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冬
- 作品数:27 被引量:107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芬太尼对C6胶质瘤细胞黄嘌呤氧化还原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3年
- 芬太尼同吗啡是较强的μ受体激动剂,许多实验已经表明μ受体介导了吗啡的依赖、耐受作用[1].芬太尼是常用于心脑血管外科手术的麻醉镇痛剂.芬太尼在细胞水平对核苷酸代谢相关酶的基因表达还不清楚.本文采用了高度灵敏的RT-PCR-Southern 杂交方法检测芬太尼对C6胶质瘤细胞黄嘌呤脱氢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XD)/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基因表达的影响.
- 赵小冬刘剑凯洪敏
- 关键词:C6胶质瘤细胞芬太尼
- 芬太尼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检测临床常用麻醉镇痛药芬太尼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rdU掺入DNA的标记细胞。结果 :芬太尼及吗啡作用于大鼠C6胶质瘤细胞 2 4h ,BrdU标记率呈降低趋势 ,且不能被纳络酮所阻断。结论 :芬太尼。
- 赵小冬刘剑凯洪敏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芬太尼吗啡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
- HIV调节蛋白tatmRN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测
- 2005年
- 目的 :测定 HIV调节蛋白 Tat在 HIV脑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 9例伴有 HIV脑病和 7例不伴有 HIV脑病的爱滋病患者脑组织中 tat、env及 vif m RNA含量。结果 :尽管标本取自患者死后较长时间尸检 ,提取的脑组织 RNA已有明显降解 ,但在伴有 HIV脑病病例中 ,tat m RNA和env m RNA检出率分别为 4 / 9和 5 / 9,而在 7例非伴有 HIV脑病的病例中 ,二项指标均为零 ;vif m RNA在两组病例的检出率分别为 5 / 9和 2 / 7。结论 :Tat对 HIV脑病的神经病理改变起着重要作用。
- 刘剑凯赵小冬MARTIN CarolNATH Avindra
- 关键词:TA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水通道蛋白亚型1~5在人鼻黏膜中定位及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亚型(AQPs)在人鼻黏膜组织不同部位的表达分布及其生理意义。方法取18例单纯行鼻中隔矫正术患者的鼻黏膜,经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QP1、2、3、4、5在鼻黏膜组织中分布情况。结果AQP1、2、4为1∶1 000;AQP3为1∶300;AQP5为1∶400的一抗浓度可以观察到它们在鼻黏膜组织不同部位稳定、清晰的染色反应。AQP1在腺上皮细胞膜、腺腔腔面膜、纤毛和血管内皮处被标记;APQ2在基底膜处表达很强;AQP3和AQP4在浆液腺上皮细胞胞浆内表达清晰;AQP5在纤毛、基底膜、腺上皮细胞胞浆处有广泛表达。结论AQP1、2、3、4、5广泛分布于鼻黏膜组织不同部位,其定位分布和反应强弱存在差异,每种AQP的调节可能都是单一的。
- 朱建国赵小冬雷菲赵丹
-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鼻黏膜免疫组织化学
- 鼻粘膜中水通道蛋白的分布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4年
- 水通道蛋白(squaporins,AQPs)是一组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自红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被克隆以来,有关水通道的研究取得了系列性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已克隆出的哺乳动物水通道蛋白有10种,其在人体内的组织分布、生理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就水通道蛋白的概况、在鼻粘膜中的分布、病理生理学意义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雷霏赵小冬
- 关键词:鼻粘膜水通道蛋白鼻疾病
- 隐匿性鼻窦综合征一例被引量:3
- 2004年
- 赵小冬王绪锐
- 关键词:病因
- 一氧化氮合酶在鼻生理和鼻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4年
- 一氧化氮合酶为催化一氧化氮生成的酶,参与机体组织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目前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本文将对一氧化氮合酶在鼻生理和疾病过程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李凤茹赵小冬
-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鼻疾病一氧化氮
- 经蝶窦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
- 杨占泉赵小冬赵秀杰等
- 内容简介:该研究为了揭示某些临床上所谓的“无功能”垂体腺瘤的实质,寻找非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途径,以及更精确的实施经蝶窦垂体瘤手术,该项进行了以下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表达水平证明了某些临床上“无功能”垂体腺瘤是可...
- 关键词:
-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脑垂体腺瘤手术疗法
- 性激素对喉癌细胞株HEp-2体外增殖的影响
- 赵小冬
- 后侧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被引量:4
- 1994年
- 报告12例后侧颅底肿瘤,良性9例,恶性3例。经颅。颈联合进路手术切除l例,保守治疗11例。良性组随访1~5年均健在,恶性组观察1~3年,2例健在,I例手术后1年2个月死亡。本文就后侧颅底解剖、肿瘤生物学特征、术式选择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讨论。
- 杨占泉赵小冬吴跃晨卜国铉
- 关键词:肿瘤侧颅底恶性外科治疗联合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