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全毅

作品数:38 被引量:72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天文地球
  • 6篇建筑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城市
  • 9篇景观
  • 8篇生态
  • 6篇城市化
  • 4篇土地利用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水质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土壤
  • 3篇污染
  • 3篇像元
  • 3篇像元分解
  • 3篇混合像元
  • 3篇混合像元分解
  • 3篇半城市化
  • 3篇半城市化地区
  • 3篇城市化地区
  • 2篇点源
  • 2篇点源污染

机构

  • 38篇中国科学院城...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漳州师范学院
  • 4篇集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厦门理工学院
  • 2篇学研究院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嘉应学院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闽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8篇邱全毅
  • 18篇唐立娜
  • 8篇罗涛
  • 6篇甘永洪
  • 6篇张婷
  • 5篇张天海
  • 5篇崔胜辉
  • 4篇赵小锋
  • 3篇陈峰
  • 3篇刘江
  • 2篇廖江福
  • 2篇王豪伟
  • 2篇黄云凤
  • 2篇郭青海
  • 2篇李新虎
  • 2篇王翠平
  • 2篇黄聚聪
  • 2篇许通
  • 2篇张国钦
  • 1篇赵景柱

传媒

  • 10篇生态学报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遥感信息
  • 1篇环境保护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人文地理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热带地理
  • 1篇遥感学报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闽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厦门市为例被引量:11
2024年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系统的退化。如何扭转生态系统的退化,同时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大意义。以厦门市为例,基于“生态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生态廊道提取”的基本框架构建陆域生态安全格局。结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识别生态源地,该方法兼顾了生态结构和功能,使得所识别的生态源地更具全面性。选取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和坡度构建生态综合阻力面,并用人类居住合成指数修正生态综合阻力面,以减少主观赋值的影响,识别各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的差异,使生态阻力面的构建更加合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利用重力模型量化潜在生态廊道的相对重要性,并根据重力模型结果划分重要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的生态安全格局由14个生态源地、21条生态廊道、15个生态节点及若干个踏脚石所组成。生态源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北部,以林地和草地为主,面积合计为558.64 km^(2)。生态廊道长约159.40 km,其中,关键生态廊道9条,一般生态廊道12条。生态廊道呈现出东西方向联系较为密切,南北方向联系不足的特点。根据对区域生态安全的贡献度,将生态安全格局划分为3个管控区进行分级管控。将研究结果与厦门市当前的实施计划进行对比分析,虽然结果有所差别,但总体上相对一致,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者所采用的研究数据及方法不同。因此,研究认为将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结合,可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李倩瑜唐立娜邱全毅李寿跳徐烨
关键词:生态廊道
一种支持多源数据的城市建成区智能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多源数据的城市建成区智能提取方法,通过寻找与城市建成区信息存在关联的不同来源的低成本数据,通过核密度估计方法实现点、线和面三类数据源的归一化,并通过决策树算法实现统一的分类器的构建和评估,从而获得一个...
唐立娜孙朗邱全毅李倩瑜
文献传递
基于历史情景的FLUS模型邻域权重设置——以闽三角城市群2030年土地利用模拟为例被引量:145
2019年
以闽三角城市群2030年土地利用模拟为例,针对FULS模型邻域权重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历史情景的设置方法.首先以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综合12个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计算各土地类型的出现概率和空间分布,然后依据对历史情景的分析,分别用马尔可夫链和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设定相关参数,最后用自适应惯性竞争元胞自动机模拟闽三角城市群2030年的土地利用情景.分析发现,同时间尺度各土地类型TA(Total Area)的变化量可以较好的反映其扩张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建设用地、水域及滩涂、其他土地、草地、林地及农田;TA变化量的无量纲值在数据意义和数据结构方面均较好地契合FLUS模型邻域权重的参数要求;结合各土地类型TA变化量和扩张强度间的相互关系来看,到2030年农田受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最为严重,大量土地由农田、林地、草地及其他土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或水域及滩涂;建设用地持续扩张,闽三角城市群空间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其余各土地类型被进一步分离,同类型斑块更趋于独立发展.综合参数设置过程和模拟结果来看,TA变化量的无量纲值可为FLUS模型的邻域权重参数设置提供一种客观可行的方法.
王保盛廖江福祝薇邱全毅王琳唐立娜
一种兼顾土壤属性的流域非点源污染流失强度评价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兼顾土壤属性的流域非点源污染流失强度评价方法,该方法将景观类型、面积、空间位置、地形、坡度、土壤属性等信息进行集成,考虑了水文过程的部分机制,能够有效的表征流域非点源污染流失强度,快速识别流域非点源污染的...
唐立娜祝薇黄毅熠邱全毅
景观认知偏好及其人群差异性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以武汉市后官湖地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测试了人们对该区域内3种景观类型、12类景观元素的认知偏好情况,并初步分析了景观认知偏好的人群差异性。结果表明:(1)样本人群对不同的景观类型和景观元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好,并且普遍偏好自然景观(尤其是包含水体和与树木有关的景观元素),其次是半自然景观,最次是人工景观;(2)不同个体对于自然景观的认知偏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而对于人工景观,样本人群的认知偏好评价较为一致;(3)样本人群的性别、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职业及专业背景均会对个体的景观认知偏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年龄、职业、地区、专业背景、受教育程度、性别;(4)通过对样本人群个体差异性分析结果,最为偏好自然景观的人群大致具有以下特征:女性、小于45岁、居住在城市地区、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从事室内工作、具有景观或设计相关专业知识。
罗涛张婷王海甘永洪邱全毅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海峡西岸经济区景观格局10年变化及驱动力被引量:27
2015年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引领下的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分析其景观格局的变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2000、2005、2010年的土地覆被分类数据,采用空间分析、主成分分析、景观指数分析的方法,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张,导致耕地、湿地、草地的面积下降,其中面积减少最多的为耕地,10年间减少了约14.0%,与此同时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38.6%。除建设用地外,各类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LPI)值均降低,建设用地的LPI值由0.1增至0.4,成为除林地外的优势景观。耕地的景观形状指数(LSI)由325.1下降到315.9,而其他各类景观的LSI值为上升趋势。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急剧增加,由560.6增长到787.6,其他各类型景观AREA_MN值变化甚微。选取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景观格局的变化是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海峡西岸经济区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与该区域耕地缩减的情况相平衡。
胡冬雪唐立娜邱全毅石龙宇邵国凡
关键词:景观结构驱动力海峡两岸经济区
城乡视听景观的变化及其对认知评价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景观评价是国外环境质量评价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乡的视觉景观和声景观质量正面临深刻变化。选取具有明显城市-乡村梯度的代表性景观,通过景观现场调查和室内评价测试,剖析了城市-乡村梯度下景观的视、听属性和人群的景观视、听及综合认知评价的变化,并探讨景观属性变化对认知评价的影响,以及视觉景观认知评价、声景观认知评价与景观视听综合评价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沿城市-乡村梯度,视觉景观由人工景观逐渐过渡到自然景观,声景观由人工声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生物声和地质声为主,声级水平随之降低。(2)景观视听评价结果总体上随人工影响程度大小的下降而上升。(3)景观视听综合评价受视觉景观认知评价和声景观认知评价的共同影响,其中声景观认知评价对景观视听综合评价的贡献明显高于视觉景观认知评价。
甘永洪罗涛张天海张婷邱全毅
关键词:景观评价区域环评视觉景观声景观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福建省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109
2017年
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可以为生态保护和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福建省为例,利用In VEST模型对福建省生境质量进行评估,根据生境质量指数将其生境划分为低、中、良好、优等。同时分析了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对其生境质量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福建省景观破碎度指数逐渐降低,斑块之间连通性好,生境破碎化程度降低,整体生境得分值在0.9以上。林地是福建省的优势景观,其覆盖面积达到了福建省的86%以上,并且林地的破碎化程度低,人类活动对它的干扰较小,所以福建省大部分地区生境质量处于良好、优质等级。但是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生境值低于0.6,处于中、低等级之间,主要因为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增加了对生境质量的破坏强度。东南沿海地区的GDP占到福建省的65%以上,形成了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对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居住用地等的需求急剧增加。所以,福建省的57%以上的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高度聚集的建设用地,侵占了大量的裸地和耕地,严重干扰了该地区整体生态格局,破坏了生境质量,导致其生境质量低于福建省其他地区。
刘智方唐立娜邱全毅肖黎姗许通杨丽
基于污染物扩散模拟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能使饮用水污染治理的成本降至最低。以厦门市莲花水库为例,在对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源地的地形、水文、生态红线和社会经济要求,通过有限元离散处理模型的方法,建立二维水质模型。以MIKE21和ArcGIS为实验平台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物的扩散进行模拟和分析,确定了一级保护区面积为18.02 km^(2)、二级保护区面积为48.4 km^(2)、准保护区面积为90.36 km^(2)、保护区总面积为156.78 km^(2)。并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338—2018)及当前该区域的水源地水质影响因数进行修正,预测划分区域未来的水质变化情况,以期为莲花水库饮用水水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金磊潘亚雷邱全毅王艺玮郑小华成杨
关键词: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污染物扩散水质模拟
福建省城镇-交通系统的景观分隔效应被引量:2
2013年
近年来,我国城市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对区域生态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城镇-交通网络的不断强化和扩展加剧了区域景观的破碎化并导致多种景观功能的退化。以2007年为研究基准年,采用跨边界有效栅格评价指标,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定量评估了福建省由城镇-交通网络引发的景观分隔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面积大小位于0—15 km2的斑块数量最多。厦门、漳州、泉州3市小于300 km2的斑块面积及斑块数量分别所占比例率均高于南平、三明和龙岩3市。福建省有效栅格计算结果显示,全省景观破碎化呈现北轻南重、西轻东重的空间分布格局。沿海地区和交通干线周边破碎化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以地市为报告单位,福建省景观破碎化的空间分布呈现由西向东的梯度格局。景观破碎化最轻微地区(龙岩市、三明市、南平市有效栅格值处于679.2—939.0 km2之间)和最严重地区(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的有效栅格值处于197.1—336.2 km2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结果还显示,福建省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的景观破碎化水平与欧洲发达国家如荷兰、比利时等接近;西部的三明市、北部的南平市则接近美国加利福尼亚。以县(市、区)为报告单位,全省景观破碎程度的空间分布从西至东呈现三级梯度。以瑞士Glarus州跨边界有效栅格值为参照,厦门、泉州和漳州3市所辖各县(市、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均高于Glarus。宁德、福州、莆田3市各县(市、区)则与Glarus基本持平。南平、三明、龙岩3市各县(市、区)则好于Glarus,其中,三明市和南平市各县(市、区)跨边界有效栅格值远大于Glarus。
张天海罗涛邱全毅甘永洪张婷
关键词:城市化景观生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