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弘

作品数:21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牙病防治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支抗
  • 6篇矫治
  • 5篇牙合
  • 5篇正畸
  • 5篇正畸支抗
  • 3篇植入
  • 3篇皮质
  • 3篇皮质厚度
  • 3篇颌面
  • 3篇矫治器
  • 3篇骨皮质
  • 3篇骨皮质厚度
  • 2篇牙周
  • 2篇正常(牙合)
  • 2篇手术
  • 2篇前牙
  • 2篇微螺钉支抗
  • 2篇稳定性
  • 2篇疗效
  • 2篇口腔

机构

  • 21篇武警总医院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武警吉林总队...

作者

  • 21篇赵弘
  • 15篇顾晓明
  • 7篇刘洪臣
  • 7篇马妍
  • 4篇寻春雷
  • 3篇卜亚平
  • 3篇刘克礼
  • 3篇王晓玲
  • 3篇王立军
  • 2篇徐蓬
  • 2篇王照五
  • 2篇杨成
  • 2篇张琪
  • 2篇冯俊敏
  • 1篇孟焕新
  • 1篇林燕
  • 1篇徐红梅
  • 1篇陈琳
  • 1篇郭红梅
  • 1篇周树夏

传媒

  • 7篇武警医学
  • 4篇口腔颌面修复...
  • 3篇全球华人口腔...
  • 2篇口腔正畸学
  • 2篇中华口腔正畸...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第十次全国口...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牵引成骨矫正Crouzon综合征性严重突眼畸形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介绍经颅外或经颅内外手术途径用牵引成骨技术矫正Crouzon综合征性严重突眼畸形病例的术式。方法 病例1:采用改良LeFortⅢ型骨切开术,安装外固定头架,通过结扎于双侧颧骨体和梨状孔旁支抗钉的两对钢丝,分别经皮和经口穿出,连接到头架的加力螺杆,术后第1天开始按0 .5mm/次、2 /d的速率向前牵引14d、向前下牵引17d。病例2 :经冠状切口掀起额骨骨瓣,经颅内外和口内行眶上、外、下缘骨切开术,在保留眶内骨膜附着下使双眶整体游离。将额骨瓣前徙以扩大颅腔,微型接骨板固定。安装头架后,将结扎于眶上缘和颧骨体的两组钢丝经皮穿出,连接于加力螺杆上。术后第5天开始加力,速率同上,共17d。结果 病例1的眶外、下缘和面中部前徙14mm ,下旋7mm ,纠正了突眼、面中部凹陷和开反畸形。病例2的前额由向后斜变圆,双眶前徙14mm ,眶缘移至眼球赤道之前,闭眼无障碍。除术后脑脊液漏持续了6d外,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根据患者特征,用牵引成骨技术矫正Crouzon综合征性颅颌面畸形安全可行。
顾晓明杜长生徐蓬张琪赵弘王立军杨成李钟铭
关键词:CROUZON综合征眼畸形牵引成骨骨切开术颅颌面畸形梨状孔
锥形束CT对牙周病患者牙槽骨吸收状况的分析
马妍顾晓明赵弘王晓玲
关键词:锥形束CT牙周病牙槽骨
改良型FRⅢ功能性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安氏Ⅲ错(牙合)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改良型FRⅢ功能性矫治器对替牙期功能性前牙反的矫治作用,以及矫治前后牙及骨骼变化。方法应用改良型FRⅢ功能性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18例,平均疗程为11个月,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其矫治效果。结果改良型FRⅢ功能性矫治器主要引起下颌骨的向下、向后旋转及下切牙的舌倾。结论改良型FRⅢ功能性矫治器通过改变下颌骨的生长方向,有效地矫治了替牙期功能性前牙反。
赵弘杨小君顾晓明马妍刘克礼
关键词:前牙反(牙合)疗效
支抗种植钉植入部位的骨皮质厚度研究
赵弘刘洪臣顾晓明
关键词:骨皮质厚度骨质量
支抗种植钉植入术护理65例
2010年
正畸支抗的设计和控制是矫正牙性、骨性错[牙合]成功的关键。支抗的目的是将拟移动的牙齿移动最大化,将不拟移动的牙齿移动最小化^[1]。临床正畸治疗有许多种增强支抗的方法,传统的方法包括口内、口外增强支抗两部分,但口内增强支抗常发生支抗丢失,口外增强支抗需要依赖患者合作。
卜亚平王晓薇赵弘马妍冯俊敏朱禹东
关键词:正畸治疗正畸支抗护理
正常(牙合)成年人硬腭部骨质厚度的研究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牙合)成年人硬腭部骨质厚度,为腭部支抗种植体的安全植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32名正常(牙合)、无正畸治疗史的成年人(男性16人,女性16人),年龄(30.1±6.5)岁.拍摄锥体束CT(cone ...
赵弘顾晓明刘洪臣王照五寻春雷
微型种植钉增强正畸支抗的临床稳定性研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09年
目的:探讨将微型种植钉作为增强支抗措施的临床稳定性,分析影响微型种植钉成功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错患者48例(男性18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23.2±6.5岁),植入微型种植钉的总数量为152枚,微型种植钉的负载期为10个月,评价11个临床变量与微型种植钉成功率的关系。结果:微型种植钉的总成功率为90.1%,口腔卫生状况、微型种植钉植入部位的牙周组织肿胀、牙周炎史、下颌平面角的高低等与微型种植钉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而宿主因素(年龄、性别)、微型种植钉因素(长度)、微型种植钉植入的设计因素(上下颌骨植入部位、植入微型种植钉的角度、是否即刻负载、微型种植钉的加力方式)等对微型种植钉成功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对使用微型种植钉的患者,维持好的口腔卫生、对下颌平面角较高的患者采取谨慎设计、防止微型种植钉周围组织肿胀,对于提高微型种植钉植入的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赵弘刘洪臣顾晓明寻春雷王立军
关键词:种植体支抗稳定性
自攻型微螺钉支抗与正颌手术矫治成年骨性开患者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自攻型微螺钉支抗与正颌外科手术矫治成年开畸形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将25例骨性开的成年患者分为微螺钉支抗组(n=14)、正颌手术组(n=11)两组。微螺钉支抗组将自攻型微螺钉分别植入在上下颌第一、第二磨牙之间颊侧齿槽骨,上下颌使用横腭杆和固定舌弓,每侧加力1.5 N以压低后部牙齿槽;正颌手术组对患者进行LeFortⅠ型截骨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l spilt ramus osteotomy,SSRO),或者单颌手术SSRO,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的分析比较。结果 25例骨性开畸形均得到有效治疗,微螺钉支抗组的前牙覆由治疗前的平均-4.6 mm增加至治疗后平均2.0 mm(P<0.05),正颌手术组的前牙覆由治疗前的平均-5.5 mm增加至治疗后平均1.7 mm(P<0.05)。微螺钉支抗组压低后牙的效果更为明显,U6-PP(1.8 mm,0.2 mm,P<0.01)、L6-MP(1.2 mm,0.3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正颌手术组对垂直向的控制更为有效,MP/SN(6.3°,3.3°,P<0.01)、N-Me(3.8 mm,1.8 mm,P<0.05)、ANS-Me(3.9 mm,1.6 mm,P<0.05)、Gn-TH(2.8 mm,0.9 mm,P<0.05)。结论自攻型微螺钉支抗能够实现后部牙齿槽高度的压低,是矫治骨性开畸形的一种损伤小、患者依从性好的治疗手段。
赵弘卜亚平马妍郑春秀顾晓明王晓坤
关键词:微螺钉支抗正颌手术
骨性Ⅲ类前牙开[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一例
2006年
病史和临床检查 15岁女性患者,主诉前牙开[牙合]、咀嚼困难,影响美观。患者无口腔不良习惯,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生育发育正常。
赵弘顾晓明
关键词:开[牙合]前牙全身系统性疾病口腔不良习惯
支托窝两种脱敏方法效果比较
2014年
目的:比较和观察极固宁(GreenOrTM)和Er:YAG激光法对支托窝脱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1至2013-12初次选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90例患者90颗磨牙,男43例,女47例,46~60岁,随机分为极固宁组30颗,Er:YAG激光组30颗,对照组30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scale,VAS)对3组患者均在合支托预备后即刻脱敏治疗之后和脱敏治疗4个月后进行牙本质敏感性临床评估,测定VAS值。结果即刻脱敏结束后,极固宁组(83.3%)和Er:YAG激光组(86.7%)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23.3%,P<0.05),极固宁组和Er:YAG激光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脱敏治疗4个月后复查,Er:YAG激光组的有效率(79.3%)高于极固宁组(31.0%)和对照组(21.4%,P<0.05),极固宁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牙本质过敏症的短期治疗中极固宁效果较显著,长期疗效中Er:YAG激光作用更加明显。
马妍王晓玲赵弘王立军顾晓明刘克礼
关键词:牙本质敏感极固宁ER:YAG激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