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半暗带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半暗带
  • 2篇急性
  • 2篇急性期
  • 2篇加权成像
  • 2篇骨折
  • 2篇半暗带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CT诊断

机构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铁十八局集...

作者

  • 11篇许强
  • 6篇张云亭
  • 3篇李威
  • 2篇张权
  • 2篇傅悦
  • 1篇刘广宇
  • 1篇王琦
  • 1篇李坤
  • 1篇于铁链
  • 1篇伊慧明
  • 1篇姜英健
  • 1篇苏大同
  • 1篇蔡跃增
  • 1篇叶宁
  • 1篇于春水
  • 1篇任崧

传媒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MRI表现。结果:15例中14例位于幕上脑室内,1例位于左额叶并累及胼胝体。肿瘤均呈不规则分叶状。CT上,肿块呈等或稍高密度,其中7/12(58.3%)可见点、片状或条带状钙化。MR平扫,2例肿瘤呈实体性,余均为囊-实混合性,肿瘤实体部分与灰质相比于T1WI呈等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表现为肿瘤边缘或内部多发的"蜂窝"状或"丝瓜瓤"样脑脊液信号区。增强检查,肿瘤的实体部分、囊壁及分隔均呈中度至明显强化。结论:虽然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发生率较低,但其在发病部位、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年龄及临床表现,术前可对多数病例做出定性诊断。
李威伊慧明郭金利李坤许强张云亭
关键词:中枢神经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CT与三维重建技术在鼻外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和三维重建技术对鼻部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79例鼻部单纯或复合骨折患者行高分辨率CT检查 ,鼻区靶扫描 ,层厚 1mm ,骨算法重建成像 ,部分行三维重建。结果 :79例病例 ,发现鼻骨和相邻结构骨折 72例 ,双侧鼻骨骨折 2 1例 ,单侧鼻骨骨折 8例 ,鼻骨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 2 0例 ,鼻中隔骨折 12例 ,鼻颌缝分离 2例 ,并对 14例普通扫描难于确诊者行三维重建。结论 :高分辨率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能细致、清晰地显示鼻部的骨质结构 。
高宝义许强
关键词:颌面部损伤骨折鼻外伤高分辨率
超急性与急性期脑缺血半暗带演变的DWI研究
目的 脑梗死发病率很高,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5/%,它的高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判断临床预后意义重大。本论文搜集了发病时间在3h~72h之间脑梗死病例共6...
许强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脑梗死脑缺血半暗带
文献传递
维持手肌张力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2006年
目的:运用fMRI技术观察右利手志愿者在单手握拳维持一定肌张力情况下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方法:对13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左右手持续握拳维持肌张力下的fMRI实验。采用SPM99对fMRI数据进行后处理及功能区定位。结果:右手握拳维持肌张力激活左侧初级运动皮层区(primarymotorcortex,M1)、初级体感觉皮层(primarysenso-rycortex,S1)及右侧小脑半球。左手握拳维持肌张力激活右侧M1及S1,右侧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motorarea,SMA)和左侧小脑半球。结论:握拳维持一定静态肌张力状态下的脑部激活情况与动态弹指运动相似,但初级感觉皮层也明显激活,运动前区无激活。各功能区协同作用,参与对肌张力的维持。
许强张云亭张权傅悦
关键词:FMRI肌张力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眼眶爆裂骨折的CT诊断(附226例报告)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回顾性复习眼眶爆裂骨折的CT资料 ,探讨CT检查方法对眼眶爆裂骨折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226例患者行CT冠状位扫描和/或横断扫描 ,分析其CT表现的直接和间接征象。结果 :本组226例病例 ,其中单纯内壁骨折105例 (占46.46 % ),单纯下壁骨折13例 (占5.75% ),双壁 (内、下壁 )骨折23例 (占10.18 % ) ,眼眶复合型骨折85例 (占37.61 % )。眼眶爆裂骨折CT表现的直接征象为眶壁骨质断裂移位、粉碎和曲度异常。眼眶爆裂骨折CT表现的间接征象中眼外肌改变及眶内肌锥外积气在骨折中发生率较高。结论 :冠状CT扫描是眼眶爆裂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
任崧苏大同许强姜英健刘广宇
关键词:眼眶爆裂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腭部小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 探讨腭部小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特征 ,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腭部小涎腺多形性腺瘤的CT、MRI表现。其中男 2例 ,女 4例。年龄 19~5 4岁 ,平均 36 3岁。结果  6例中 ,5例位于一侧硬腭 ,1例位于软腭 ;平均最大径 2 3cm ;4例为类圆形 ,2例呈分叶状 ,边界均清楚。肿瘤多呈软组织密度或稍长T1、稍长T2 信号 ,少数病变中心可出现更低密度或明显长T1、长T2 信号的囊变区。MR增强检查可呈轻至中度均一强化。结论 腭部小涎腺多形性腺瘤是腭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结合病史及典型CT。
李威张云亭许强王琦
关键词:涎腺肿瘤CT诊断磁共振成像诊断
手运动组块设计与事件相关设计的fMRI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组块和事件相关两种fMRI实验设计在方法学上的差异及其适用范围。方法:对1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组块和事件相关两种不同任务模式下右手简单对指运动脑fMRI实验。采用GE 1.5T磁共振全身扫描仪,所获数据应用SPM 99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获取两种实验设计下的脑激活图及各激活区的范围和最大激活强度,对比两种实验设计方法之间的异同。结果:组块设计实验中可见对侧初级运动区(M1)、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及同侧小脑半球 (CER)明显激活。事件相关设计实验可见对侧M1区及双侧SMA明显激活,小脑未见激活;SMA激活区包括前后两部分,即位于前方的辅助运动前区(Pre-SMA)和后方固有区(SMA Proper);M1区和SMA激活强度较弱、范围较小;事件相关设计可反映各激活区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过程。结论:两种实验设计均可激活对侧M1区及双侧SMA,以组块设计激活作用更强、范围更大,因此有利于功能区的检出和定位;事件相关设计激活作用较弱,但可以反映功能区的活动细节,有利于研究各功能区之间的相互联系。
傅悦张权张云亭许强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诱发电位
超急性与急性期脑缺血半暗带演变的DWI研究被引量:27
2007年
目的测定超急性与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扩散加权成像病变区和周围区ADC值以观测半暗带的存在形式和演变过程。方法测量67例次超急性期与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DWI图像高信号区和其周围区ADC值,对于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均行MRI随诊至发病48h以后。对数据依时间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高信号区的ADC值均较对侧相应部位ADC值减低。病变中心区ADC值减低最明显。病变中心至周边ADC值呈由低到高不同程度的增加。病变外周区域ADC值也较对侧轻度减低。结论①缺血的超急性、急性期病灶的周边区有缺血半暗带,且这一时间窗在缺血后的24h内都可能存在。②病变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中DWI高信号的外周区域也存在半暗带。病变运动相对静止后,部分外周扩散轻度异常区代表良性缺血区。
许强张云亭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缺血半暗带
多尺度影像遗传学研究
目的:人脑是一个由各种神经元件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们在不同尺度上相互协作。桥接多尺度水平的数据去研究不同尺度表型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在微观水平上更深刻地理解宏观水平的脑区以及大尺度连接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因而本文运用多尺度影像遗...
许强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多态性位点
54例SARS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SARS的影像学表现、分型与诊断。方法 :54例临床诊断的SARS患者均有系列胸片 ,23例有CT资料 ,进行回顾分析。胸片分型为 :单纯型 (I)、进展型 (II)、迁延型 (III)。对18例临床治愈出院后胸片、CT复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4例中 ,15例以肺实质渗出、实变为主 ,5例以肺间质浸润为主 ,34例兼有肺实质、间质病变。I型 (n=12)胸片表现多不具特征性 ,预后好 ;II型 (n=25)胸片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 ,病死率高 (16 % ) ;III型 (n=17)残留病变最多 (100 % )。CT显示残留病变比胸片更清楚。结论 :SARS影像学表现仅具有相对特征性 ,诊断必须结合临床。
于铁链张云亭李威叶宁蔡跃增许强
关键词:胸部影像学表现单纯型进展型迁延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