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赵慧柳

赵慧柳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肝转移
  • 2篇癌组织
  • 2篇肠癌
  • 2篇大肠
  • 2篇大肠癌
  • 2篇大肠癌组织
  • 1篇蛋白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调蛋白
  • 1篇信息系统
  • 1篇血清
  • 1篇药敏
  • 1篇药敏分析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藻毒素
  • 1篇置管

机构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桂林市疾病预...
  • 1篇陆川县疾病预...

作者

  • 4篇赵慧柳
  • 2篇黄文成
  • 2篇陈艳华
  • 2篇黄玲莎
  • 2篇李美琴
  • 2篇朱波
  • 1篇唐咸艳
  • 1篇李佩章
  • 1篇李晖
  • 1篇麦浩
  • 1篇农清清
  • 1篇黄海
  • 1篇贾雪姣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AR和H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的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双向调节因子(AR)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对来源于207例大肠癌病例的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和HGF的表达水平。结果 AR和HGF的表达均与大肠癌瘤体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无关(P>0.05)。AR和HGF在大肠癌的表达有中度相关(r=0.681,P<0.01)。结论 AR和HGF的过度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二者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肝转移有重要意义。
李美琴黄玲莎朱波黄文成赵慧柳李佩章
关键词:双调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大肠癌肝转移
A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双向调节因子(A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对来源于207例大肠癌病例的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的表达水平,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AR的表达与大肠癌瘤体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无关(P>0.05)。结论:AR高表达的大肠癌患者,可能存在淋巴结及肝转移,临床应引起重视。
李美琴黄玲莎朱波黄文成赵慧柳陈艳华
关键词:大肠癌肝转移
基于GIS的广西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微囊藻毒素-LR的空间分布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广西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采集2015—2017年广西14个地级市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静脉血,并采集当地的生活饮用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和饮用水中的MC-LR浓度。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插值分析技术和全局空间自相关评估广西肝癌患者血清中MC-LR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聚集性。采用GIS叠加分析观察血清中MC-LR与饮用水中MC-LR的空间分布吻合程度,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的相关程度。结果 GIS绘图显示广西肝癌患者血清中MC-LR浓度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规律:高值地区主要包括崇左市、南宁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低值地区主要包括桂林市等。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广西肝癌患者血清中MC-LR浓度存在空间聚集性。GIS叠加分析显示,肝癌患者血清中MC-LR浓度的空间分布与饮用水中MC-LR浓度的空间分布吻合度较高。肝癌患者血清中MC-LR浓度与饮用水中MC-LR浓度呈统计学正相关(P<0.05)。结论广西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C-LR浓度存在空间异质性,可能与当地饮用水中MC-LR的水平有关。
贾雪姣农清清农清清赵慧柳黄海赵慧柳唐咸艳麦浩关斌费梦雪马智星
关键词:肝癌血清饮用水微囊藻毒素-LR地理信息系统
化疗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细菌感染57例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患者导管感染常见菌群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分析57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患者拔管后取穿刺点及导管尖端标本培养出的菌株并测定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我院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患者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艾希氏菌、霉菌为主。检出的34株表皮葡萄球菌中有8株为耐苯唑西林表皮葡萄菌(MRCNS);检出的10株大肠杆菌中有8株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检出的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均为ESBL。结论化疗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病源菌多为条件致病菌,耐药率高,应加强病原菌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陈艳华李晖赵慧柳
关键词:静脉置管细菌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