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琳萍
- 作品数:29 被引量:28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我国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新方法及应用被引量:24
- 2012年
- 参考目前国际上被广泛应用的第2代富营养化评价方法体系,结合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特点和监测资料现状,建立了一种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式为基本框架、以富营养化症状为主的第2代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体系。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应用本方法得出的长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状况评价结论,与目前国外主流评价方法的评价结论一致,而且本方法具有评价指标代表性强、数据资料易得、评价标准有据、方法简便易行等优点。
- 王保栋孙霞韦钦胜谢琳萍
- 关键词:富营养化近岸海域海湾
- 褐牙鲆♀×大西洋牙鲆♂杂交育种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为探讨褐牙鲆和大西洋牙鲆杂交育种的可行性,通过繁殖调控使褐牙鲆和大西洋牙鲆同步性成熟,采取正反交试验,获得了褐牙鲆(♀)×大西洋牙鲆(♂)杂交F1代——花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P.dentatus♂)。花美牙鲆受精卵卵径平均1.01mm;孵化适宜温度15~21℃,盐度25~35,孵化率平均71.3%,初孵仔鱼全长2.5~2.7mm;仔鱼在16~20℃下36d后伏底变态,变态个体全长平均11mm,育成率32.5%;反交受精率和孵化率极低,未获得杂交后代。简述了其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探讨温度、盐度对花美牙鲆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影响,比较亲本与杂交鱼早期生长特征,初步分析反交不成功的原因。
- 王波楼宝毛国民谢琳萍赵鸣
- 关键词:褐牙鲆杂交育种
- 黄海溶解氧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被引量:11
- 2013年
- 本文依据2006年7月~2007年11月在黄海进行的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研究了整个黄海溶解氧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冬季,各层水体溶解氧分布均呈南低北高、中央低近岸高的特点,且溶解氧垂直分布大致均匀,其平面分布主要受水温的控制;春季,溶解氧平均含量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平面分布整体上呈现出南部低、中北部高的特点,在底层,南、北黄海均呈现中央低四周高的特点;夏季,各层溶解氧分布趋势差别较大,溶解氧的分布受生物活动和黄海冷水团的影响十分显著;秋季,上层水体中的溶解氧分布受温度和光合作用共同控制,下层水体则受黄海冷水团的影响,其溶解氧平面分布与夏季相似,且含量为四季最低。
- 辛明马德毅王保栋韦钦胜孙霞谢琳萍
- 关键词:溶解氧
- 环境因子对星斑川鲽呼吸频率的影响
- 2009年
- 研究了温度、盐度与pH对星斑川鲽呼吸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适宜温度范围星斑川鲽呼吸频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4~26℃范围内,其呼吸频率Vf与温度T基本呈线性关系:Vf=1.8168T+27.23,R=0.9376;在盐度5~31范围内其呼吸频率变动幅度小,呼吸频率的改变量只有10次/分,为广盐性鱼类;高pH(10.15)和低pH(3.0)情况下,星斑川鲽的鳃盖张合大,鳃盖外缘外翘;30分钟后表现出不适应,上下窜动,而在pH=3.0中的鱼1小时50分钟后全部死亡,可见星斑川鲽耐酸性不如耐碱性。
- 王波谢琳萍傅明珠孙丕喜姜美洁
- 关键词:星斑川鲽温度盐度PH
- 柽柳对盐碱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4年
- 柽柳是一种盐生植物,具有很强的耐盐、抗旱、耐淹的生物学特征,广泛分布在内陆盐碱地和我国北方滨海湿地、滩涂,有“南有红树,北有柽柳”之说。柽柳是典型泌盐盐生植物,在盐碱地(含滨海湿地)种植形成柽柳林,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其物质生产、能量转换、气候与水分调节、水质净化、
- 何秀平王保栋谢琳萍
- 关键词:盐碱地柽柳生态环境滨海湿地生物学特征能量转换
- 莱州湾滨海柽柳林湿地碳储量及固碳能力评估
- 滨海湿地处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具有高初级生产力、高沉积速率、高碳埋藏效率和低甲烷排放的特点,是全球重要的碳汇区域。莱州湾滨海柽柳林湿地是我国海岸带现存量最大、结构最典型的柽柳林湿地,是我国“南红北柳”生态修复工程和...
- 谢琳萍
- 关键词:滨海湿地碳储量固碳能力
- 乳山湾邻近海域有机碳的分布与底界面过程被引量:3
- 2017年
- 根据2009年和2014年夏季在乳山湾口及邻近海域的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海域夏季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底界面过程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9年夏季乳山湾近海水体溶解有机碳(DOC)含量介于0.70~3.19mg/L之间,平均值为1.80mg/L;DOC的平均值在8月最高,7月与9月次之,6月最低;2014年8月份DOC的变化范围为1.79~15.2mg/L,高于2009年同期水平,颗粒有机碳(POC)的变化范围为0.04~1.33mg/L;水体有机碳的分布受陆源输入、海洋初级生产以及潮汐的显著影响.研究区域夏季颗粒有机碳(POC)的沉降通量为(25±0.8)g/m^2,约占初级生产固碳量的66%;沉积物上层(0~4cm)间隙水中DOC的浓度是沉积物上覆水的8~9倍,DOC在沉积物—水界面存在向上覆水释放的现象;乳山湾湾口DOC交换通量为14.4–97g/(m^2·a),占水体存量的1.1%~13.4%.人类活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乳山湾及其近海有机碳的构成与循环收支过程,是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有超过50%的有机碳会随潮流输送到外海,显示潮流在有机碳输送中巨大作用;沉积物-水界面DOC的交换会影响底界面有机碳的收支与循环过程,有机碳的收支表明研究海域底界面有机碳的降解所产生的溶解有机碳是水体DOC的重要来源,最终保存在沉积物中的碳其埋藏量约占初级生产的13%;相对较低的溶解氧水平可能会增加DOC的交换通量,影响碳在陆架边缘海的埋藏.
- 臧家业赵晨英刘军谢琳萍王以斌张爱军冉祥滨
- 关键词:有机碳通量
- 环境因子对星斑川鲽呼吸频率的影响
- 呼吸是鱼类代谢活动的重要特征,反映了鱼类在外界环境中的生活状况。本研究通过测定星斑川鲽的呼吸频率,旨在发现养殖条件下星斑川鲽的呼吸行为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温度、盐度和pH 3项理化因子对星斑川鲽幼鱼呼吸频率的影响作测定和...
- 王波谢琳萍傅明珠孙丕喜姜美洁
- 关键词:星斑川鲽环境因子
- 星斑川鲽♀×圆斑星鲽♂杂交子代的生化组成分析与评价被引量:2
- 2010年
- 对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杂交的子一代(杂交鲽)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并与其亲本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杂交鲽的含水率和粗蛋白略低于双亲,粗脂肪含量介于二者之间;杂交鲽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及鲜味氨基酸总量均低于双亲,但EAA/TAA和EAA/NEAA均高于双亲,此外,杂交鲽肌肉中缬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双亲;脂肪酸含量方面,杂交鲽的EPA明显高于双亲,DHA比星斑川鲽也有所提高。
- 王波谢琳萍翟毓彬刘世禄
- 关键词:生化组成脂肪酸
- 广西近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2
- 2010年
- 利用2006~2007年4个航次的大面调查数据,分析讨论了广西近海4个季节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在春、夏、秋三季,活性硅酸盐和溶解无机氮分布趋势是近岸高,远岸低,由北向南呈梯度快速递减,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廉州湾、铁山港和茅尾海三个区域;夏季磷酸盐在雷州半岛与涠洲岛之间出现高值;冬季3类营养盐在调查海区内分布均匀且为一年最低值。对该海区营养盐结构分析表明,硅在该海区过剩,溶解无机氮基本能满足浮游植物的生长需要,但在春季溶解无机氮和磷浓度都较低,属于寡营养型;夏季该海区磷浓度充足,在秋冬两季磷为该海区的限制性元素。
- 辛明王保栋孙霞谢琳萍
- 关键词:营养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