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旭

作品数:17 被引量:21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军事

主题

  • 11篇地震
  • 6篇震源
  • 6篇震源机制
  • 5篇地震震源
  • 4篇震源机制解
  • 4篇S7
  • 4篇M
  • 3篇运动学特征
  • 3篇震相
  • 3篇震源模型
  • 3篇三峡水库
  • 3篇水库
  • 3篇W
  • 3篇EIKONA...
  • 2篇地壳
  • 2篇地震定位
  • 2篇三峡库区
  • 2篇上地壳
  • 2篇水库坝址
  • 2篇库区

机构

  • 13篇中国地震台网...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加州理工学院

作者

  • 17篇赵旭
  • 7篇黄志斌
  • 5篇赵博
  • 5篇蔡晋安
  • 4篇刘瑞丰
  • 3篇陈宏峰
  • 3篇姚振兴
  • 3篇房立华
  • 2篇苗春兰
  • 2篇刘杰
  • 2篇李强
  • 1篇王亚丽
  • 1篇李大虎
  • 1篇赵连锋
  • 1篇钱家栋
  • 1篇赵旭
  • 1篇安艳茹
  • 1篇欧阳新艳
  • 1篇张学民
  • 1篇龙桂华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震学报
  • 2篇中国地震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矩心矩张量快速测定
2014年
基于中国大陆中强震自动矩张量测定系统,采用虚拟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近震波形(震中距4°~12°),反演了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矩心矩张量。结果显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243°/倾角70°/滑动角-18°,表现为1次左旋走滑为主兼有少量正倾滑分量的事件。矩心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震中(36.123°N,82.499°E)以东约13 km,矩心深度约10 km。总标量地震矩M0为3.05×1019N·m,换算成矩震级MW6.92,推断震源破裂时大部分能量释放的持续时间约14s。同时探讨了自动矩张量测定系统在未来地震灾情预判中的重要作用。
赵旭黄志斌陈宏峰赵博杜广宝
关键词:于田地震
Spectral features of geomagnetic low point displacement and its mechanism被引量:13
2008年
In this paper,Changli station in Hebei Provinc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in which the minute data of geomagnetic Z componen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pectral values of its main frequencies during normal time,geomagnetic storm time and low point displacement time interval respectively. After fitting of ten high spectral values to loga-rithmic functions,it is found that,by using same length of data,the spectral values at geomagnetic storm time in-crease appare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at normal time,especially at the high frequency segment. While low point displacement occurred,the spectral values at high frequency are approximate to those at normal time,but at period above 4 hours they are mostly lower than those at normal time. Comparison of accumulating of some FFT results at low point displacement and normal time shows that,spectral values at periods of 8.5 and 13.7 hours increase at low point displacement time relative to those at normal time. Compared with the images of Ne observed at DE-METER satellite,it is illustrate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geomagnetic low point displacement is well correspond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Ne in ionosphere. Finally it was discussed about those spectral features and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of geomagnetic low point displacement.
张学民钱家栋王亚丽赵旭欧阳新艳赵庶凡
关键词:地磁Z分量低点位移DEMETER卫星电子密度
2014年云南盈江M_S6.1地震震源机制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宽频带波形,通过频率域和时间域多步反演,研究了2014年云南盈江MS6.1地震基于点源模型的震源机制解和有限断层模型。考虑到使用不同的波形资料类型和简化的一维速度模型等因素对震源参数反演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使用近震波形和本区域简化一维速度模型M1,波形拟合误差最小。基于点源模型的震源机制解显示此次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176°/倾角84°/滑动角-173°,表现为一次右旋走滑错动为主的事件。矩心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震中(24.99°N,97.84°E)北东向约7km,最佳波形拟合矩心深度7km。平均总标量地震矩M0为7.56×1017N·m,计算成矩震级为MW5.8。进一步模拟高达0.5Hz的高频波形,获得了盈江地震的有限断层模型,结果显示此次地震未表现出明显的破裂方向性。破裂半径约10km,整个破裂面积为267.2km2,平均滑动量约0.05m,破裂在5 s内释放了大多数能量。震后0-2s内,破裂以孕震点为中心向四周同时扩展,在深度7-17km内释放了部分能量。2s后,破裂朝断层面顶部和沿走向两侧进一步延伸,约5s后破裂基本停止。
赵旭黄志斌房立华
关键词:震源机制
三峡库首区最小一维速度模型研究被引量:31
2007年
根据三峡台网2001-2006年记录的490个地震事件中的7 330条P波和3 524条S波到时资料,利用Kissling方法得到了三峡库区最小一维P波和S波速度模型以及台站校正值,并应用于地震的精定位。重新定位后地震走时残差均方根从原来的0.56 s下降到0.41 s,地震定位精度在经度、纬度、深度方向上有了较大提高。
赵旭李强蔡晋安
关键词:三峡库区地震定位
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震源运动学特征被引量:17
2014年
使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宽频带波形,通过频率域和时间域多步反演,研究了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震源运动学特征.基于点源的震源机制解揭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342°/倾角83°/滑动角-34°,表现为一次左旋走滑型为主兼有少量正断倾滑分量的事件.质心在水平方向位于震中(103.354°E,27.109°N)东南约5.4km,最佳波形拟合的质心深度约4.4km,平均总标量地震矩M0为2.1×1018N·m,矩震级MW约6.1.破裂过程图像显示:此地震为一次不对称双侧破裂事件,破裂半径约10km,整个破裂面积为227.6km2,平均滑动量约0.16m.破裂在6s内释放了大多数能量,震后0~2s,破裂以孕震点为中心向NW和SE两侧同时扩展,2s后,破裂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主要向SE(沿走向342°相反方向)扩展,故导致SE向多数台站视破裂持续时间总体偏小,最小值为2s.约6s后破裂基本趋于停止.推断鲁甸地震破裂在上地壳浅层集中释放了大多数能量是导致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赵旭刘杰冯蔚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三峡水库坝址及邻区中上地壳P波速度结构被引量:24
2009年
利用三峡地震台网的到时资料,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重建了三峡水库坝址及邻区中上地壳P波三维速度图像,深部构造研究结果是:(1)黄陵背斜岩性均匀完整、固结程度高,高速异常到20km深度依然可见,形状随深度变化.(2)秭归盆地沉积厚度不均匀,最厚处约6km.(3)结晶基底顶面在0~7km、底面在14~16km.(4)黄陵背斜与秭归盆地之间及附近区域和培石附近区域深部存在上地幔部分熔融物质,现今构造发展与演化与上地幔熔融物质冷却固化过程密切相关.(5)九湾溪断裂东西两侧地区地壳深部构造的速度结构不同,是三峡地区重力梯度带成因需要考虑的因素.(6)库水渗透作用对地壳浅层速度结构产生影响.
李强赵旭蔡晋安刘瑞丰龙桂华安艳茹
关键词:三峡水库三维速度结构
四川芦山M_s7.0级强烈地震震源运动学特征被引量:13
2014年
使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宽频带波形,通过频率域和时间域多步反演,研究了2013年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的震源运动学特征.基于点源的震源机制解揭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214°/倾角47°/滑动角96°,表现为一次高倾角的逆冲型事件.矩心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震中(30.303°N/102.988°E)西南向约4.5km,矩心深度约17km.平均总标量地震矩M0为1.16×1019 N·m,矩震级Mw约6.6.进一步模拟高达0.5Hz高频波形,获得了芦山地震破裂过程图像,结果显示:此地震为一次不对称双侧破裂事件.破裂半径约15km,整个破裂面积为706.7km2,平均滑动量约0.231m.破裂在8s内释放了大多数能量.震后0~3s内,破裂以孕震点为中心向四周同时扩展,3s后,破裂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主要向北北东扩展,导致位于震中北东向多数台站视破裂持续时间总体偏小,最小值为4s.破裂约8s后基本停止.
赵旭黄志斌房立华李强赵博苗春兰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四川芦山M_s7.0地震震源机制解
2014年
使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和远震宽频带波形,通过频率域和时间域多步反演,研究四川芦山M_S 7.0地震基于点源模型的震源机制解和有限断层模型。考虑到使用不同波形资料类型、盆地效应及简化的一维速度模型等给反演震源参数带来的影响,经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使用区域波形和本区域简化一维速度模型,波形拟合误差最小。此次地震表现为高倾角纯逆冲型事件矩心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震中偏南西向约4.5 km,最佳波形拟合矩心深度约17 km,矩震级M_W约6.6。推断此地震大多数能量主要在震源偏南西约4.5 km处释放。
赵旭黄志斌房立华陈宏峰赵博苗春兰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基于W震相技术的全球强震(M_W≥6.5)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系统评估被引量:8
2014年
使用最近构建的虚拟全球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OpenMP的并行编程技术优化原有算法,研制了基于W震相技术的全球强震(MW≥6.5)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系统.为了评估该系统的准确度和时效性,将离线自动测定的2008年1月—2013年7月全球140次地震(MW6.5—9.0)的矩心矩张量与全球矩心矩张量工作组(GCMT)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准确测定全球MW≥6.5地震的矩张量,绝大多数地震矩震级与GCMT给出的矩震级呈现出良好的线性趋势,两者之差ΔMW的标准方差约0.13,ΔMW位于区间(-0.2,0.2)的地震占总数的96%;地震矩6个分量分别与GCMT相应的结果沿对角线近线性分布,多数地震矩心水平位置与GCMT给出的矩心水平位置比较接近,两者间大圆弧距离位于区间(0,50km)的地震次数占总数的84%;在台站覆盖较均匀的条件下,该系统能够实现震后25—40分钟自动准确测定全球MW≥6.5地震的矩心矩张量.
赵旭Duputel Zacharie黄志斌陈宏峰赵博
三峡库区地震精定位中确定速度模型的方法被引量:9
2009年
研究三峡库区地震精定位中确定速度模型的方法,分析不同速度模型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并选取多种方法来定量评价不同速度模型的地震定位精度。当地震分布或台站能够较好的覆盖研究区域,采用Kissling方法拟合观测数据得到的速度模型地震定位精度最高。当地震分布不能较好的覆盖研究区域,由人工地震测深结果得到的速度模型地震定位精度次之。当没有足够的观测数据,也没有人工地震测深结果,综合研究区域内的相关研究成果确定的速度模型也是可用的,但是地震定位的精度不高,特别是震源深度的精度很差。
赵旭李强刘瑞丰蔡晋安
关键词:地震定位数据拟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