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俊
-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麦秆分解和旱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对还田秸秆分解和作物生长的作用,以旱稻和麦秆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接种AM真菌对麦秆分解率、氮素释放率、土壤酶活性以及旱稻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AM真菌的菌根定殖率为27.17%~28.53%。与秸秆还田不接菌处理相比,还田同时接种AM真菌处理显著促进了麦秆的分解率和氮素释放率,而且土壤蛋白酶、脲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显著增加;秸秆还田同时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旱稻第60天的根系活力和第90天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促进了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的累积。在旱稻田接种AM真菌能有效促进麦秆的分解和土壤酶的分泌、增加旱稻的根系活力,有利于旱稻生物量的积累。
- 贾艳艳诸俊顾大路杨文飞杜小凤孙爱侠钱新民文廷刚朱云林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土壤酶活性根系活力
- 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双接种对小麦磷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接种复合灭活菌剂为对照,分析了2种丛枝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Glomus intraradices,GI)和4种解磷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Bacillus megate-rium,BM;Arthrobacter pascens,AP;Bacillus subtilis,BS)双接种对小麦生长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接菌组小麦的菌根侵染率、产量、速效磷含量均显著提高,而土壤pH值显著下降,小麦产量和速效磷含量在接菌处理下分别提高了7.31%~27.00%和19.03%~60.35%。(2)GI+AP处理的产量最高,添加RI接菌组的速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添加GI的接菌组,其中以RI+BS处理的最高;RI+BS和RI+BA处理的磷肥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30.86%和27.94%。(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磷肥吸收利用率与菌根侵染率、籽粒重、籽粒磷含量、速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有利于增强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土壤pH值,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和磷素积累量,其中RI+BS处理对小麦磷肥利用率的提高作用最为显著。
- 殷小冬李其胜顾大路杨文飞杜小凤刘汉松文廷刚李可宋佳敏诸俊贾艳艳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解磷细菌小麦
- 油丰宝对油菜的壮苗效应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01年
- 培育油菜壮苗是油菜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在油菜秧苗期施用无毒、无公害的生化调理剂油丰宝 ,能降低油菜株高 ,促进根系生长 ,提高光能利用率 ,达到培育油菜壮苗的目的 ;并且能够提高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 ,从而提高产量。
- 朱云林诸俊俞春涛杜小凤顾大路徐建明王伟中
- 关键词:生长调节剂油菜壮苗效应产量性状
- 一种土壤磷素活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施用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磷素活化剂,属于生物肥料技术领域,所述土壤磷素活化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B族金属氧化物0.01~0.1份、曲霉属真菌25~60份、囊霉属丛枝菌根菌30~50份、腐殖酸8~12份和豆类作物秸秆10~...
- 贾艳艳彭杰王伟中顾大路吴传万杨文飞杜小凤文廷刚孙爱侠诸俊钱新民
- 文献传递
- 玉米使用维他灵2号的增产作用被引量:1
- 2001年
- 玉米使用维他灵2号后,能增加气生根,控制株高,使茎秆增粗,棒三叶叶面积增大,能较好地解决玉米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促使形成大穗、粒多、穗粒饱满、减少秃尖,为高产稳产提供保证。
- 朱云林诸俊钱新民
- 关键词:玉米气生根棒三叶
- 水稻僵苗成因及其防治对策被引量:2
- 2001年
- 形成水稻僵苗不发的原因,主要是土壤中甲黄隆残留引起的。培育壮秧、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化学调控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是解决水稻僵苗,提高稻作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
- 徐建明杜小凤诸俊朱云林王伟中
- 关键词:水稻僵苗
- 接种AM真菌和施氮对还田稻秆氮素释放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麦两熟制中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与不同施氮量(250、260和270 kg/hm^2)对还田稻秆氮素的释放量、土壤酶活性、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显著增加了250 kg/hm^2和260 kg/hm^2施氮量下土壤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小麦全生育期稻秆的总氮素释放量以及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接种AM真菌对260 kg/hm^2与270 kg/hm^2施氮量下小麦的千粒重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均显著高于250 kg/hm^2施氮量和空白对照下的。因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260 kg/hm^2施氮量+接种摩西球囊霉菌剂为本试验的最佳处理组合。
- 贾艳艳杨文飞杜小凤王伟中文廷刚孙爱侠诸俊顾大路
- 关键词:小麦
- 丛枝菌根真菌对还田麦秆分解及玉米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通过盆栽试验探索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麦秆分解速率、土壤微生物量、分解酶活性和玉米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90d,F.mosseae能与玉米根系形成共生系统,定殖率超过63%,秸秆还田同时接种F.mosseae菌剂显著提高了玉米根系干物质质量。与单独秸秆还田(对照)相比,接种F.mosseae菌剂并进行秸秆还田处理显著促进了麦秆的分解。培养90d,接种F.mosseae菌剂并进行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以及与碳、氮、磷元素矿化相关的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土壤蛋白酶活性和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说明,接种F.mosseae菌剂并进行秸秆还田处理可以通过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和分解酶的活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小麦秸秆的矿化过程,正向调节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的养分循环。
- 贾艳艳顾大路杨文飞吴传万孙爱侠诸俊王伟中杜小凤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秸秆分解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
- 纳米氧化锌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采用室内水培法研究不同粒径、不同质量浓度纳米氧化锌(ZnO NPs)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Zn^(2+)和不同粒径ZnO NPs处理的水稻种子发芽率均在93%以上,与空白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水稻幼苗的生物量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鲜质量减少幅度为14.29%~33.48%,根鲜质量减少幅度为35.81%~57.29%,根鲜质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Zn^(2+)处理的地上部鲜质量、根鲜质量较低。由此可见,Zn^(2+)比ZnO NPs对水稻幼苗生长具有更强的毒性。在不同质量浓度下,10 mg/L ZnO NPs处理的水稻苗长、根长分别提高了10.56%、32.26%,在100~500 mg/L ZnO NPs处理下,水稻根长、苗长分别下降了10.73%~16.83%、27.89%~45.92%,且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ZnO NPs对水稻根部的抑制作用大于苗部,ZnO NPs的粒径和质量浓度对水稻种子发芽无显著影响,低质量浓度能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而高质量浓度则会产生抑制作用。
- 殷小冬诸俊顾大路杨文飞杜小凤文廷刚孙爱侠钱新民施洪泉贾艳艳
-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粒径水稻种子发芽幼苗生长
- 纳米氧化物和溶磷真菌对盆栽水稻生物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 2021年
- 采用室内培养基培养和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浓度纳米ZnO和纳米TiO_(2)对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L.)和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溶磷能力、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磷酸酶活性和水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0 mg/kg剂量的纳米TiO_(2)+接种A.flavus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难溶性磷酸盐培养基滤液中的有效磷含量;添加30 nm粒径纳米ZnO 10 mg/kg+接种A.fumigatus处理的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盆栽水稻土壤磷酸酶活性以及水稻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增加;添加500 mg/kg剂量的纳米ZnO抑制了真菌对磷酸盐的溶解能力。
- 贾艳艳贾艳艳徐建明吴传万顾大路杨文飞杜小凤王伟中
-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土壤有效磷磷酸酶活性溶磷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