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建锋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建设用地
  • 2篇帕累托
  • 2篇帕累托改进
  • 2篇禀赋
  • 2篇耕地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地理区位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政府
  • 1篇人口
  • 1篇人口规模
  • 1篇人口规模预测
  • 1篇人口总量
  • 1篇市场化
  • 1篇市场化机制
  • 1篇数据研究
  • 1篇土地制度
  • 1篇区位
  • 1篇协整检验
  • 1篇灰色系统

机构

  • 5篇同济大学
  • 1篇曼海姆大学

作者

  • 5篇郭建锋
  • 4篇林善浪
  • 1篇施建刚
  • 1篇陶小马
  • 1篇王健
  • 1篇陈洁萍

传媒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城市问题
  • 1篇投资与创业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GM(1,1)模型在宁海县人口规模预测上的应用
2012年
GM(1,1)灰色预测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中一种特殊的线性动态预测模型。依据宁海县2000-2009年以来户籍总人口和流动总人口的部分历史数据,建立了GM(1,1)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宁海县未来10年来总人口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
林善浪郭建锋
关键词:人口总量灰色系统灰色预测
影响我国专利技术发展因素的VAR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专利技术表征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初步分析出专利的发展受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活动、专利制度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这些因素对专利的影响有多大,又是如何影响的,还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选取我国1987—2006年的专利申请量、国内生产总值、(R&D)经费支出和(R&D)人员这4个变量,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最终为决策部门提供可供参考且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郭建锋王健林善浪
关键词:影响因素ADF检验协整检验VAR模型
耕地禀赋、地理区位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置——基于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鉴于我国耕地资源较为匮乏的现状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要求,系统量化研究我国287个地级市1994—2012年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为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的空间分配及再配置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置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且不同地区实际经济产出对土地要素的利用效率均体现出一定的区域同一性与差异性。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的流转应遵循由错置率较高的城市转移到错置率较低的城市的原则。建设用地指标流入地区利用指标流出地区的用地指标发展经济。同时,指标流出地区也能分享到指标流入地区的经济红利,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指标的跨区域流转能够实现地区间、省份间乃至城市间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帕累托改进。
林善浪郭建锋陈洁萍
关键词:建设用地帕累托改进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错置及完善途径被引量:6
2015年
系统地量化了我国287个地级市1994-2012年建设用地的空间配置效率。研究发现,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置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且不同地区的实际经济产出对土地要素的利用效率均体现出一定的区域同一性与差异性。认为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的流转应遵循由错置率较高的城市转移到较低的城市的原则,建设用地指标的流入地区应利用指标流出地区的用地指标发展经济,同时,指标流出地区也能分享到指标流入地区的经济红利,可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护的积极性;用地指标的跨区域流转实现了区域间、省份间乃至城市间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帕累托改进。
郭建锋
关键词:建设用地帕累托改进
优化非农建设用地空间配置——基于地方政府自发改革试验的机制重构被引量:6
2016年
尽管我国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在保护有限耕地资源、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整体上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一是指标的分配难以适应各地区经济发展对用地需求的不断变化,也不能反映各地区耕地资源禀赋和非农产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差异,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往往与实际情况差异很大,这样往往造成一些地区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而另一些地区指标过剩。二是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无偿分配,间接地助长了城镇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利用。三是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具有外部性,由于经济补偿机制的缺失使得农民对耕地保护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在反思现有的建设用地计划配置机制的基础上,剖析了一些地方政府自发性的改革试验,认为市场取向改革能够提高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在现有建设用地计划配置的制度框架下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配置。建议把各地区初始分配后的"农地转用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等非农建设用地指标,扣除因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等需要的用地指标后剩余指标遵循市场化交易机制,通过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平台,实现非农建设用地指标远距离、大范围的空间置换。经过置换,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用地指标的资产价值得到显化;同时经济发达地区也取得了相应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具体项目落地,最终实现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的优化。
林善浪郭建锋陶小马施建刚
关键词:土地制度建设用地指标市场化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