能迅速恢复树冠,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刘国强彭建平林革方金辉黄飞龙许国城
关键词:橄榄高龄低产
大果优质枇杷新品种——莆新本
2002年
彭建平刘国强许国城陈政明蔡宗启
关键词:选育栽培
菜用甘薯“莆薯53”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被引量:6
2004年
莆薯 5 3是甘薯作为蔬菜利用的首选品种。该品种经全国各点推广应用证明 ,其茎叶生长旺盛 ,茎尖产量高 ,且茎尖食用品质佳 ,适口性好 ,粗纤维含量低 ,茎尖熟化后色、香、味俱佳。作为菜用品种 ,了解其生长特性和栽培技术措施 ,在生产上为栽培该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刘文滔刘金文郑光武许国城
关键词:菜用甘薯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成龄橄榄园低产成因及改造技术被引量:2
2007年
刘国强许国城方金辉林革黄飞龙
关键词:橄榄园低产成因成龄营养价值栽培面积闽江下游
高龄低产橄榄园改造技术研究
刘国强许国城卢金华彭建平林革方金辉黄飞龙
“高龄低产橄榄园改造技术研究”(原项目名称:成龄低产橄榄园改造技术研究)为莆田市科技局2003年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3N17】。橄榄是我国南方著名特产果树,果实营养丰富,药用价值很高,深受人们的喜爱,近10多...
关键词:
关键词:橄榄
早熟大粒蚕豆新品种的引进与选育研究
郭媛贞李碧琼陈海玲陈桂煌许国城卓志强
该项目为莆田市农科所承担市科技局下达的“早熟大粒蚕豆新品种的引进与筛选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03N29)期间完成的成果,选育出早熟大粒菜用蚕豆新品种“沁后本1号”,于2007年4月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蔬...
关键词:
关键词:蚕豆选育
我国栽培大麦白粉病抗性特点分析被引量:16
2002年
对来自全国 2 4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共 90个代表性栽培大麦品种 ,进行了抗白粉病田间鉴定。统计结果表明 ,(1)品种之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品种 2 1个 ,占总数 2 3.3% ;抗病品种 2 6个 ,占 2 8.9% ;感病 33个 ,占 36 .7% ;高感 10个 ,占 11.1%。可见在我国栽培大麦中 ,抗源较丰富。 (2 )不同类型和棱形的抗性 ,比较发现 ,皮麦抗病品种比裸麦多 ,六棱抗病性强于四棱和二棱。 (3)供种省份之间抗病性不同 ,抗病品种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陕西、河北、四川、贵州、湖北、上海和新疆等省 (自治区、直辖市 )。 (4)从三大麦区看 。
黄金堂郭媛贞陈德禄许国城陈炳坤
关键词:栽培大麦大麦白粉病抗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