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智辉
- 作品数:30 被引量:135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经Rho激酶途径促进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
- 目的:观察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MIF)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表型转换的作用,探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rMIF(25~100μg/L)分别作用于MRC-5细胞24 h或48 h,RT-...
- 陈培芬邱智辉张香梅黎振兴罗雅玲赖文岩孙秀才
-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RHO相关激酶类
- 文献传递
- 自拟丹皮汤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自拟丹皮汤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抗病毒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丹皮汤,比较2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ALT、AST、TBIL、AL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MPV、SPV、脾长度、脾厚度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CL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2%(P<0.05)。治疗后,2组的TGF-β1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的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丹皮汤辅助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肝功能,对抗肝纤维化过程。
- 邱智辉黄毅斌陈春雷邓乐刘凡张美平范建喜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 xCT基因rs1312037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通过大样本病例与对照研究明确x CT基因功能性SNP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明确其调控结核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从健康对照和结核患者的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TaqMan探针技术对x CT基因rs1312037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基因频率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核菌特异性抗原IFN-γ斑点形成细胞的数量和放射影像学分数反应不同基因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健康对照和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x CT基因及其相关的CXCL1、CXCL2、IL1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等位基因位点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χ~2=0.678,P>0.05),选择的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rs1312037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核病的易感性相关,其中结核患者组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70.2%,等位基因G的基因频率为29.8%;健康对照组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66.8%,等位基因G的基因频率为33.2%,两组之间的等率基因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OR=0.86)。AA基因型患者的结核菌特异性刺激分泌的IFN-r斑点形成细胞数量及炎症反应指标明显高于基因型GG的患者,基因型AA的细胞xCT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上调。结论 xCT基因rs1312037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群结核感染的易感性相关,并且rs13120371位点是功能性SNP,等位基因A可能增加结核菌感染的风险。
- 蔡侃儒邱智辉张洁云汪文斐张明霞王召钦
- 关键词:肺结核TAQMAN探针基因分型单核苷酸多态
- 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精准断流术169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ESVD)在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3年间连续纳入我院食管胃静脉曲张行急诊止血、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的患者共169例,均采用ESV...
- 秦晶张美平陈伟芳邓乐邱智辉唐志群
- 740例结直肠息肉内镜、病理表现和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0
- 2017年
- 背景:近年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重要的癌前病变,内镜下早发现、早诊断对防治结直肠癌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病理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6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结直肠息肉患者,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内镜下表现、病理类型和癌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74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男女之比为1.75∶1,年龄>40岁者559例(75.5%)。70.4%的息肉位于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29.0%)、增生性息肉(29.6%)和管状腺瘤(30.3%)为主。38例息肉患者发生癌变,癌变率为5.1%,癌变息肉的类型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多数(87.2%)癌变息肉直径>1.5 cm,多数(76.9%)癌变息肉位于左半结肠。结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直径可能对息肉癌变有影响,应高度重视年龄>40岁、男性、息肉直径>1.5 cm以及病理类型为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的息肉患者并进行随访。
- 韦小兰骆子义邱智辉邬宇美刘雪梅
- 关键词:肠息肉结肠镜检查结直肠肿瘤
- 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120例结核咯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去氨加压素治疗结核咯血的疗效.方法咯血病人240例,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予醋酸加压素12 μg或垂体后叶素12U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滴注,3-7日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咯血的显效率分别为67.5%和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9.17%和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压素组血压升高、心悸、胸闷副作用显著少于垂体后叶素组(P〈0.05).结论 去氨加压素可用于治疗结核咯血,其副作用较垂体后叶素少.
- 陈培芬邱智辉张香梅雷琳孙秀才李国保
- 关键词:醋酸去氨加压素抗结核治疗咯血病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西医联合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和深圳市中医医院内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48例肝硬化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各74例,西医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方剂,持续用药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的纳差[(1.31±0.17)分]、乏力[(1.06±0.13)分]、腹胀[(1.11±0.19)分]、目黄[(0.84±0.20)分]、腹痛[(0.44±0.10)分]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西医组[(1.31±0.17)分,(1.06±0.13)分,(1.11±0.19)分,(0.84±0.20)分,(0.44±0.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的透明质酸酶(HA)[(76.50±33.1)ng/L]、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50.5±33.4)ng/L]、Ⅳ型胶原蛋白(Ⅳ-C)[(69.9±13.1)ng/L]、层黏蛋白(LN)[(69.9±13.1)ng/L]水平均明显高于西医组[(124.32±55.4)ng/L、(71.7±42.9)ng/L、(99.7±15.6)ng/L、(127.6±57.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谷丙转氨酶(ALT)[(90.03±102.8)U/L]、谷草转氨酶(AST)[(103.12±101.3)U/L]、总胆红素(TBi L)[(53.4±30.4)μmol/L]水平均明显低于西医组[(136.42±120.8)U/L、(157.72±124.3)U/L、(73.52±36.8)μmol/L],胆红素(ALB)水平明显高于西医组[(38.73±5.5)g/L vs(35.30±5.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联合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邱智辉黄毅斌陈春雷邓乐刘凡张美平范建喜
- 关键词:肝硬化活血化瘀法肝功能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1次/d+阿莫西林胶囊0.5 g,2次/d+甲硝唑0.4 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半夏泻心汤,水煎服,每天2剂,连续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腹痛、腹胀、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ylori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
- 邱智辉陈春雷黄毅斌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半夏泻心汤
- 无痛电子肠镜检查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施行无痛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分为芬太尼-异丙酚组(观察组)78例及常规肠镜组(对照组)72例,记录操作时间,连续检测并记录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R-R间期标准差(SDNN)。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收缩压由高血压下降至正常值范围(P<0.05),心率及SDNN下降(P<0.05);对照组术中的收缩压进一步升高,心率增快达心动过速,SDNN下降(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检查前中后均无明显性变化(P>0.05);观察组受检者无任何不适反应。结论:高血压患者施行无痛肠镜检查安全可行。
- 邱智辉
- 关键词:高血压异丙酚芬太尼
- 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调控结核病易感的分子机制研究
- 2017年
- 目的通过构建花生四烯酸12-脂氧合酶(ALOX-12)基因(ALOX-12基因)启动子区域rs3840880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双荧光素酶表达质粒,分析此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对ALOX-12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及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功能性SNP调控结核病易感的分子机制。方法从全血样本中提取人全基因组,PCR扩增ALOX-12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rs3840880位点在内的约1700bp的基因片段,构建pGL3-Basic-rs3840880G质粒,对此质粒进行定点突变得到pGL3-Basim-rs3840880D放散型(DEL)质粒,分别转染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后使用双荧光报告酶检测系统(dual luciferase assay system)检测相对荧光值。结果成功构建了ALOX-12基因启动子区rs3840880位点等位基因G的表达质粒pGL3-basim-G,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成功将pGL3-basic-G质粒改造为pGL3-Basic-DEL质粒,测序验证后,两质粒其他序列完全相同。分别将此两个质粒转染Hela细胞并检测相对荧光比值[荧光值(F)/荧光(R)]后,发现pGL3-Basic质粒F/R=0.129,等位基因G的F/R=0.194,低于等位基因DEL质粒的F/R(0.274),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09,P=0.001)。结论不同等位基因构建的质粒转染细胞后,荧光报告基因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ALOX-1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功能性SNPs确实能够影响启动子的活性,从而调控结核病的易感性。
- 朱秀云汪文斐张培泽张洁云邱智辉王召钦张明霞邓国防
- 关键词:荧光光度测定法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