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绍中

作品数:11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羽毛球
  • 3篇羽毛球运动
  • 2篇训练后
  • 2篇优秀羽毛球运...
  • 2篇有氧代谢
  • 2篇有氧代谢能力
  • 2篇有氧能力
  • 2篇羽毛球比赛
  • 2篇羽毛球运动员
  • 2篇运动员
  • 2篇赛后
  • 2篇摄氧量
  • 2篇最大摄氧量
  • 2篇最大吸氧量
  • 2篇无氧
  • 2篇骨骼肌
  • 2篇比赛
  • 2篇比赛后
  • 2篇大鼠骨骼肌
  • 1篇代谢

机构

  • 4篇国家体育总局...
  • 4篇国家体育运动...
  • 2篇国家体育总局
  • 1篇《中国运动医...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陆绍中
  • 3篇李开刚
  • 3篇王淑云
  • 2篇缪素堃
  • 1篇宗丕芳
  • 1篇常芸
  • 1篇李岳生
  • 1篇詹东
  • 1篇陈吉棣
  • 1篇于长隆
  • 1篇李国平
  • 1篇冯连世
  • 1篇高崇玄
  • 1篇钱金华

传媒

  • 4篇中国运动医学...
  • 3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山西体育科技
  • 1篇体育学刊
  • 1篇浙江体育科学

年份

  • 2篇2002
  • 1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5
  • 3篇197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氧代谢能力与耐力项目训练中运动强度的选择被引量:20
2002年
全面阐述了有氧代谢能力的概念 ,提出了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最大摄氧量平台的持续时间都应是耐力训练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发展此 3项目标应采用的训练强度。
陆绍中李开刚
关键词: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有氧能力
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后大鼠骨骼肌酶活性适应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5
2002年
为探讨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对大鼠腓肠肌 (SO纤维 )和股四头肌深层 (FOG纤维 )中氧化酶与糖酵解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采用 2 6米 /分、30米 /分、36米 /分和 4 2米 /分的训练强度对大鼠进行了 16周跑台耐力训练 ,并用生化和组化的方法分别测定腓肠肌MDH、PFK和LDH活性和股四头肌深层的SDH和LDH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后大鼠SO和FOG纤维的MDH、SDH活性变化出现了不同的适应性变化 ,并且中等强度的训练对氧化酶的发展最有效。另外 ,PFK、LDH活性在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后不变或降低。
李开刚陆绍中冯连世宗丕芳
关键词:骨骼肌酶活性适应性
外呼吸功能对VO2max影响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1995年
12名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的运动过程中测定气体代谢各指标。结果表明:肺活量与VO2max呈正相关,r=0.799,P<0.01。在测定VO2max的运动过程中,呼吸频率与TRUEO_2随强度的增加而递增,两者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在0.468-0.787之间,P<0.01,但在呼吸频率达到44次/分后呼吸频率继续增长,而TRUEO_2逐渐下降,呈负相关,r=-0.426至-0.907之间,P<0.01,TRUEO_2的下降,反映了肺通气效率的下降,肺活量、呼吸频率的调节和TRUEO_2的变化与VO2max的水平有着内在的联系。
郭军陆绍中
关键词:最大耗氧量
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后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适应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9
2000年
为了探讨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对有氧代谢外周机制不同的适应性影响以及在耐力训练中是否存在最适宜于发展骨骼肌结构、功能的强度 ,设计了 2 6m/min、3 0m/min、3 6m/min、4 2m/min的训练强度 ,对大鼠进行 16周的耐力训练 ,并对骨骼肌肌细胞及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显微图象计量分析。结果表明 ,在 3 0m/min的强度训练后 ,线粒体内膜和嵴发展最好 ,毛细血管的数目也增加最多 ,毛细血管腔的增大最明显 ,骨骼肌细胞最大氧弥散距离缩短最显著 ,说明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后大鼠骨骼肌的超微结构产生了不同的适应性变化 ,并且中等强度训练对骨骼肌的发展最有效。
李开刚陆绍中
关键词:骨骼肌超微结构
人体有氧能力的研究被引量:10
1999年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有关儿童少年最大吸氧量的自然增长规律及其性别差异;并着重阐述了人体有氧能力与耐力运动项目成绩的关系。并根据研究数据和国内外学者的同类研究的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拟合,建立了予测13~岁男性最大摄氧量的公式。本文还首次提出了最大摄氧量平台(VO2maxPD)的概念,进而深入的讨论了VO2max、VO2maxPD和VO2AT三者的关系。
陆绍中
关键词:儿童少年最大摄氧量
羽毛球训练和比赛对优秀运动员生理机能的影响被引量:6
1979年
现代羽毛球运动的特点是以快为核心,比赛时普遍提高击球点,要求起动快,回位快,弹跳高。因而需要运动员既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又要有良好的速度和速度耐力。在训练实践中往往尽可能延长高强度训练时间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但这和周期性项目的速度耐力在生理生化变化上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本文目的是通过对优秀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生理生化的测定,探讨羽毛球比赛吋的生理机能变化和能量代谢的特点,以及与训练手段选择的关系,以便为制订训练计划提供生理依据。
繆素堃王淑云陆绍中秦孝梅王文教林丰玉张光明陈福寿杨国贤田永福
关键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羽毛球比赛比赛后优秀运动员羽毛球训练最大吸氧量
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最大吸氧量)
1979年
国内外学者对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曾有过很多研究,但对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的研究尚少见,我们仅见到瑞典(1)及瑞典和丹麦(2)羽毛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的报告。为了探讨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我们对亚运会羽毛球集训队八名男子优秀运动员进行了最大吸氧量的测定。实验方法对象:参加第八届亚运会羽毛球集训队的八名男子运动员。实验方法:测定最大吸氧量之前。
王淑云缪素堃陆绍中秦孝梅
关键词:最大吸氧量优秀羽毛球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足球运动员亚运会
羽毛球比赛后的氧债被引量:5
1979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羽毛球运动水平,有人认为羽毛球运动是以快为主、以速度为核心的项目,所以在训练中主要采取高强度、长时间的无氧训练手段,以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到底采取那种训练手段?高强度的训练持续时间长好还是短好,间歇多长时间为宜?都需要首先对羽毛球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进行研究,才能有所明确。为此我们对亚运会羽毛球集训队八名优秀运动员比赛后氧债进行了测定。
王淑云缪素堃陆绍中秦孝梅
关键词:羽毛球比赛无氧代谢能力羽毛球运动氧债代谢特点比赛后
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比例失衡是当前运动医学研究领域值得重视的问题被引量:9
1999年
分类统计了《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2年创刊以来17卷66期共1274篇研究论文,按运动医学的分支学科,从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从分支学科上看,失衡表现在,17年来,运动营养、医疗体育和运动解剖论文在运动医学载文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偏低,与三学科应具备的学科功能不相适宜;运动解剖学尤为薄弱,不仅论文数量极少,且2/3均属应用基础研究与基础研究;运动处方几无系统深入研究的论文问世。(2)从纵向发展上看,失衡表现在,17年来,在运动生理生化、运动营养、医务监督等学科中,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而应用研究则有锐减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应用基础研究所占比重过大,不仅与我国宏观科技发展的方针不相适应,也制约了运动医学本身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应具备的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其主要原因在于:有些研究者在选题上考虑自身国的与课题的纯学术价值较多,而对选题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与客观需求较少考虑;科研管理上也缺乏有效的宏观指导与调控。(3)有关中医药在运动医学中应用与研究的论文,在1989年以前,只占杂志载文总数的5.9%,叨年代以来明显增加,每年均保持在13%以上,反映了祖国医学在运动医学中逐步得?
钱金华李岳生詹东骆勤方陆绍中陈吉棣高崇玄李国平于长隆常芸
关键词:比例失衡
有氧运动(有氧健身运动)
1999年
1968年美国健康体育专家科珀提出了有氧运动的概念,它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健康发展。有氧运动是指系统地进行持续的、中等强度的运动。
陆绍中
关键词:有氧运动有氧健身运动身体机能群众体育长时间体育科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