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佳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炎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2篇护理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病毒
  • 1篇蛋白
  • 1篇冻伤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感染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 1篇乙型肝炎免疫...
  • 1篇再感染
  • 1篇术后
  • 1篇皮肤
  • 1篇球蛋白
  • 1篇转归

机构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陈佳
  • 2篇王宇明
  • 1篇夏杰
  • 1篇孙丽平
  • 1篇廖睿
  • 1篇杨占宇
  • 1篇李嘉佳
  • 1篇张南
  • 1篇郭鹏
  • 1篇崔麦艳
  • 1篇黄茂华
  • 1篇周吉军
  • 1篇杨芳
  • 1篇郭恩萍
  • 1篇陈嵩

传媒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全国传染病护...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鼻部冰敷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医学处理用的冷敷器具,尤其涉及一种鼻部冰敷袋。包括冰敷部件和固定件,冰敷部件为装有冰芯的封闭囊,固定部件设有可容纳冰敷部件的袋子,袋子上设有可固定于耳部的套绳。该冰敷袋通过将冰敷部件和固定件的结合,...
孙丽平黄茂华杨芳郭恩萍陈佳崔麦艳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以引起多种器官的损害。乙型肝炎的传染主要是现患者和HBV携带者,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医源性感染、密切性传播及母婴传播等。急性乙型肝炎一般持续1—3个...
陈佳
文献传递
浅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家庭护理
<正>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损害为主的传染病,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且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因此,俗话说“病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患者除了住院治疗外,良好的家庭护理对病情的恢复和并发症的...
陈佳
文献传递
浅谈传染科护理教学查房
护理教学查房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临床带教的常用方法。为了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近几年来,我科从教学查房入手,结合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培训、在岗继续教育和护理教学的要求,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保...
陈佳李嘉佳
文献传递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与诊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的预防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4年12月98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0例术后采用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单用方案预防HBV再感染,58例采用LAM+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用方案。对HBV再感染者予以阿德福韦(adefovir,ADV)抗病毒治疗。结果17例肝移植患者出现HBV再感染,其中14例明确存在YMDD变异。术前血清HBVDNA阳性者术后2年HBV再感染率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前者术后采用LAM+HBIg联合预防者其HBV再感染率显著低于单用LAM预防者(P〈0.05),而后者术后LAM单用和LAM+HBIg联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HBV再感染者改用ADV治疗后,13例(86.7%)于治疗后1~3个月HBVDNA转阴。结论术前降低血清HBVDNA水平和术后LAM+HBIg联合预防方案能有效降低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率。对术前HBVDNA阴性者,术后可选用LAM单药预防方案。ADV能够有效地治疗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抑制HBV变异株的复制。
夏杰杨占宇陈佳廖睿张南郭鹏周吉军王宇明
关键词:肝移植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拉米夫定阿德福韦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基因变异与急性丙型肝炎疾病转归的动态研究
2007年
目的 探讨HCV包膜基因变异与急性丙型肝炎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收集到5例HCV急性感染者的系列血清标本,其中2例一过性感染,3例持续性感染。采用高精确度DNA聚合酶,较长PCR扩增HCV基因组结构区(包括C区C端、E1和E2区N端)1kb产物并进行克隆,每份标本挑选33个克隆,以异源双链和单链构象多态分析筛查的代表性克隆型DNA进行测序,并对HCV的E1、HVR1及HVR1除外的E2区核酸序列的非同义碱基替换率、同义碱基替换率以及氨基酸序列的理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HCV持续性感染者急性期与慢性期的标本比较,HVR1基因差异性明显大于E1(0.0322±0.0068 vs-0.0020±0.0014,P〈0.05)和HVR1以外的E2区(0.0322±0.0068VS0.0017±0.0011,P〈0.05),而一过性感染者感染初期与病毒清除前标本比较,HVR1、E1和HVRl以外E2基因差异性则无明显改变。"HCV持续性感染者的E1(0.23×10^-3±0.15×10^-3)、HVR1(2.76×10^-3±1.51×10^-3)和HVR1以外E2区(0.50×10^-3±0.10×10^-3)的非同义碱基替换率比较,HVR1非同义碱基替换率呈明显增高趋势。相反,一过性感染者E1、HVR1和HVR1以外E2区的同义碱基替换率和非同义碱基替换率则无明显改变。E1、E2区所有半胱氨酸及潜在的糖基化天冬酰胺均高度保守,HVR1第11、25、27位置保持碱性氨基酸。结论 HCV持续感染与宿主免疫反应对HVR1的阳性选择相关,HVR1区特异位置保守的碱性氨基酸可供研制HCV疫苗时参考。
陈嵩陈佳王宇明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准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