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晨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血清
  • 2篇骨髓
  • 2篇骨髓瘤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清IL-6
  • 1篇血清血管内皮...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血小板生成
  • 1篇血小板生成素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陈晨
  • 4篇张雪皎
  • 3篇承璐雅
  • 3篇庄静丽
  • 3篇王伟光
  • 3篇程志祥
  • 3篇邹善华
  • 3篇季丽莉
  • 3篇刘澎
  • 2篇魏征
  • 2篇袁玲
  • 2篇王志梅
  • 2篇李锋
  • 1篇董继宏
  • 1篇王钦
  • 1篇顾史洋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铁蛋白临床价值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6年
铁蛋白被临床医师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诊断、监测及治疗之中。血清铁蛋白水平降低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具有很高特异性;低铁蛋白血症与儿童及老年患者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铁蛋白在慢性肾病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噬血淋巴细胞组织增生症中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在这些疾病的诊断、监测中有独特临床价值;慢性肝病患者的铁蛋白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铁蛋白不仅是恶性肿瘤的血清标志物,亦为其治疗恶性肿瘤的绝佳纳米级载体;高血清铁蛋白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疾病状态紧密相关。为了全面了解铁蛋白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笔者拟就铁蛋白在临床中的应用价进行综述。
陈晨邹善华
关键词:疾病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诊断POEMS综合征中的作用(附2例报告)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诊断POEMS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结合2例疑诊POEMS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探讨血清VEGF检测对POEMS综合征诊断的作用。结果 POEMS综合征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中并不少见,在不合并其他系统损害的相关症状体征时,与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难以鉴别。POEMS患者VEGF水平明显升高,能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用于鉴别诊断。但是寻找克隆性浆细胞疾病或Castleman病更是诊断的核心依据。结论血清VEGF水平升高在POEMS综合征患者中常见,是主要的诊断标准之一,同时也是评估疾病活动性的有效指标。
季丽莉王钦张雪皎陈晨程志祥王伟光董继宏刘澎
关键词:POEMS综合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CRP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分期的关系,及其在预判疗效方面的作用。方法:检测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收治的MM患者血清中IL-6、CRP水平,并分析不同DS分期、ISS分期以及化疗(4周期)效果的MM患者血清中IL-6、CRP水平的差异。结果:不同DS分期、ISS分期患者血清中CRP、IL-6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高效组、中效组和无效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升高可能提示MM患者化疗疗效不佳,但IL-6水平不足以反映骨髓瘤IL-6信号通路状态。
季丽莉陈晨张雪皎王伟光程志祥袁玲魏征承璐雅庄静丽王志梅李锋邹善华刘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白介素6C反应蛋白
Frailty评分预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运用Frailty评分体系预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临床转归的研究分析。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收治的29例65岁以上老年MM患者进行Frailty评分,以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Frailty评分高危组13例(44.8%)、中危组5例(17.2%)、低危组11例(37.9%),3组患者在ISS分期(P=0.281)和化疗强度(P=0.475)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railty高危组患者不良反应较多,血液学3级及以上不良发生率(69.2%)显著高于低危组(18.2%,P=0.014)和中危组(0.0,P=0.011);高危组非血液学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84.6%)显著高于低危组(18.2%,P=0.001)和中危组(20.0%,P=0.011)。高危组中有69.2%的患者中断、延缓化疗或减小化疗强度,显著高于低危组(9.1%,P=0.004),与中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P=0.268)。高危组患者化疗后获完全缓解(CR)及极好的部分缓解(VGPR)的患者占30.8%、部分缓解(PR)者占23.1%、无效(NR)者占46.2%,显著低于低危组(CR及VGPR 63.6%、PR 36.4%、NR 0.0,P=0.027),与中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及VGPR 40.0%、PR20.0%、NR 40.0%,P=0.751)。结论:Frailty评分体系可预测高危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和疗效,高危患者预后差,但其对预后评估价值的大小有待更大样本量的阐明。
季丽莉陈晨张雪皎王伟光程志祥袁玲魏征承璐雅庄静丽王志梅李锋邹善华刘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老年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和长春新碱治疗激素治疗无效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短期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通常表现为青肿、淤血和黏膜出血,危及生命的出血发生率为1.62%-3.89%。研究提示,血小板减少主要归因于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以及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的相对不足。
潘晓华占焕平承璐雅顾史洋张雪皎陈晨庄静丽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长春新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