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艳睿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套作
  • 3篇马铃薯
  • 2篇单作
  • 2篇玉米
  • 2篇玉米套作
  • 2篇土地当量比
  • 1篇玉米光合特性
  • 1篇套作模式
  • 1篇光合特性
  • 1篇干物质
  • 1篇干物质积累

机构

  • 3篇西南大学
  • 3篇达州市农业科...

作者

  • 3篇黄承建
  • 3篇赵思毅
  • 3篇郝艳睿
  • 3篇魏鑫
  • 3篇廖采琴
  • 3篇王季春
  • 2篇王龙昌
  • 2篇赵勇
  • 1篇杨国才
  • 1篇蔡叶茂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农机化研究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马铃薯/玉米不同行比套作对马铃薯品种产量和土地当量比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以4个不同类型马铃薯品种单作为对照,设置2∶2和3∶2两种马铃薯/玉米行比,研究马铃薯/玉米套作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产量套作显著低于单作,套作3∶2行比显著高于2∶2行比,套作品种以中薯5号最高,其次为费乌瑞它,鄂薯5号和米拉最低。但复合群体的套作优势与套作马铃薯产量并不呈正向相关。套作米拉3∶2行比、费乌瑞它3∶2行比、费乌瑞它2∶2行比、中薯5号3∶2行比、鄂薯5号2∶2行比(LER分别为1.40、1.35、1.31、1.24、1.19)具有较明显的套作优势,可在生产中采用;鄂薯5号3∶2行比(1.05)套作优势不明显;米拉2∶2行比(1.00)和中薯5号2∶2行比(0.88)无套作优势,不宜在生产中采用。
黄承建赵思毅王季春廖采琴魏鑫郝艳睿
关键词:马铃薯玉米套作土地当量比
套作模式下马铃薯干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以单作马铃薯(中晚熟品种)为对照,设置2:2和3:2两种薯玉行比,研究薯/玉套作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马铃薯叶茎干物质积累均呈上升趋势,套作呈慢-快-慢的特点,单作呈前慢后快的特点。马铃薯叶、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总量向叶茎的分配量生育前期套作均高于单作,生育后期套作均低于单作;向块茎的分配量生育前期套作低于单作,生育后期套作高于单作。干物质向块茎的分配呈上升趋势,向叶的分配呈下降趋势,向茎的分配呈先升后降趋势,向块茎分配的上升幅度和向叶茎分配的下降幅度套作均大于单作。叶、茎与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套作2:2行比低于套作3:2行比。总之,套作虽降低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却促进了干物质向块茎的分配;套作降低了马铃薯块茎产量,但2:2行比与3:2行比薯/玉套作模式LER分别为1.19和1.05。这说明,套作具有产量优势,2:2行比模式套作优势更强,在生产中宜优先推广应用。
黄承建赵思毅王龙昌王季春赵勇郝艳睿魏鑫廖采琴杨国才
关键词:马铃薯套作单作干物质积累
马铃薯/玉米套作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以单作玉米为对照,设置2︰2和3︰2两种马铃薯/玉米套作行数比,研究大田套作条件下玉米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显著降低了玉米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LAI);比叶重(SLW)生育前期显著降低,乳熟期与单作差异不显著;Chla、Chlb、Chla+Chlb套作3︰2行数比整个生育期显著低于单作,套作2︰2行数比生育前期显著低于单作,乳熟期差异不显著。2种行数比叶绿素a/b值拔节期套作低于单作,吐丝期高于单作。与套作2︰2行数比相比,套作3︰2行数比LAI苗期差异不显著,生育后期显著低于套作2︰2行数比;Chla、Chlb、Chla+Chlb生育前期显著高于2︰2行数比,乳熟期差异不显著;叶绿素a/b值吐丝期和乳熟期显著低于套作2︰2行数比,生育前期差异不显著;SLW整个生育期差异不显著。2种行数比玉米套作和单作PAR、Pn、Gs、Tr、WUE均随叶位的降低而降低。套作降低了玉米下位叶的Pn、Gs、Tr,提高了下位叶的Ci,上位叶Pn、Gs、Tr、Ci套作和单作差异不显著。上、下叶位的PAR套作均显著高于单作,上、下叶位的WUE套作与单作差异均不显著。套作3︰2行数比上、下叶位PAR、Gs、Tr均显著低于2︰2行数比;2种行数比上位叶Pn相近,下位叶Pn套作3︰2行数比显著低于2︰2行数比。下位叶Pn的降低套作3︰2行数比受气孔因素限制,套作2︰2行数比受非气孔因素限制。总之,马铃薯/玉米套作改变了玉米的光合特性,并显著降低了玉米的籽粒产量。套作2︰2行数比和套作3︰2行数比土地当量比分别为0.88、1.24,前者无套作优势,在生产中不宜采用,后者具有较强的套作优势,宜在生产中推广。
黄承建赵思毅王季春王龙昌赵勇廖采琴魏鑫郝艳睿蔡叶茂
关键词:马铃薯玉米套作单作光合特性土地当量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