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旭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角膜
  • 2篇巩膜
  • 2篇核黄素
  • 1篇原位
  • 1篇渗透性
  • 1篇酸钠
  • 1篇通透性
  • 1篇准分子
  • 1篇准分子激光
  • 1篇准分子激光原...
  • 1篇准分子激光原...
  • 1篇紫外
  • 1篇紫外线
  • 1篇紫外线A
  • 1篇溴芬酸钠
  • 1篇磨镶术
  • 1篇基质
  • 1篇激光
  • 1篇激光原位
  • 1篇激光原位角膜...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赵旭
  • 3篇张丰菊
  • 2篇王萌萌
  • 1篇郑燕
  • 1篇郭宁
  • 1篇许艳
  • 1篇柳静
  • 1篇张秋露
  • 1篇张淼
  • 1篇张学敏

传媒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核黄素在巩膜组织内渗透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核黄素在兔和人尸体眼球巩膜组织内达到饱和的时间,以指导巩膜紫外光(蓝光)-核黄素交联法中合理用药.方法 实验研究.取人尸体眼球5只,将每只眼的巩膜切成7个巩膜条带,分别给予0.1%核黄素溶液浸润5、10、15、20、25、30 min,行冰冻切片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成像,计算巩膜条的荧光强度,并对浸润不同时间核黄素的各组进行比较.另选择新西兰白兔36只,采用SPSS软件中的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只),右眼分别给予0.1%和0.5%核黄素溶液浸润,左眼作为对照.核黄素浸润后5、10、15、20、25、30 min各处死3只兔取眼球行鼻上象限赤道部巩膜的冰冻切片,在双光子显微镜下观察成像,计算巩膜条的荧光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尸体眼和同组内兔眼巩膜组织核黄素浸润后不同时间的荧光强度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对同一时间点两组兔巩膜组织荧光强度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0.1%核黄素溶液5、10、15、20、25、30 min后,人尸体眼球巩膜内核黄素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73±0.58、4.36±2.01、5.77±1.82、7.38±2.34、8.34±2.30、8.69±2.27.应用0.1%核黄素溶液5、10、15、20、25、30 min后,兔眼球巩膜内核黄素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6.54±0.65、9.38±0.34、11.31±111、15.97±2.54、17.46±1.78、18.49±2.78;应用0.5%核黄素溶液5、10、15、20、25、30 min后,兔眼球巩膜内核黄素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9.32±1.15、14.25±0.40、19.57±3.33、25.42±1.88、25.59±1.54、26.16±1.77.随着核黄素应用时间的延长,巩膜内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而20 min后各组间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尸体眼F=0.60,P>0.05,兔眼0.1%核黄素F=0.84,P>0.05,兔眼0.5%核黄素F=0.15,P>0.05);对于浸润相同时间核黄素的兔眼巩膜,0.5%浓度组的荧光强度高于0.1%浓度组(t=-3.65、-16.26、-4.08、-5.19、-5.99、-4.03;P<0.05).结论 核黄素
张学敏赵旭张丰菊张淼
关键词:核黄素巩膜通透性
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近视散光眼行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BK)后应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中低度近视眼患者(~6.00D≤等效球镜〈-2.00D)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7例(32只眼)和20例(40只眼),高度近视眼患者(-11.00D≤等效球镜〈-6.00D)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2例(42只眼)和15例(26只眼)。试验组SBK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中低度近视眼患者持续10d,高度近视眼患者持续14d;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0.1%氟米龙滴眼液,持续16d。术后不同时间分别对患者进行裸眼视力、电脑验光、眼压和角膜地形图检查,术后每次随访记录患者眼部症状及相关并发症。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低度近视眼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眼压均值试验组分别为(7.84±1.35)和(8.13±1.75)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分别为(9.37±1.28)和(9.47±1.58)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4,-3.336;P〈0.05);角膜曲率K2均值试验组分别为(38.66±1.68)和(38.754-1.45)D,对照组分别为(39.56±1.58)和(39.51±1.50)D,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99,-2.112;P〈0.05);术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间平均裸眼视力(t=-1.240,-1.917,-0.596,-1.394,-0.329)、等效球镜(t=0.054,0.222,0.936,-0.141,0.336)和术后1、3、6个月平均角膜曲率K1(t=-1.695,-1.492,-0.438)和散光CY(t=0.879,0.733,0.553)及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t=-1.225)、角膜曲率K2(t=-0.7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患者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均值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14±0.06、5�
许艳赵旭张丰菊王萌萌郭宁郑燕柳静张秋露
关键词:氟米龙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
紫外线A-核黄素交联加固角巩膜安全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3年
紫外线A.核黄素交联法能显著提高胶原纤维的机械强度,已被用于治疗圆锥角膜等一系列角膜疾病,且有望通过增强巩膜的生物力学强度而成为治疗进行性近视的新方法。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此疗法的安全性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核黄素在眼组织内的弥散过程及饱和判定为重点,分别针对交联疗法中核黄素的作用、直接光损伤、光化学损伤、交联法副作用的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
赵旭王萌萌张丰菊
关键词:核黄素紫外线胶原角膜基质巩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