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育忠
- 作品数:72 被引量:27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 肝癌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生化病理指标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观察肝癌中医辨证分型与肿瘤标志物、临床病理参数、肝功能Child分级、靛青吲哚绿清除试验(ICGR15)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25例肝癌患者治疗情况,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型、气血瘀滞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检测各证型血液甲胎蛋白(AFP)、α-L岩藻汤糖(AFU)、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乙肝病毒感染(HBV)、肝功能Child分级、ICGR15、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肝肾阴虚型患者肿瘤大小、数目、包膜、肝外转移和脾亢明显较肝郁脾虚严重(P<0.05),气血瘀滞型、湿热蕴结型门静脉高压和脾亢发生率则高于肝郁脾虚型(P<0.05)。4种辨证分型中肝功能Child分级和ICGR15变化最为明显,随辨证分型演进而变差,肝郁脾虚型肝脏储备功能较好,肝肾阴虚型最差。而ICGR15其他3型与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温热蕴结型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3型(P<0.05)。AFP、AFU、TSGF等肿瘤标志物在各种辨证分型中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AFP、AFU、TSGF等肿瘤标志物关系不大,与肝功能Child分级、ICGR15密切相关,与肿瘤大小、数目、脾亢有关,而且随着病程演进而变化。
- 苏小康周伟生叶小卫孙锋林谋清陈育忠池建安郑泽棠
- 关键词:肝癌辨证分型中西医结合辨证规范化
- 热敏灸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胃癌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敏灸治疗,均连续治疗5 d。治疗5 d后,观察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分别于术后第1、3、5天,观察2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血浆白蛋白(ALB)的情况。并评价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排便及进食时间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第1天,2组患者Hb、CRP、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2组患者的Hb、CRP、ALB水平均较同组术后第1天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CRP、ALB水平观察组较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Hb、ALB水平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胃癌术后患者,可明显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临床疗效显著。
- 陈琦陈瑱瑶陈宇喆陈永辉钟会金杨海淦陈育忠
- 关键词:热敏灸胃癌术后胃肠功能
- 急性阑尾炎并发门静脉炎1例报告被引量:2
- 2007年
- 患男,30岁,2007年2月27日人院。因突发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发热12小时人院。患者于凌晨4时突发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发热。在当地诊所就诊,诊为急性阑尾炎,予以抗感染治疗,6小时后腹痛加剧,转入本院诊治,拟诊为急性阑尾炎、门静脉炎,收住外科。查体:神清,急性痛苦面容,巩膜无黄染,腹肌轻度紧张,
- 陈育忠王海明王亮
- 关键词:阑尾炎门静脉炎医案
- 一种便于清洁的临床用灌肠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清洁的临床用灌肠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开口向上的升降腔,升降腔内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上端连接有加热机,加热机的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放置槽,放置槽内设置有药液罐,药液罐的...
- 杨海淦陈育忠赵先明曹蕊
- 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中药灌肠高剂量组(高剂量组)、中药灌肠低剂量组(低剂量组)、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术后2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10含量,大鼠小肠黏膜sIgA含量,记录大鼠肠粘连级别。结果:①生理盐水组经过2周治疗后效果较差,所含IL-10水平较低,而高剂量、低剂量组及假手术组、正常组所含IL-10水平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高剂量、低剂量组所含IL-10水平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所含IL-10水平低于假手术组(P<0.05)。②生理盐水组经过2周治疗后所含sIgA浓度最低,高剂量组所含sIgA浓度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低剂量组所含sIgA浓度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正常组、假手术组所含sIgA浓度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高剂量组所含sIgA浓度高于假手术组(P<0.01);低剂量组所含sIgA浓度高于假手术组(P<0.05);生理盐水组所含sIgA浓度低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通腑泻热灌肠合剂能降低术后肠粘连级别,通过影响肠黏膜sIgA分泌和炎性因子的表达,对粘连性肠梗阻肠黏膜免疫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郝蕾谢维捷陈育忠
-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免疫屏障
- 雷火灸对脾胃虚寒型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0
- 2021年
- 【目的】观察雷火灸对脾胃虚寒型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胃癌术后HIPE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胃癌术后常规治疗及HIPEC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HIPEC治疗后2 h给予穴位(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雷火灸干预,治疗时间为2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7 d。观察2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肠反应分度评估的情况,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首次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的情况,分别于术后第1、3、7天,观察2组患者血液中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情况。分别记录2组患者住院的总天数,并进行比较。【结果】(1)2组患者恶心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为76.67%(23/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呕吐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腹胀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对照组为63.33%(19/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腹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对照组为66.67%(20/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首次肠鸣音、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过治疗后,于术后第3、7天,治疗组患者的WBC、N与IL-6水平均较同组术后第1天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对照组患者的IL-6水平均较同组术后第1天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对照组患者的WBC与IL-6水平均较同
- 李小华王玉汶许志恒陈镇瑶陈琦陈育忠
- 关键词:雷火灸胃癌脾胃虚寒型腹腔热灌注化疗胃肠功能
-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医药干预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用药规律
- 2024年
-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医药干预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POGD)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筛选相关文献,进行规范化处理。采用Excel 2019对用药、性味归经进行频次统计,采用IBM Modeler 18.0软件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及药物与疾病关键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61首,涉及中药118味。使用频次前四味为白术、甘草、陈皮、茯苓;四气分布以温为主,兼以平、寒,五味分布以甘为主,兼以苦、辛;归经频次分布以脾为主,肺、胃次之。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强关联药组合有13对,如“白术-茯苓”“白术-陈皮”等。高频药物可聚为3类。共筛选出白术-茯苓潜在活性成分26个,靶点362个,药物与疾病交集关键靶点137个,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G)、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 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等作为关键靶点,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信号通路是核心药物组合治疗POGD的潜在信号通路。结论中医药治疗胃癌POGD以温补为主,从脾肺论,重视气机调畅,标本兼顾,其中白术-茯苓可能是治疗胃癌POGD的核心药物组合。
- 钟会金陈育忠李怀玉陈永晖陈宇喆
- 关键词:胃癌组方用药数据挖掘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86例被引量:1
- 2001年
- 陈育忠林少辉张元豪
- 关键词:肠梗阻中西医结合疗法粘连性肠梗阻病例报告
- 多发伤254例抢救总结
- 2001年
- 陈育忠王继勇
- 关键词:多发伤急救颅脑损伤
- 大柴胡汤治疗水肿型急性胰腺炎38例被引量:3
- 2001年
- 林少辉张元豪柳东杨陈育忠
- 关键词:大柴胡汤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