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民
- 作品数:17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单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78例)和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固定,7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高度百分比、矢状位Cobb角、椎管面积。采用改良Prolo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均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0.05)。伤椎高度百分比:两组术后3 d、12个月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矢状位Cobb角:两组术后3 d、12个月均明显小于术前(P<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12个月两组均行拆除内固定术,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Prolo功能评分评价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固定相比,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同样满意的疗效。
- 陈民姚仕奋谢惠缄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短节段植骨融合
-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行内固定术后,随访患者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危险因素,旨在为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胸腰椎骨折行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后均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椎体高度丢失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组,对胸腰椎骨折行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发生椎体高度丢失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 年结果显示,42 例患者中发生椎体高度丢失,18 例椎体高度未丢失;对椎体高度是否丢失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及术后Cobb角并非影响因素,以单因素分析所得出存在明显差异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脊柱骨折断端融合、骨质疏松、术后休息时间及螺钉修正次数为导致椎体高度丢失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行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术后需注意预防椎体高度丢失的危险因素,以促进患者康复.
- 王德加陈民陈华彪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相关危险因素
- 终板炎及外周血CXCL10、MMP-1水平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究终板炎及外周血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 chemokine ligand-10,CXCL10)、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水平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80例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两组均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后8个月随访,通过核磁共振影像学结果分为未复发组(n=96)与复发组(n=84)。观察两组术前、术后8个月CXCL10、MM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chemokine receptor 3,CXCR3)水平变化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分析外周血CXCL10、MMP-1水平及终板炎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术前两组CXCL10、MMP-1、TNF-α、CXCR3水平及终板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复发组的CXCL10、MMP-1、TNF-α、CXCR3水平及终板炎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术前,两组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未复发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复发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复发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终板炎、外周血CXCL10、MMP-1水平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终板炎、外周血CXCL10和MMP-1水平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呈现正相关性。
- 陈民孙春汉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1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影像学改变,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回顾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6例。其中研究组2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椎弓根钉内固定、伤椎植骨及置钉。对照组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单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椎体高度及骨折节段后凸角度变化。CT计算病椎骨性愈后椎体空洞大小。同时对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7.3±5.2)个月,研究组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到90%,对照组恢复到93%,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末次随访脊柱后凸角(Cobb’S角)为(4.8±0.7)°,无断钉及松动,无出现神经症状。对照组末次随访脊柱后凸角(Cobb’S角)为(14.4±2.8)°,与研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断钉,无松动,无出现神经症状。研究组术后末次随访椎体空洞大小为(432.2±80.3)mm^(3),对照组为(1336.5±609.1)mm^(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可有效的消除伤椎的“蛋壳”效应,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短期效果减少椎体高度丢失,长期对骨质疏松严重患者效果满意,值得推荐。
- 陈民陈旭狮蔡宏华
- 关键词:椎弓根钉异体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爆裂骨折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病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 2011年
- 目的:临床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病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2年期间,选我科住院的高龄病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并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B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后随访2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6—18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人在术后2~7d下地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恢复到术前肢体功能,无术后疼痛、人工关节脱位及假体松动情况发生。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可以早期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减少术后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姚仕奋谢惠缄巫洪波陈民
-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高龄病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 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研究Wallis棘突间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早期疗效;是否有效减少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早期复查、减缓腰椎退变.方法 对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开窗髓核摘除术,术中植入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观察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并通过VAS评分、JOA评分进行术前术后评估.结果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手术操作简单,用时短,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顺利,术后3天VAS评分(3.5±1.0)分,术后7天(2.3±0.5)分,JOA评分术后1个月(25.1±1.2)分,术后6个月(24.5±2.0)分.结论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伴有腰椎退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简便,早期效果良好,有效减少短期椎间盘术后复发.
- 陈民
- 关键词:WALLIS动态稳定系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摘除术
-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3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3例,其中86例使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DHS组),83例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LPFP组),114例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PFNA组)。术后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DHS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愈率为90.7%,LPFP组86.7%,PFNA组98.2%,PFN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0.01)。术后随访,DHS、LPFP、PFNA3组并发症或内固定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2.8%、7.2%、0%,PFNA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DHS和LPF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较DHS和LPFP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 陈民林扬
- 关键词: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 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血尿酸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 分析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 495例绝经后妇女根据骨密度T值分为非骨质疏松(NOP)组和骨质疏松(OP)组,分析两组间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血尿酸水平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相关性.结果 校正年龄、绝经年限和BMI后,血红蛋白与腰椎3-4、左股骨颈、Ward三角及大粗隆骨密度相关(P<0.05);白蛋白仅与大粗隆骨密度相关(P<0.05);尿酸与腰椎2-4骨密度相关(P<0.05).回归分析示血红蛋白是影响腰椎3-4、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粗隆骨密度的独立因素(P<0.05);血尿酸是影响腰椎2-4骨密度的独立因素(P<0.01或0.05);白蛋白对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无影响(P>0.05).结论 血红蛋白、血尿酸分别是绝经后女性骨密度、腰椎骨密度的独立保护因素.
- 陈民陈旭狮江建明
- 关键词:绝经后女性血红蛋白白蛋白尿酸骨密度
-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观察
- 2023年
-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DLSS)采取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DLSS患者7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5例,包括对照组(传统开放减压术)与观察组(UBE椎板开窗减压术)。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前,两组疼痛、改良O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疼痛、改良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减压术治疗DLSS比较,UBE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与恢复时间,减少手术出血与并发症发生,同时可更好地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腰椎功能,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应用。
- 王昊陈民王德加刘文义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生活质量腰椎功能
- 两种方法治疗多发伤股骨干骨折的对比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多发伤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0年1至2009年11月,75例多发伤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石膏托外固定,病情稳定后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73例多发伤股骨干骨折患者用外固定架固定股骨干骨折二期行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多发伤股骨干骨折。石膏托外固定组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20~43岁,平均(39±1.3)岁,损伤严重评分为15~45分,平均为(27±1.8)分,格拉斯哥评分为5~15分,平均为(10±1.3)分。外固架固定组73例,男性47例,女性26例,年龄18~52岁,平均(41±1.6)岁,损伤严重评分为14~44分,平均为(26±1.4)分,格拉斯哥评分为4~15分,平均为(11±1.6)分。石膏外固定组患者入院24h内行石膏托外固定,固定平均13d(7~43d)后行石膏拆除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外固定固定组患者在受伤后24h内行单侧外固定架外固定,手术平均时间为33min。外固定架固定时间为8d(5~32d)后行外固定架拆除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石膏托固定组75例有7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4个月,有18例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26例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9个月,3例骨不连,4例伤口感染,平均膝关节活动度107°(60~110°)。外固定架固定组73例有6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5个月,有13例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12例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2例骨不连,3例伤口感染,平均膝关节活动度120°(60~140°)。结论采用损害控制骨科治疗多发伤股骨干骨折对比用石膏固定组有较低的多器官功能不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患者死亡率低,骨折愈合快,感染率低,患肢功能恢复好。
- 赖志军郭汉明谢惠缄康明王新光陈民
- 关键词:多发伤股骨骨折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