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毅

作品数:19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增生
  • 3篇增生性瘢痕
  • 3篇乳房
  • 3篇瘢痕
  • 2篇蛋白
  • 2篇掌指
  • 2篇掌指关节
  • 2篇指关节
  • 2篇乳房体积
  • 2篇水凝胶
  • 2篇皮肤
  • 2篇黏着斑
  • 2篇黏着斑激酶
  • 2篇外固定
  • 2篇微型外固定
  • 2篇纤维细胞
  • 2篇隆乳
  • 2篇隆乳术
  • 2篇埋置

机构

  • 18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8篇陆毅
  • 13篇范志宏
  • 13篇傅敏刚
  • 9篇黄一雄
  • 9篇陈蕊
  • 5篇王琳
  • 4篇杨君毅
  • 4篇张志亮
  • 4篇何继银
  • 2篇平萍
  • 2篇金鑫
  • 2篇马进
  • 2篇任晓芸
  • 1篇罗旋
  • 1篇何征宇
  • 1篇罗璇
  • 1篇高仕铭
  • 1篇可可
  • 1篇王涛
  • 1篇钱柳

传媒

  • 6篇组织工程与重...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肿瘤
  • 1篇科学生活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华医学会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垂直双蒂法在中重度巨乳症的临床运用
2024年
目的 探讨垂直双蒂法保留蒂部超薄筋膜,提高上蒂移动度治疗中重度巨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科收治30例巨乳症患者,按双侧垂直双蒂设计,采用垂直倒T形切口,保留蒂部修薄筋膜层,游离其余组织。采用内外侧不对等切除腺体和皮肤组织,缩小乳房基底部分面积,重塑乳房正常形态。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3~8.7 h,平均(6.0±0.4)h。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肤坏死、脂肪液化、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乳头乳晕复合体血运及感觉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感觉及切口瘢痕均较为满意。结论 垂直双蒂法保留超薄筋膜蒂行巨乳缩小术可有效上提乳头乳晕复合体,操作安全,术后效果明显,切口瘢痕较小,适于乳房下垂伴中重度肥大的患者。
黄一雄陆毅傅敏刚彭启立
关键词:巨乳症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成形术
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关节囊内粉碎性骨折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 评价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关节囊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8例掌指关节囊内粉碎性骨折,其中开放性损伤6例,闭合性损伤2例.采用Orthofix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其中2例同时加用克氏针内固定,2例采用皮瓣覆盖创面.结果 术后平均8周骨折均愈合,未出现关节面不平整或关节间隙狭窄,受伤关节无不稳定.掌指关节活动范围达65°~85°,手握力达健侧80%~90%.结论 应用Orthofix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关节囊内粉碎性骨折,不仅能有效固定关节内的骨折,且大大缩短了骨折端的愈合时间,早期功能锻炼有效地减少了手指的致残率.
何继银陆毅傅敏刚杨君毅陈蕊范志宏
关键词:掌指关节外固定器
采用腋皱襞小切口微创组织瓣剥离法治疗腋臭157例报告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对采用腋皱襞小切口微创组织瓣剥离法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进行临床评估,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用腋部小切口微创法治疗157例腋臭患者。用解剖剪刀在真皮下层与皮下组织交界处锐性分离,切开包含有毛囊和大汗腺的腋浅筋膜层(皮下脂肪浅层)直至腋深筋膜深层。将腋浅筋膜层组织瓣从腋深筋膜浅面剥离掀起并完全切除。随访6个月~1年。结果157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腋部瘢痕不明显,上肢活动无影响。结论腋部小切口微创组织瓣剥离法治疗腋臭术是清除大汗腺最彻底的方法。本方法治疗效果持续可靠,创伤口小、瘢痕不明显,是治疗腋臭的一种好方法。
王涛杨君毅陆毅马进傅敏刚范志宏
关键词:大汗腺腋臭
一种医疗美容用反向倒刺扁平提升线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医疗美容用反向倒刺扁平提升线,属于医疗美容领域。所述提升线包括:截面呈扁平结构的提升线本体。所述提升线本体具有提升线头部、提升线尾部和所述提升线头部与所述提升线尾部间的提升线中间段。所述提升线中间段其中...
陆毅陈蕊彭启立黄一雄易姣钰童鹏鹏
3D生物打印构建复层尿道组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利用生物打印体外构建具有复层结构的尿道空腔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将7%GelMA和2%Alginate制备复合水凝胶,分别同绿色和红色的microbeads或2×106 cells/mL尿道上皮细胞和尿道平滑肌细胞混匀,通过本实验室改进的同轴多通道打印系统,以10~20μL/min的速度推进内、外层,以80~200μL/min的速度推进CaCl2,边打印边交联;打印后不含细胞的空腔结构,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打印后含有细胞的组织,以尿道上皮细胞和尿道平滑肌细胞混合培养液于六孔板内体外培养,分别于第0~7天live/dead染色检测细胞活力,F-actin染色检测细胞铺展情况;将培养24 h的打印后组织,予以红色颜料灌注。结果复合水凝胶混合microbeads后,荧光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看到内、外双层结构,复层管腔的内、外径分别为(663.66±51.74)μm和(976.84±63.43)μm,内外亚层壁厚分别为(62.06±10.45)μm和(93.78±10.25)μm。尿道细胞在第0天和第7天的细胞活力分别为84.52%和86.26%,免疫荧光染色第7天F-actin染色铺展均匀,提示细胞铺展生长。灌注过程中,打印后空腔组织内红色灌注液可以顺利通过管腔结构,颜料并无外溢,管壁无破损。结论利用复合水凝胶和同轴多通道生物打印系统可以初步构建尿道空腔结构,打印后尿道细胞可在空腔结构内长期存活。
皮庆猛张志亮周碧玉任晓芸陆毅黄一雄傅敏刚范志宏王晓磊
关键词:水凝胶海藻酸盐
反义寡核苷酸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K和胶原合成的作用
2008年
目的研究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人增生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hrophic sear fibroblasts,HSFB)。在脂质体介导下将FAK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至HSFB中设为FAK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AT组),仅加入脂质体为脂质体对照组(LPC组),不加脂质体和反义寡核苷酸为空白对照组(M组)。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SFB细胞中FAKmRNA指数,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HSFB细胞的胶原合成量。结果转染48h后,AT组FAKmRNA值为0.043±0.030,明显低于LC组(0.124±0.070)及LPC组(0.127±0.0195,P〈0.05)。AT组的^3H-脯氨酸掺入率为257.0±15.14,低于LC组(962.2±300.5)及LPC组(930.8±28.97,P〈0.01)。结论FAK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体外培养的HSFB中FAK基因的表达和胶原合成,FAK在人增生性瘢痕的发病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陈蕊傅敏刚陆毅王琳平萍范志宏
关键词:瘢痕成纤维细胞黏着斑激酶寡核苷酸反义胶原
大鼠BMSC与ADSC体外Transwell共培养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与脂肪来源基质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体外Transwell共培养后对于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来源于同一只6周龄SD雄性大鼠的ADSCs及BMSCs,培养传代至第2代后按1∶1比例共培养(共培养组),下室植入ADSCs,上室植入BMSCs;同时设置单纯ADSCs组及BMSCs组为对照组。21 d时成骨诱导分化,然后行茜素红染色,比较共培养后BMSCs对于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共培养组茜素红半定量测定结果与ADSCs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BMSCs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DSCs和BMSCs体外Transwell共培养后,其成骨矿化能力增强,BMSCs可通过旁分泌方式促进ADSCs成骨分化。
金鑫张志亮陆毅黄一雄范志宏陈蕊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共培养脂肪基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
一种下颌骨截骨术用下颌骨截骨线标记工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下颌骨截骨术用下颌骨截骨线标记工具。所述下颌骨截骨线标记工具是长形杆件。所述下颌骨截骨线标记工具具有工具手持段、工具标记段及所述工具手持段与所述工具标记段间的工具连接段。所述工具标记段前端形成有标记用扁...
彭启立周帆皮庆猛陆毅黄一雄
文献传递
细胞辅助的脂肪移植法隆乳术:18例报告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 评估应用细胞辅助的脂肪移植技术( cell-assissted lipotransfer,CAL)隆乳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韩国Lipokit脂肪移植机自患者大腿、侧腰和下腹部抽取脂肪,将静置后的上层脂肪250 ml及抽吸液500 ml分别按文献中所示步骤经消化、离心和洗涤等处理,获取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流式细胞仪检测术中提纯的SVF中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比例.收集体外培养的第3代ADSCs,进行ADSCs的功能检测.MRI测量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乳房体积,分别记为V0、V3、V6,计算移植脂肪组织的吸收率,记为R3、R6.所有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评价术前和术后乳房MRI影像的变化,观察有无结节、囊肿或钙化形成.结果 2009年6月至2010年11月,于临床共进行CAL隆乳18例,其中10例患者随访达6个月.新鲜分离的SVF细胞群中ADSCs平均占41.67%;培养的ADSCs细胞生长良好,经诱导后具有成脂、成骨、成软骨的能力;MRI测量结果显示V0=(416.19 ±40.43) ml、V3=(551.72±59.86) ml、V6=(538.81±68.35) ml;R3=(51.20±11.96)%、R6=(54.22±12.73)%.统计结果显示,V3和V6分别与V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3与V6比较,R3与R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MRI影像未见囊肿或钙化表现.结论 CAL隆乳术中提纯的SVF细胞群中具有纯度较高的ADSCs,并具有成脂、成骨、成软骨的功能特征.术后3个月内,乳房体积缩小明显,之后乳房体积基本稳定,并较术前明显增大,形态明显改善,CAL隆乳术安全有效.
王琳陆毅罗旋傅敏刚胡祥董辉范志宏
关键词:隆乳术乳房体积
小干扰RNA分子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2009年
目的使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抑制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基因的表达,观察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生物学行为上发生的变化。方法设计特异性探针合成FAK SiRNA片段,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检测细胞活性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转染后的成纤维细胞呈短梭形改变,胞质、突触减少,细胞核内核仁减少。细胞生长曲线表明,转染FAK siRNA的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明显抑制。转染后瘢痕成纤维细胞阻滞在G1期,S期和G2期细胞比例减少。结论FAK与瘢痕增生相关密切,因此改变FAK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可望调控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活性。
陈蕊钱柳张冬青王琳傅敏刚陆毅范志宏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黏着斑激酶小干扰核糖核酸细胞周期成纤维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