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华丽

作品数:141 被引量:441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专利
  • 6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5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文化科学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理学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4篇电化学
  • 34篇传感
  • 33篇感器
  • 33篇传感器
  • 18篇纳米
  • 17篇食品
  • 16篇电极
  • 16篇化学传感器
  • 15篇电化学传感
  • 15篇电化学传感器
  • 15篇适体
  • 15篇离子
  • 14篇荧光
  • 14篇金电极
  • 14篇金属
  • 12篇近红外
  • 12篇近红外光
  • 12篇近红外光谱
  • 12篇光谱
  • 12篇红外

机构

  • 127篇河南工业大学
  • 8篇郑州工程学院
  • 3篇郑州市中原区...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国家粮食局科...
  • 1篇河南工业贸易...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北京市粮油食...
  • 1篇深圳海关食品...

作者

  • 139篇金华丽
  • 61篇何保山
  • 54篇卫敏
  • 29篇王金水
  • 17篇吴立根
  • 16篇赵文红
  • 16篇王涛
  • 15篇郭蕊
  • 12篇谢玲玲
  • 12篇魏涛
  • 11篇曹晓雨
  • 10篇谷克仁
  • 8篇渠琛玲
  • 7篇罗莉
  • 6篇韩小贤
  • 6篇谢岩黎
  • 5篇郑学玲
  • 5篇白春启
  • 4篇徐卫河
  • 4篇闫李慧

传媒

  • 15篇河南工业大学...
  • 5篇食品科技
  • 4篇郑州工程学院...
  • 4篇中国粮油学报
  • 3篇中国油脂
  • 3篇粮食与油脂
  • 3篇郑州粮食学院...
  • 3篇农产品加工(...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食品科学
  • 2篇河南预防医学...
  • 2篇河南教育学院...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 2篇2010年中...
  • 2篇The 20...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粮食与饲料工...
  • 1篇食品与机械

年份

  • 9篇2024
  • 16篇2023
  • 15篇2022
  • 9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12篇2011
  • 15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1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Fe_3O_4纳米材料的还原型谷胱甘肽传感器对丙烯酰胺的检测被引量:1
2018年
丙烯酰胺(AA)是一种能够对人体产生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遗传毒性以及致癌性的有害物质,并且高淀粉、高蛋白食品经高温处理后均能产生,所以建立一种快速检测AA的方法至关重要。人体中AA的代谢途径主要是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或血红蛋白(Hb)发生加成反应。GSH在空气中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对AA的电化学检测大多采用Hb修饰的生物传感器。Fe_3O_4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与GSH中的—COOH基团结合,不影响GSH的氧化性能,并且能够提升GSH的电信号。制备了Nafion/GSH-Fe_3O_4/GC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实际样品中的AA进行定性定量检测。通过对试验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佳条件为p H 4.5、GSH修饰量100μg、加成反应时间60 s。在最佳条件下,对不同浓度的AA进行检测,建立标准曲线,确定线性范围为1×10-7~1×10-5 mol/L,线性方程为Y=-0.299X+2.699(R2=0.996 7),样品回收率为100.45%。该方法实现了对丙烯酰胺的快速检测,并且对GSH应用于检测AA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青叶金华丽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FE3O4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砷的含量
2009年
目的探讨食品中砷元素的氢化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条件。方法采用回流消化法处理样品。通过单因素实验选择了影响砷含量测定的条件,包括酸介质浓度,还原剂浓度和载气流量等。结果在较优条件下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0.0463X-0.0008(R2=0.9996),方法检出限为0.24ng/mL,变异系数为1.9%,样品回收率范围(89.73%~95.9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及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食品中砷含量的测定。
金华丽李漫男
关键词:食品
近红外光谱法检测小麦粉中灰分含量的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采用化学法测定67个小麦粉样品的灰分含量,利用波通DA7200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采集样品近红外光谱,选择合适的光谱区间及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留一法交叉验证方式建立定标模型.50个定标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经二阶导数预处理,由PLS法获得的定标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97 0.利用17个验证集样品进行外部检验,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2)为0.909 4,预测集标准偏差(SEP)为0.098 0.实验表明,近红外光谱法应用于小麦粉灰分的测定是可行的.
金华丽王金水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法小麦粉定标模型灰分含量
一种基于金属离子依赖性DNA酶用于检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基于金属离子依赖性DNA酶用于检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水热合成法、种子介导生长法和物理吸附法制备了功能化二维碳基材料/金属有机框架/多刺金纳米颗粒复合材料;以化...
何保山李嘉雯卫敏吴立根赵文红金华丽任文洁王涛姜利英魏涛
文献传递
基于三维纳米多孔金修饰硼掺杂金刚石电极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纳米多孔金修饰硼掺杂金刚石电极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具体涉及一种硼掺杂金刚石电极制备,乙酰胆碱酯酶的固定及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催化活性低...
卫敏谢岩黎金华丽
文献传递
基于氮掺杂石墨烯及RecJ_(f)核酸外切酶诱导信号扩增的荧光传感器检测伏马菌素B_(1)
2021年
伏马菌素B_(1)(FB_(1))是农产品生长过程中主要由镰刀菌产生的水溶性真菌毒素,主要污染以玉米为代表的谷物及制品,能引起家畜急性中毒,损害动物免疫系统,具有潜在的致癌性。设计具有良好分散性的氮掺杂石墨烯(NDGRs),作为负载FB_(1)核酸适配体(Aptamer)识别探针的基底,构建了以RecJ_(f) Exo催化剪切FAM-Aptamer/FB_(1)复合物中单链FAM-Aptamer释放FB_(1)、触发靶标循环实现信号扩增的传感策略,建立简化分析步骤、提高灵敏度与稳定性的新型荧光传感器分析方法,用于FB_(1)的检测研究。与不加酶相比,加入RecJ_(f) Exo的传感器获得的荧光强度增加了80.1%。在0.2~20 ng/mL及20~500 ng/m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FB_(1)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84 ng/mL。对加标玉米及加标啤酒样品进行检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103%和92%~97%,说明制备的传感器适用于食品中FB_(1)的检测。
梁秀俊赵凤娟肖陈贵贺星金华丽卫敏
关键词:荧光传感器核酸适配体
一种基于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双检测线免疫层析试纸条半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Sub>1</Sub>的制备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基于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双检测线免疫层析试纸条半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将亲和素与柱状纳米金共价结合作为标记探针,采用共价偶联的方式连接生物素与抗黄曲霉毒B1纳米抗体结合的聚合...
任文洁王亚芳何保山金华丽卫敏索志光
文献传递
微孔性变性淀粉吸附性质的研究被引量:54
2000年
用葡萄糖淀粉酶对玉米淀粉进行处理 ,可以得到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微孔性淀粉载体 .研究表明 ,微孔淀粉对色素和维生素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原淀粉 ,经过表面活性处理的微孔淀粉能吸附脂溶性物质 .
苏东民金华丽任顺成林江涛
关键词:交联食品
一种碳纳米材料和核酸外切酶辅助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碳纳米材料及核酸外切酶辅助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DNA三链杂交结构的形成:将适配体HP1、HP2和cDNA在一定条件下孵育,得到HP1‑HP2‑cDNA三链杂...
索志光牛行远金华丽卫敏何保山
基于近红外透射光谱的大豆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快速检测被引量:16
2014年
该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别建立大豆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的近红外检测模型,比较了不同数学处理方法和去散射校正方法及不同回归技术对模型准确性的影响,选出最佳的近红外检测模型,并通过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大豆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的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内部验证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 1、0.889 0,外部验证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 2、0.915 5。说明所建立的大豆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的近红外检测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大豆成分含量的快速检测。
李琳琳金华丽崔彬彬王晓君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粗脂肪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