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车文丽

作品数:21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艺术
  • 6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叙事
  • 3篇得失
  • 3篇叙事学
  • 3篇音乐
  • 2篇音乐叙事
  • 2篇影视
  • 2篇文论
  • 2篇小说
  • 2篇纪录片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价值
  • 1篇大学生价值观
  • 1篇代文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剧
  • 1篇电影
  • 1篇信任
  • 1篇修辞策略
  • 1篇虚拟社区
  • 1篇叙事策略

机构

  • 12篇南昌航空大学
  • 5篇扬州大学
  • 1篇广西艺术学院
  • 1篇广西幼儿师范...
  • 1篇南昌师范学院

作者

  • 16篇车文丽
  • 6篇陈德志
  • 1篇王蕾

传媒

  • 4篇西部广播电视
  • 2篇人民音乐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中国稻米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电力职业...
  • 1篇星河影视
  • 1篇艺苑
  • 1篇中外文论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觉文化环境下影视作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24年
陈德志车文丽
音乐接受与音乐叙事的有效性被引量:4
2014年
一、导言:接受者的想象:音乐叙事的肯定还是否定?音乐叙事学自80年代兴起以来,一直受到一个问题的困扰,即:音乐能否叙事?纳蒂埃(Jean-Jacques Nattiez)、阿巴特(Carolyn Abbate)、基维(Peter Kivy)等学者认为:"音乐本身不能成为叙事。"①而支持者则试图证明音乐可以叙事,他们证明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的倾向。
陈德志车文丽
关键词:音乐接受叙事学有效性接受者支持者
刘若愚“以西释中”的得失
刘若愚以艾布拉姆斯的理论框架为参照,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系统化建构,即将中国古代文论分为形上论、决定论、表现论、技巧论、审美论和实用论六个部分,并分别加以阐述。现在看来,这种"以西释中"的方法,有得也有失。其"得"主要在...
车文丽
文献传递
浅析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的叙事策略被引量:1
2019年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让古代丝绸之路贸易中体现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相关题材纪录片也逐步走进大众视野。2016年5月,在央视播出的七集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跨越20多个国家进行拍摄取材,叙述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与“一带一路”的故事,从历史、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角度,结合海上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综合分析“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摆脱过去传统说教式的宣传,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传播“一带一路”所倡导的丝路精神。
姜馨车文丽
关键词:纪录片叙事
刘若愚“以西释中”的得失
2010年
刘若愚以艾布拉姆斯的理论框架为参照,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系统化建构,即将中国古代文论分为形上论、决定论、表现论、技巧论、审美论和实用论六个部分,并分别加以阐述。现在看来,这种'以西释中'的方法,有得也有失。
车文丽
关键词:决定论文论审美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一带一路”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中隐含作者的修辞策略探析被引量:1
2022年
2013年以来,中国文艺界掀起了一股“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热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这些纪录片的核心命题。本文以“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为例,分析如何将叙事学中“隐含作者”范畴应用于非虚构作品的纪录片,从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出发,探讨纪录片中隐含作者的叙事修辞策略,以期为当下相关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借鉴。
车文丽陈德志
关键词:隐含作者纪录片
情感、信任与共生:后人类时代下的人机关系新生态研究
2024年
从《赛博格宣言》到《伴侣物种宣言》,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的新创想给人机关系的世纪之论带来了新的启发。人工智能褪去了“人工物”的标签,获得了“新物种”的身份,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正从工具使用关系过渡到人机共生关系,其中涉及情感与信任的深层次互动,促使后人类时代下全新的人机共生生态模式逐渐形成。传统上,围绕人类中心主义对人机关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站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上,才能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能动性与类主体地位。基于此,从情感维度、信任维度、共生维度三种视角出发,探究后人类时代下人机关系新生态的图景呈现,并进一步分析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情感交互、信任建立和共生共存的生态构建。
王昱博车文丽
关键词:人工智能
音乐活动助力化工企业文化建设——评《化工产业文化教育》
2024年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企业文化是现代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管理力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凸显。化工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国家根据现代化工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
车文丽梁中双王蕾郭晓莺
关键词:国民经济命脉化工产业全球经济竞争战略性产业
电影《白鹿原》评论专题[四篇]
2013年
《白鹿原》的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给读者和观众的接受体验存在很大的差别,与小说的“厚重”相比起来,电影显得有些“零乱”。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小说和电影使用了不同的叙事视角。小说的全知视角使读者始终与故事保持距离,给读者理解和判断的自由。电影的人物视角则努力消除电影与观众的距离,挤压了观众的独立思考空间,同时电影叙述者立场的模糊也造成了观众理解的困难。
车文丽
关键词:《白鹿原》小说电影叙事视角
音乐如何叙事?——近三十年的音乐叙事模式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音乐叙事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兴起,它是叙事学由经典向后经典转向的一个表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罗兰·巴特、托多罗夫、格雷玛斯、热奈特等人建立了叙事学。它以文学叙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建构普遍性的叙事模式为核心思想。这一阶段的叙事学被称为经典叙事学。80年代以后,叙事学研究逐渐突破经典叙事学的框架,走向更加多元化的开放性研究,叙事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资源都得到极大的扩展。80年代以后的叙事学被称为后经典叙事学,跨学科的叙事学研究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向之一。
陈德志车文丽
关键词:叙事模式音乐后经典叙事学叙事研究托多罗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