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柳

作品数:13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血清
  • 4篇冠状
  • 3篇蛋白相关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心脏
  • 3篇心脏病
  • 3篇心脏病患者
  • 3篇血清视黄醇结...
  • 3篇脂蛋白
  • 3篇脂蛋白相关磷...
  • 3篇脂蛋白相关磷...
  • 3篇脂酶
  • 3篇视黄醇结合
  • 3篇视黄醇结合蛋...
  • 3篇磷脂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粥样...

机构

  • 13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肺科医...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3篇陆柳
  • 12篇范列英
  • 8篇孙立山
  • 5篇汪明东
  • 5篇宗明
  • 4篇郑慧雅
  • 2篇虞珊珊
  • 2篇丁梦蕾
  • 1篇滕晓明
  • 1篇鹿麟
  • 1篇王暖
  • 1篇谭琪

传媒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检验医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免疫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
陆柳孙立山范列英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陆柳孙立山范列英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790例,根据冠状动脉CTA结果分为CAD组(352例)和无CAD对照组(438例),CAD组依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不同分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118例)、双支冠状动脉病变(107例)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132例),检测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葡萄糖(GLU)、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各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不同指标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CAD组和对照组比较,LpPLA2、hs-CRP、年龄、GLU、HbA1c、载脂蛋白B(ApoB)水平CAD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pPLA2在CAD组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41,P<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Lp-PLA2水平高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和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Lp-PL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和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Lp-PL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和HsCRP之间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无相关性(r=0.042,P>0.05)。结论血清Lp-PLA2水平升高是CAD的危险因素,可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受累血管支数的风险评估。
陆柳孙立山范列英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七项肿瘤相关自身抗体检测联用在非小细胞肺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8
2019年
目的探讨联用7项肿瘤相关自身抗体(7-tumor associatedauto antibodies,7-TAAB)检测辅助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就诊的81例NSCLC初诊患者作为NSCLC组,同时选择肺部良性疾病患者46例及体检健康对象55名分别作为疾病对照组(BLD)和健康对照组(HC),采用ELISA方法检测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和CAGE的7项TAAB在肿瘤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浓度。同时检测所有入组对象血清肺癌肿瘤标志物CEA、NSE、SCC和CYFRA21-1的水平。三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阳性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并绘制ROC曲线。结果7-TAAB中有6项(p53、SOX2、GAGE7、GBU4-5、MAGEA1和CAGE)的血清水平在NSCLC组均分别高于BLD组(p53:Z=-4.370,P=0.000;SOX2:Z=-4.412,P=0.000;GAGE7:Z=-4.250,P=0.001;GBU4-5:Z=-2.678,P=0.025;MAGEA1:Z=-4.504,P=0.002;CAGE:Z=-4.646,P=0.001)和HC组(p53:Z=-3.543,P=0.000;SOX2:Z=-3.383,P=0.002;GAGE7:Z=-4.893,P=0.001;GBU4-5:Z=-3.381,P=0.025;MAGEA1:Z=-3.369,P=0.001;CAGE:Z=-2.981,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P9.5项在NSCLC组与BLD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1,P=0.044)、与HC组无差异(Z=-2.280,P=0.05),7-TAAB的单项水平在BLD组和H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53:Z=-1.917,P=0.917;PGP9.5:Z=-1.228,P=0.966;SOX2:Z=-1.789,P=0.325;GAGE7:Z=-0.563,P=1.000;GBU4-5:Z=-0.315,P=0.985;MAGEA1:Z=-2.310,P=0.857;CAGE:Z=-2.822,P=0.703)。将7-TAAB检测结果以阴阳性判断,单项自身抗体对NSCLC的特异度均≥89%,但敏感度≤39.5%。以7项中任意1项为阳性即判读为7-TAAB阳性,7-TAAB在早期(Ⅰ、Ⅱ期)NSCLC患者中的阳性率高于传统肺癌肿瘤标志物(7-TAAB:52.94%,CEA:23.53%,NSE:8.82%,CYFRA21-1∶20.59%,SCC:14.71%),对于晚期(Ⅲ、Ⅳ期)和提示预后不良的中低分化NSCLC患者敏感度更高。7-TAAB辅助诊断NSCLC的AUC为0.734,敏感度66.67%,特异度
陆柳丁梦蕾成宇郭一德王科力范列英
关键词:自身抗体
游离脂肪酸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296例NAFLD患者和189例健康对照个体血清中的FFA、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等指标。结果NAFLD组血清FF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82±0.39)]mmol/L,(0.38±0.17)mmol/L,P<0.01)]。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血清FFA水平与TG,GLU,CHOL,LDL-C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HDL-C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结论血清FFA水平与NAFLD患病显著相关,并且与TG,GLU,CHOL等指标相关。
汪明东孙立山郑慧雅陆柳范列英
关键词:游离脂肪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胰岛素抵抗
联合检测外周血游离Septin9、SDC2、BCAT1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游离Septin9、SDC2、BCA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9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科收治的患者资料,分为结直肠癌组(结肠癌62例,直肠癌59例)、癌前病变组(结直肠腺瘤7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疾病对照组(结直肠癌与进展期腺瘤阴性但存在其他肠道病变患者61例,非结直肠癌肿瘤患者17例)、健康对照组(94名)。采用荧光PCR法同步检测外周血血浆游离Septin9、SDC2、BCAT13种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联合检测3种基因的阳性率与结直肠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与癌胚抗原(CEA)阳性率作比较。将结直肠癌组按照临床TNM分期,Ⅰ、Ⅱ、Ⅲ、Ⅳ期按等级分析计数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检测方法对疾病的诊断效能,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浆游离Septin9、SDC2、BCAT1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阳性率86%(104/121),癌前病变组阳性率12%(10/82),疾病对照组阳性率4%(3/78)、健康对照组阳性率4%(4/94)。结直肠癌组血浆Septin9、SDC2、BCAT1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χ^(2)=237.246,P<0.001)。结直肠癌组中血浆Septin9、SDC2、BCAT1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CEA阳性率(P<0.001)。血浆Septin9、SDC2、BCAT1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组中Ⅰ~Ⅳ期的阳性率依次分别为73%(16/22)、87%(34/39)、86%(30/35)和96%(24/25),与CEA组相比,血浆Septin9、SDC2、BCAT1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Ⅰ~Ⅲ期阳性率显著高于CEA(P<0.001),Ⅳ期阳性率与CE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Septin9、SDC2、BCAT1基因检测AUC分别为0.857(95%CI 0.810~0.903)、0.819(95%CI 0.768~0.871)、0.862(95%CI 0.816~0.909),3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AUC为0.889(95%CI 0.846~0.933),再联合血清CEA检测AUC为0.913(95%CI 0.874~0.951)。结肠癌患者不同性别、年龄和癌变部位与Sep
谭琪宗明虞珊珊陆柳王岚范列英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甲基化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清抗ACE-2抗体表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抗体的表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2—4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COVID-19患者196例(COVID-19组),其中感染期患者156例(感染期组)、康复期患者40例(康复期组);以同期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健康体检者12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检测抗ACE-2抗体和抗SARS-CoV-2 IgG抗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抗ACE-2抗体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感染期组和康复期组血清抗ACE-2抗体吸光度(A)值显著升高(P<0.05);轻型、普通型、重型和死亡COVID-19患者的血清抗ACE-2抗体A值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死亡患者血清抗ACE-2抗体A值最高。男性患者血清抗ACE-2抗体A值高于女性患者(P<0.05)。住院>27 d的患者血清抗ACE-2抗体A值显著高于住院≤27 d的患者(P<0.05)。感染期的住院患者与门诊患者之间血清抗ACE-2抗体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住院患者血清抗ACE-2抗体A值高于门诊患者(P<0.05)。普通型、重型、死亡、轻型、康复期COVID-19患者抗ACE-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22%、27.50%、38.71%、31.82%、2.5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SARS-CoV-2 IgG抗体阳性和高龄是抗ACE-2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0.115、1.047,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039~0.346、1.005~1.091]。结论血清抗ACE-2抗体与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年龄和抗SARS-CoV-2 IgG抗体均是抗ACE-2抗体表达的影响因素。
成宇徐臻陆柳丁梦蕾虞珊珊宗明范列英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自身抗体新型冠状病毒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对评价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43例肾病患者及200例健康人血清RBP的变化。用酶法检测其血清肌酐(Cr)的变化,并由简化MDRD公式计算出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肾功正常组RBP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BP在四组中的任意两组之间比较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r在正常健康组、肾功正常组和肾功轻度受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P可作为诊断肾病早期损害的敏感性指标,同时检测血清Cr有助于提高其阳性率,但血RBP的敏感性优于血清Cr。
汪明东孙立山郑慧雅陆柳范列英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探讨血清RBP4与NAFL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24例NAFLD患者和20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RBP4、肌酐(Cr)、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葡萄糖(Glu)水平,比较各指标在2组中的差异。结果 NAFLD组血清RBP4水平[(58.42±20.74)mg/L]明显高于对照组[(39.1±7.1)mg/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BP4是与NAFLD发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子(预期比数比为1.138,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血清RBP4水平与Cr、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270、0.393、0.175、0.158,P均0.057),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186,P<0.05)。结论血清RBP4水平与NAFLD患病相关,并且与Cr、TC、TG、LDL-C、HDL-C具有相关性。
孙立山范列英王暖汪明东陆柳郑慧雅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4血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检测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LOAD)患者血清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期间上海市东方医院和浦东新区部分老年医院诊断为脑血管病(CVD)55例、LOAD61例、2型糖尿病(T2DM)51例、T2DM合并LOAD37例;以及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体检中心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NC)。采用本实验室自建的ELISA方法检测NC、CVD、LOAD、T2DM以及T2DM合并LOAD患者GLP-1的含量,同时测定β淀粉样蛋白(1-42)(β-amyloid,AB)、Tau蛋白以及其他常规生化指标;并测定LOAD组、T2DM组以及T2DM合并LOAD组、NC组的研究对象空腹、服糖后1h、2h三个时间点患者血清中GLP-1的含量。多组间血清GLP-1的浓度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血清GLP-1的浓度比较采用LSD—t检验;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GLP-1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LOAD组空腹GLP-1水平(123.4±20.8)nmol/L,高于NC组(78.6±6.0)nmol/L和CVD组(89.0±8.7)nmol/L(F值分别为3.46和1.98,P均〈0.05);T2DM合并LOAD组空腹GLP-1水平(157.9±28.6)nmo]/L高于LOAD组(123.4±20.8)nmol/L(t=1.63,P〈0.05);T2DM合并LOAD组空腹GLP-1水平(157.9±28.6)nmol/L与T2DM组空腹GLP-1水平(153.8±18.0)n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P〉0.05)。服糖后1hT2DM合并LOAD组GLP-1水平(99.1±14.2)nmol/L、LOAD组GLP-1水平(73.9±6.6)nmol/L和T2DM组GLP-1水平(96.3±7.0)nmol/L均出现GLP-1分泌不足情况;服糖后2hT2DM合并LOAD组GLP-1水平为(115.4±18.6)nmol/L,高于正常对照2h水平(63.3±6.2)nmol/L(t=4.49,P〈0.05);而服糖后2hLOAD组GLP-1水平为(73.6±5.8)nmol/L与正常对照2h水平(63.3±6.2)n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P〉0.05)。P
汪明东孙立山宗明陆柳鹿麟范列英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样肽1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