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林

作品数:7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地层
  • 2篇有机质
  • 2篇黄土
  • 2篇黄土地区
  • 2篇二叠纪
  • 2篇二叠系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学
  • 1篇岩系
  • 1篇演化史
  • 1篇有机地球
  • 1篇有机地球化学
  • 1篇有机地球化学...
  • 1篇有机岩
  • 1篇有机岩石学
  • 1篇有机质类型
  • 1篇源岩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华北石油管理...

作者

  • 7篇赵林
  • 7篇贾蓉芬
  • 3篇秦建中
  • 2篇刘德汉
  • 2篇张文龙
  • 2篇文启忠
  • 1篇吴治君
  • 1篇申家贵
  • 1篇刘友梅
  • 1篇肖贤明
  • 1篇邢福建

传媒

  • 3篇地球化学
  • 3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1998
  • 3篇1996
  • 3篇199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土地区气候演变的有机地球化学标志被引量:13
1996年
对渭南阳郭黄土剖面So~L_2层段作了总有机碳(TOC)和Rock—Eval热解烃分析.建立了TOC气候变化曲线及其变化周期,与其它气候指标进行了对比.揭示了黄土剖面中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两种烃类,推导并验证了古湿度公式,计算了各层段的湿度分布及其演变趋势.
贾蓉芬赵林刘友梅文启忠
关键词:黄土有机质气候演变烃类干酪根
早古生代海相烃源岩成熟度的有机岩石学评价方法被引量:27
1995年
本文应用有机岩石化学方法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典型烃源岩研究,建立起了应用沥青反射率、微粒体反射率、动物壳属体反射率及海相镜质体反射率评价烃岩成熟度的综合标准。
肖贤明吴治君刘德汉申家贵贾蓉芬赵林
关键词:有机岩石学成熟度早古生代烃源岩海相
二连盆地侏罗系地层热演化史研究被引量:8
1998年
本文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镜质体动力学模型等方法恢复二连盆地侏罗系地层的热演化史。二连盆地图参1井磷灰石退火深度为1600—2774m,对应的退火温度为64-102.7℃,图参1井现今温度小于最高古地温,这是由于二连盆地地温梯度逐渐降低及地层发生抬升和剥蚀所致。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和镜质体动力学模型模拟图参1井的热演化史,在晚侏罗世时其经受的最高地温梯度分别为7℃/hm和6℃/hm。侏罗系地层在晚白垩世开始进入生油期,第三纪时进入生油高峰,这时侏罗系地层经受的最高古地温为137℃。
赵林贾蓉芬秦建中郭爱明
关键词:裂变径迹热演化史地层侏罗系磷灰石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和轻质油关系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对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下第三系、中上元古界沉积物和油样的低环萜烷参数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油源对比,表明石炭-二叠系部分样品与该区轻质油的关系密切。进一步分析这套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后,提出壳质组含量和成熟度是决定石炭-二叠系能否生成轻质油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该区煤系地层生成轻质油的成熟度下限是镜质组反射率R0为1.1%。
赵林张文龙贾蓉芬秦建中
关键词:煤系地层石炭纪二叠纪轻质油
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黑色泥质岩系显微组分特征及生气潜力评价
1995年
本文对华北和下扬子区两种类型的海陆过渡相地层进行详细的有机岩学工作,研究了泥质岩系中有机显微组合的岩石学特征、有机显微组成特征,表明壳质组是重要的生气母质。根据气源岩中有机显微组分组成特征,结合模拟实验结果提出产气指数的计算方法,并根据产气指数判断气源岩的生气潜力,下扬子区泥岩为好的生气源岩,华北地区的泥岩为较好的生气源岩,它们比煤具更大的生气能力。
赵林贾蓉芬刘德汉秦建中张文龙
关键词:泥质岩显微组分天然气
从渭南剖面有机质类型的差异探讨黄土地区湿度的演变趋势被引量:11
1995年
对陕西渭南12.6m黄土剖面做了235个样品有机碳(TOC)、有机硫(TOS)及岩石有机质快速评价仪(Rock-eval)热解分析。TOC的含量在黄土层(L_1和L_2的顶部)为0.04%-0.45%,古土壤层(S_0和S_1)为0.05%-0.64%,它随深度呈周期性变化,在古土壤层中含量较高,特别是在古土壤层向黄土层转变的界面上明显增高。黄土中的干酩根最高热解峰温度(T_(max))主要分布在525℃,古土壤的主要在475℃。引入大气物理学中测量湿度的比湿概念,根据模拟实验结果,将干酪根不同温度的热解烃,划分为与下降水有关的以低等生物为主的热解烃(pHC_(2-1))、以高等生物为主的热解烃(pHC_(2-2))和与蒸发作用有关的次生碳酸盐包裹烃(pHC_(2-3)),提出计算黄土地区第四纪古湿度公式Qq=(pHC_(2-1)+pHC_(2-2))/pHC_(2-1)+pHC_(2-2)+pHC_(2-3))。经计算该剖面由下而上湿度分别为L_2<60%,S_1为55%-75%,L_1为45%-63%,S_0为55%-72%,以及现今尚处于较湿周期的总趋势。
贾蓉芬邢福建赵林文启忠
关键词:黄土剖面有机质类型
安徽巢湖地区二叠系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7
1996年
对中国东部巢湖地区二叠系的三套富含有机质“黑层”中的代表性样品,进行了生物标志物及有机岩石学等项分析。下二叠系下部栖霞组(样品代号Pt)含生物碎屑泥灰岩的TOC为1.24%-2.27%,Tmax457-495℃,可溶有机质含量150-470×10-6,R°0.91%-1.30%,有机组分主要是海相腐泥基质及沥青。下二叠系上部银屏组(样品代号Y)黑色泥岩的TOC为10.92%,R°2.84%,有机组分几乎全为碳质微粒体,可溶有机质约20×10-6。上二叠系大隆组(样品代号G)黑色泥岩的TOC为0.35%-0.81%,<0.5,可熔有机质约40×10-6,R°1.11%-1.50%。在Pt组样品中见有与陆源生物有关的二环倍半萜烷,在G和Y组样品中见有与喜盐细菌有关并为RIC谱图主峰的角鲨稀,并根据样品甾烷C27,C28和C29的分布,二叠纪巢湖地区位于古特提斯海北缘。有机质的成熟度以Y组最高,G组次之,这与扬子区域其他地区相同,表明古特提斯海扬子区域在上下二叠纪之间曾有过大规模的热液作用。
贾蓉芬赵林江纳言
关键词:二叠纪有机地球化学古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