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心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英孚立昔肠黏膜丢失与克罗恩病初治失反应关联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部分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对抗肿瘤坏死因子a(TNF-α)药物治疗无效,并且其机制未明,如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探讨抗TNF-α单抗(英孚利昔单抗)是否因肠道黏膜损伤而经肠粘膜丢失,从而降低了英孚利昔的血药浓度,从而影响CD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收集32例初次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期回结肠型CD患者(CDAI>220)的2周内的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粪便中英夫利昔单抗浓度,同时测定患者第2周的血清英孚利昔单抗浓度。并分别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2周、8周和3个月评估临床和内镜治疗反应。结果收集的179份粪便样本中135份检出英夫利昔单抗(75.4%),最高浓度出现在第一次用药后的第一天。在第2周,临床无反应的患者,其第一天粪便英夫利昔单抗浓度显著高于有临床反应的患者[(7.01±0.71)mg/mL vs.(1.04±0.58)mg/mL,P=0.031],而粪便中英夫利昔单抗浓度和血清中英夫利昔单抗浓度无相关性。结论英夫利昔单抗经过肠道丢失到CD患者的粪便中。治疗后第一天粪便中英夫利昔单抗的高浓度与初治无反应相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抗体是如何通过肠粘膜丢失的,以及这一过程又是如何影响治疗的反应。
- 肖军华贺志龙陈冰心高苏俊高苏俊许春芳
- 关键词:克罗恩肠黏膜损伤
- 含头孢呋辛方案治疗青霉素过敏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 2024年
- 目的通过比较含头孢呋辛与含阿莫西林的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头孢呋辛在青霉素皮试阳性的H.pylori感染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pylori专病门诊接受H.pylori初次根除治疗的患者共498例,根据青霉素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试结果分为两组,即阿莫西林组(含阿莫西林)和头孢呋辛组(含头孢呋辛)。阿莫西林组纳入394例患者,治疗方案为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枸橼酸铋钾胶囊220 mg、阿莫西林胶囊1 g、克拉霉素缓释片500 mg,2次/d,口服。头孢呋辛组纳入104例患者,治疗方案为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枸橼酸铋钾胶囊220 mg、头孢呋辛酯片500 mg、克拉霉素缓释片500 mg,2次/d,口服。治疗时间均为14 d,治疗结束后4~8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按意向性治疗集(ITT)分析和符合方案集(PP)分析比较两组的根除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在ITT和PP分析中,阿莫西林组根除率分别为84.3%(332/394,95%置信区间80.6%~87.6%)和90.5%(332/367,95%置信区间87.2%~93.3%),头孢呋辛组根除率分别为62.5%(65/104,95%置信区间52.7%~71.7%)和69.1%(65/94,95%置信区间58.8%~78.7%),阿莫西林组根除率均高于头孢呋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11、28.44,均P<0.001)。阿莫西林组和头孢呋辛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43/394)和14.4%(15/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呋辛+克拉霉素的铋剂四联方案在青霉素过敏的H.pylori感染患者中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根除率。
- 倪益玲杨秋分陈彦君陈冰心陈卫昌冯璜
- 关键词:螺杆菌阿莫西林头孢呋辛根除率
- CT小肠造影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在克罗恩病(C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确诊CD的临床资料,取胃肠道无明显病变者25例作为对照。分析CD患者病灶部位、肠壁厚度、强化、肠外表现和并发症等特点,探讨以上CTE表现与ESR和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CD病变回肠25例(83.3%),最常见的CTE改变为肠壁增厚和强化28例(93.3%);其次为肠壁分层27例(90.0%)。CTE可清晰显示CD的肠周改变,如木梳征、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淋巴结肿大、腹腔脓肿和瘘管等。CTE对CD的诊断符合率为80.0%。ESR与瘘管或脓肿等并发症有关(r=0.402,P<0.01)。疾病活动度与肠壁强化(r=0.526,P<0.01)、瘘管或脓肿(r=0.545,P<0.01)高度相关,与肠壁分层模式也有关(r=0.363,P<0.05)。结论 CTE可清晰显示CD的肠壁病变及并发症,有助于临床诊断、判断疾病活动度和指导合理治疗。
- 陈冰心朱兰香陈卫昌
- 关键词:CT小肠造影克罗恩病
- B7S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20年
- 目的分析B7超家族成员1(B7 superfamily member 1,B7S1)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B7S1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8例手术切除胃癌患者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7S1在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B7S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B7S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B7S1蛋白表达阳性率(74.36%)高于癌旁组织(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癌组织中B7S1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病理分期、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值分别为0.006、0.002、0.011和0.001),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M分期无关(P>0.05)。单因素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B7S1阳性表达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B7S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B7S1蛋白阳性表达意味着患者不良病理特征和不良预后,提示B7S1可能参与胃癌的恶性进展。
- 满忠松赵鑫栾立鹏张喆孙明兵张海涛陈冰心
- 关键词:胃癌肿瘤免疫预后
- 小肠CT成像对克罗恩病活动性的评估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评估小肠CT成像(CTE)与克罗恩病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60例克罗恩病患者CTE数据,并对患者的临床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TE参数包括:肠壁增厚和强化,肠系膜脂肪增生,血管增多和并发症(瘘管、狭窄、脓肿)。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性评估采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和临床生化标记物(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血红蛋白)。利用回归参数分析CTE参数、临床活动指数及实验室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DAI增加与脂肪密度增加(P=0.03)、肠道狭窄(P=0.04)、梳状症(P=0.01)有关。ESR升高与肠系膜淋巴结增大(P=0.04)和黏膜强化(P=0.01)相关。结论CTE显示肠周炎症(脂肪密度增加)表现和梳状症的克罗恩病患者,临床疾病处于活动,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方案。
- 肖军华贺志龙陈冰心柳堤黎文华
- 关键词:克罗恩病
- 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对急性胰腺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三酰甘油(TG)对急性胰腺炎(AP)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收治的21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亚特兰大AP分类指南分为轻症AP(MAP组)125例,中重症AP(MSAP组)45例和重症AP(SAP组)40例。对比三组的qSOFA评分和Hcy、TG水平。根据入院后28d预后结局,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192例、死亡组18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SOFA评分、Hcy和TG对AP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SAP组和MSAP组患者的qSOFA评分、Hcy、TG水平均高于MAP组患者,且SAP组高于MSAP组(P<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最终分析结果显示,qSOFA评分较高、TG、Hcy水平升高是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qSOFA评分联合Hcy、TG预测AP患者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2,明显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的0.715、0.780、0.782。结论:qSOFA评分、TG、Hcy水平均是AP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且联合检测qSOFA评分和Hcy、TG水平对AP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高楠陈冰心栾富娟李岭严苏
- 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急性胰腺炎预后
- 结直肠腺瘤的肠道微生态分析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结直肠腺瘤(CRA)患者肠道菌群特点,构建模型用于结直肠早期病变的筛查。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肠镜检查的96例CRA患者为CRA组,同期收集59名肠镜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粪便隐血试验(FOBT)和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测。通过16S rRNA测序比较两组肠道菌群组成,基于两者差异菌株构建加权失衡指数(WDI)模型,分析模型与FOBT和CEA在CRA诊断中的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RA组肺炎克雷伯菌、粪副拟杆菌、梭杆菌属丰度增加;放线菌门、毛螺菌科、布劳特氏菌属、双歧杆菌属、罗氏杆菌属、链球菌属、假丁酸弧菌属、溃疡梭杆菌丰度减少。FOBT诊断CRA的灵敏度为15.63%,特异度为91.53%,误诊率为8.47%,漏诊率为84.38%;CEA诊断CRA的灵敏度为71.88%,特异度为52.54%,曲线下面积(AUC)为0.614;WDI诊断CRA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71.19%,AUC为0.795。结论CRA肠道菌群构成具有特征性变化。WDI模型的灵敏度优于FOBT及血清CEA,或许有望成为结直肠肿瘤早期筛查的潜在标志物。
- 徐俊陈冰心朱永亮奚沁华严苏
-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结直肠腺瘤
- 肝动静脉瘘的诊治体会(附1例报告)
- 李歌陈冰心冯磺陈卫昌
- 含阿莫西林的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及安全性初步评价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 初步评价含阿莫西林的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共159例,患者均来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幽门螺杆菌专病门诊.159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A组(含阿莫西林)和B组(不含阿莫西林).两组均采用14 d四联方案,即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 bid+枸橼酸铋钾胶囊220 mg bid+2种抗生素,A组的抗生素组合为阿莫西林胶囊1 g bid+克拉霉素缓释片500 mg bid,B组的抗生素组合为克拉霉素缓释片500 mg bid+替硝唑片500 mg bid.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两组的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ITT分析中,A组的根除率为87.2%,B组的根除率为56.8%,两组间的根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P分析中,A组的根除率为93.2%,B组的根除率为62.2%,两组间的根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头晕头痛等,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结论 含阿莫西林的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更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倪益玲陈冰心冯璜陈卫昌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阿莫西林根除率
- 全程管理模式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除治疗服药依从性和复查率的影响
- 2021年
- 背景: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根除Hp是预防和治疗Hp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患者管理是提高根除率的关键环节之一。目的:探索全程管理模式对Hp感染患者根除治疗服药依从性和复查率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于2020年6月-2020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p专病门诊接受根除治疗的患者。2020年6月-2020年8月接受根除治疗者仅在就诊时被告知服药方法和复查时间,作为对照组(n=112);2020年9月-2020年11月接受根除治疗者实施“告知服药方法和复查时间+微信平台线上随诊+微信和电话提醒复查”的全程管理模式,作为观察组(n=112)。两组均使用14 d铋剂四联方案根除Hp,并被告知在服药结束后4~8周完成^(13)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服药结束后第9周通过电话确认服药和复查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完成率为91.1%(102/112),观察组为98.2%(110/112),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8),复查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69.6%对50.9%,P=0.004);观察组不良反应停药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对16.7%,P=0.636)。结论:全程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Hp感染患者根除治疗的服药依从性和复查率。
- 倪益玲冯璜陈冰心闫东琳陈卫昌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服药依从性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