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广忠

作品数:41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5篇玉米
  • 11篇大豆
  • 8篇秸秆
  • 7篇栽培
  • 6篇栽培技术
  • 5篇选育
  • 5篇土壤
  • 4篇虫害
  • 3篇玉米秸
  • 3篇玉米秸秆
  • 3篇玉米种
  • 3篇育种
  • 3篇农业
  • 3篇马铃薯
  • 3篇秸秆还田
  • 3篇还田
  • 3篇高产
  • 3篇病虫
  • 3篇病虫害
  • 3篇草甸土

机构

  • 41篇黑龙江省农业...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农业经...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牡丹江市种子...
  • 1篇绥滨农场

作者

  • 41篇邵广忠
  • 18篇孙殷会
  • 15篇孟祥海
  • 14篇张庆娜
  • 13篇任海祥
  • 12篇李玉梅
  • 11篇王佰成
  • 10篇宗春美
  • 8篇时新瑞
  • 8篇王根林
  • 7篇胡颖慧
  • 7篇王立柱
  • 6篇岳岩磊
  • 6篇董清山
  • 6篇齐玉鑫
  • 6篇王金贺
  • 5篇杜维广
  • 5篇范书华
  • 5篇王延锋
  • 5篇刘畅

传媒

  • 9篇黑龙江农业科...
  • 4篇大豆科学
  • 2篇中国马铃薯
  • 2篇种子科技
  • 2篇农业开发与装...
  • 1篇中国林副特产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黑龙江粮食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大豆科技
  • 1篇现代农业研究

年份

  • 8篇2023
  • 6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牡丹江市农作物原种繁育基地建设
于文全柴永山刘春光赵金英邵广忠孙玉友姜龙付迎军曲金玲王蕊郭金玲孙殷会魏才强冯章丽
项目完成1150亩繁育基地田间水利设施建设,建设原种库房、晾晒场,购置种子干燥、清选设备、配套农机具及计算机等辅助设备.完善了平台体系建设,实际生产能力达30万公斤.构建了稳定的优良品种供应体系.执行期内销售原种42万公...
关键词:
关键词:农作物农业经济发展
低温腐熟土著菌对土壤肥力及秸秆腐熟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明确玉米秸秆还田下低温秸秆腐熟土著菌剂(菌剂A)田间秸秆促腐应用效果,采取小区定位试验和网袋翻埋研究方法,于上茬玉米秋季收获后,原田表面喷施清水(CK)、低温秸秆腐熟菌(菌剂A)和对照腐熟菌剂(菌剂B、菌剂C),采用3种秸秆还田深度(10、20、30 cm),针对玉米秸秆还田后的土壤肥力、秸秆腐解率及秸秆残余物组分含量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剂在秸秆还田10 cm可显著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菌剂A效果最佳,分别较菌剂B、菌剂C增加2.72%、2.21%,深层还田20、30 cm土壤肥力各项指标增加不显著,菌剂对土壤肥力优化效果呈现菌剂A>菌剂C>菌剂B,菌剂A和菌剂C能够较好地释放秸秆中的养分,改良土壤,提高地力;菌剂A秸秆促腐熟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秸秆降解率提高比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以8月份降解率增幅最大;菌处秸秆残余物的粗纤维、半纤维素、全磷和全钾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分别是6.81%~15.35%、3.53%~23.55%、7.06%~37.04%和21.93%~39.83%。
孟祥海王佰成王延锋王金贺邵广忠王立柱李玉梅王根林孙殷会张庆娜程娟
关键词:玉米秸秆土著菌土壤肥力
秸秆深翻和免耕覆盖对玉米土传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为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深翻和免秸覆盖对玉米土传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逐年加重玉米茎腐病发生;丝黑穗病流行年份,免耕-秸秆覆盖较秸秆深翻减轻丝黑穗病危害;玉米螟的危害随还田年限增加逐年加重;秸秆还田增加玉米产量,但在病虫害流行年份免耕秸秆覆盖出现减产。
胡颖慧时新瑞李玉梅邵广忠孟祥海孙殷会张庆娜
关键词:免耕秸秆覆盖土传病虫害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初探
2023年
本文探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及优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策略,以期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以及品质。
邵广忠
关键词:玉米种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杂交期间气象因子对杂交成活率影响的通径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选取3种熟期类型杂交组合(早熟×晚熟、相近熟期×相近熟期、晚熟×早熟)各10个,对杂交期间的日平均温度、日平均湿度、日降雨量及不同类型杂交组合成活率进行统计,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因子对杂交成活率影响较大,不同气象因子对不同杂交类型影响效应不同,早熟×晚熟组合在较低温度、较小湿度、无降雨的天气下成活率较高;类似熟期亲本组合对天气要求宽泛,在常温、低湿天气下杂交成活率更高;晚熟×早熟组合在温度较高、空气湿度小、无降雨的天气具有较高的杂交成活率。
宗春美邵广忠齐玉鑫孙晓环段崇慧马启慧张庆文任海祥
关键词:大豆气象因子通径分析
大豆多小叶类型遗传规律初探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合丰25×东农7296系谱法经5个世代选育获得多小叶突变体,并以其作为父本分别与4个小叶正常的栽培大豆配制杂交组合的F1、F2为试验材料,进行多小叶类型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数正常的不同大豆亲本与多小叶大豆杂交(3叶×5叶),F1全部植株均表现为5叶,说明5叶性状是受显性核基因控制;不同组合3片叶、3+4片叶、3+5片叶、3+4+5片叶、4+5片叶和5片叶类型组成遗传分离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而在3片叶和>3片叶的遗传分离模式相同。杂交F2单株复叶为3片叶和>3片叶的个体分离的比例呈1∶3,符合1对显性单基因的遗传规律。因此,该多小叶突变体牡5796-3的复叶数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该多小叶突变体可作为新种质用于大豆遗传育种及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
宗春美宁海龙任海祥杜维广岳岩磊邵广忠孙晓环齐玉鑫
关键词:大豆
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途径与策略
2023年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和农业科技进步,玉米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保障国家食物供给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玉米育种工作不仅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玉米育种工作可以大幅度提升玉米育种效率。本文从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出发,对玉米育种数据进行统计、建模和分析,在总结自己的科研经验基础上,探索了一些技术措施,为今后推广提供借鉴。
邵广忠
关键词:玉米选育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3年
玉米具有种植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势,在全国许多地区具有广阔的种植面积。为了有效提高产量,需要发挥玉米种植技术的作用。玉米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结合影响生长的各个因素,强化种植技术的应用,做好田间管理,以提高产量和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玉米作为第二主粮,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想要提高玉米产量,须要重视地域和气候因素所带来差异。在种植过程中,更加需要充分结合科学技术,选择符合该地区并且适应性较强的品种。基于此,分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国内玉米产业的稳步发展。
邵广忠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黑龙江省晒烟创新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聚类及相关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为进一步构建筛选优良创新种质资源,明确品种间相似度及遗传关系,合理选择育种亲本材料,文章对55份晒烟创新种质资源作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基于24项生物学特性聚类分析,欧氏距离为12.95处可将55份晒烟创新种质资源分为五大类群,第Ⅰ类群上中等烟比率最高,可作为品质育种亲本选择材料,第Ⅱ与Ⅲ类群平均产量较高,是培育高产品种优先选择亲本,同时这两大类群在株高、茎围、节距、可见叶数上均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重点开发利用,第Ⅳ类群植株高度最小,可作为矮源亲本保存利用,第Ⅴ类群可作为培育早熟品种亲本材料。进一步分析创新种质资源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结果显示晒烟单位面积产量与可见叶片数、腰叶长、单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茎围呈显著正相关,腰叶宽对产量影响不显著。
赵云彤范书华王艳邵广忠时新瑞解国庆董清山
关键词:晒烟种质资源聚类分析
大豆抗旱性的遗传改良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干旱是影响大豆产量重要限制因素,进行大豆抗旱性的遗传改良研究,培育抗旱高产大豆新品种是有效解决干旱胁迫的最有效途径。在调动C3作物大豆内在C4途径来提高光合效率的大豆高光效育种总体思路基础上,提出了大豆抗旱性遗传改良的两条技术路线,即转抗旱内源或外源基因的转基因育种技术路线和高光效育种及回交转育的技术路线,并指出二者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着重论述了大豆品种抗旱性与丰产性关系,耐光氧化特性与抗旱性关系,植物抗旱相关基因研究概况及QTL标记辅助选择抗旱育种的方法。旨在为大豆抗旱性的遗传改良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任海祥王全伟满为群栾晓燕邵广忠徐香玲杜维广
关键词:大豆抗旱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