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尺桡双骨折早期筋膜室症两种减压内固定比较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两种减压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并发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15年3月—2020年6月,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合并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60例。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9例采用减压双钢板固定(双钢板组),31例采用减压桡侧钢板和尺侧髓内针固定(混合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混合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端骨膜剥离面积、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创面闭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双钢板组(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3 d及5 d,混合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双钢板组(P<0.05)。随访时间平均(13.18±1.63)个月,术后6个月,混合组在前臂旋转ROM和DASH评分均显著优于双钢板组(P<0.05)。影像方面,混合组影像骨折愈合显著早于双钢板组(P<0.05)。[结论]与双钢板相比,混合固定疗法治疗尺桡骨双骨折合并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效果更优。
- 陈立刚黄建国李良蔡文龙
- 关键词:尺桡骨双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钢板髓内钉
- 保护内侧软组织并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 2015年
- 肱骨近端骨折是常见的上肢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5%,有明显移位的骨折约占15%~20%,一般需要手术治疗[1]。对于存在明显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通常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肱骨头坏死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因此术中保护血运,尽量减少软组织损伤是值得注意的。本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月,应用肱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5例患者.
- 谭昱阎兆东马春涛余前顺何维新肖育志陈立刚
- 关键词: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骨折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及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及临床预后。方法将该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的12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组,高压氧和牵引治疗组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给予高压氧和牵引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干预。比较两组股骨头坏死治疗效果;关节疼痛消失的时间、关节功能改善的时间、关节活动度恢复的时间;治疗前后Harris评分值、视觉模拟评分值、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的股骨头坏死治疗效果是100.00%(60/60),高压氧和牵引治疗组则是75.00%(45/60)(χ^2=6.934,P<0.05)。治疗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Harris评分值、视觉模拟评分值、生活质量评分(97.12±2.45)分、(2.21±0.21)分、(92.64±6.21)分优于高压氧和牵引治疗组(85.21±2.21)分、(4.27±0.12)分、(78.65±6.11)分(P<0.05)。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关节疼痛消失的时间、关节功能改善的时间、关节活动度恢复的时间(10.27±0.24)d、(13.21±4.21)d、(64.27±5.34)d优于高压氧和牵引治疗组(14.27±0.67)d、(18.65±6.44)d、(74.27±10.12)d(t=10.714、8.921、7.946,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干预效果确切,可促使患者早期康复,促使其活动恢复正常,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 谭昱陈立刚马春涛郭良
-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临床预后
- 膝关节腔内臭氧介入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关节腔内臭氧介入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2-01—2012-12收治的99例KOA,随机分为臭氧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臭氧组膝关节腔内注射臭氧+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膝关节腔内单纯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结果 FPS-R评分:2组治疗后2周、3个月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2周臭氧组与对照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臭氧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KSS评分:2组治疗后2周、3个月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评分:治疗后3个月,臭氧组中只有RP、BP、MH、RE、VT、S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腔内联合注射臭氧+玻璃酸钠治疗KOA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且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注射玻璃酸钠。
- 陈小勇何维新余前顺肖育志陈立刚
-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臭氧玻璃酸钠
- 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后经皮空心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后经皮空心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本院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105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53)、对照组(n=52)。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观察组予以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后经皮空心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进行1年随访,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优良率与术前、术后1年疼痛程度评分(VAS)、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 85%)低于对照组(20. 00%),手术优良率(96. 15%)高于对照组(82. 00%)(P <0. 05);两组术后1年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HSS、ADL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予以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后经皮空心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可减轻手术创伤,加速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感,提高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 马春涛谭昱肖育志陈立刚郭良
- 关键词:髌骨骨螺丝骨固定钢丝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ADL评分及后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或人工股骨头置换(HHA)治疗对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4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组,其中PFNA治疗50例,设A组,HHA治疗44例,设B组;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ADL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Harris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时的ADL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高于B组(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术后1年时的Harris功能评分及术后6个月、术后1年时的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PFNA或HH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取得一定治疗获益,各有特点,临床或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量。
- 马春涛谭昱肖育志陈立刚郭良
-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人工股骨头置换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被引量:3
- 2020年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作为一种常见的骨外科疾病,可由多种因素诱发。对于本病,中西医治疗各有优势,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以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鉴于此,本文就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谭昱陈立刚马春涛郭良
- 关键词: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西医治疗进展
- B超下处理断肢再植术后并发膀胱血肿1例报告
- 断肢再植术后并发膀胱血肿的抽吸处理.本方法通过用橡皮管将注射器或抽吸器与金属导尿管相连接,所使用器械简单,管径大,可吸引出大血块,无堵塞现象,同时注射器和抽吸器可抽吸又可推注生理盐水冲管,操作简单,方便。在B超监视下,一...
- 黎小庄陈立刚蒲菊秋刘萍萍
- 关键词:断肢再植术注射器二维超声
- 有限内固定结合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下端开放性骨折
-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下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1年2月至2012年6月采用急诊清创、复位、有限内固定、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Ⅲ度A型胫腓骨下端开放粉碎性骨折15例,Ⅲ度B型17例.结果 ...
- 谭昱闫兆东陈小勇陈立刚
-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有限内固定
-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被引量:8
- 2020年
- 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极易发生肱骨近端骨折的情况,因此术前精细的诊断工作至关重要。传统的影像学诊断主要包含CT扫描、三维重建图像以及X线等,而对于较为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通过X线难以对骨折的程度以及移位方向进行准确判定。通过CT扫描为基础的3D打印技术则能够重建各种复杂的骨折模型,使患者的骨折情况能够立体、完整且直观的展现,进而有助于治疗方案的确立及实施。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经皮接骨治疗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的运用能有效降低术中对软组织及其血运情况的损伤,且能在术后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因此,基于3D打印辅助的微创经皮接骨治疗技术引起了临床学者的广泛关注,未来可进行深入研究。
- 陈立刚王柄南谭昱肖育志马春涛郭良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