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磊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液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弥漫
  • 1篇代谢
  • 1篇毒力
  • 1篇血液常规
  • 1篇血液常规检验
  • 1篇血液检验
  • 1篇医院管理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早期肾损伤
  • 1篇乳酸脱氢酶
  • 1篇肾损

机构

  • 8篇榆林市第一医...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作者

  • 8篇雷磊
  • 2篇刘伟
  • 2篇刘晓雄
  • 2篇郝海军
  • 1篇王剑
  • 1篇马亚峰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5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分型与消化性溃疡患者早期肾损伤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不同毒力基因分型与消化性溃疡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是否出现Hp感染分为Hp(-)组和Hp(+)组;另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组别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探讨Hp毒力基因、炎症因子、免疫应答因子与早期肾脏病变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消化性溃疡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消化性溃疡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效能。结果Hp(+)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α_(1)-微球蛋白(α_(1)-MG)、尿转铁蛋白(TF)、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Ig)A1、蚕豆凝集素(VVL)-IgA1结合力与Hp(-)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早期肾损伤患者cagA+vacA检出率高于无肾损伤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α_(1)-MG、RBP、Cys C、hs-CRP、IgA1、VVL-IgA1结合力、cagA+vacA阳性表达为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IgA1和VVL-IgA1结合力诊断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2和0.773。cagA+vacA阳性Hp感染伴早期肾损伤患者与非cagA+vacA阳性患者比较,α_(1)-MG、RBP、Cys C、hs-CRP、VVL-IgA1结合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存在早期肾损伤,cagA和vacA共表达患者早期肾损伤更明显,其原因可能与炎症反应、机体免疫应答有关。
延喜胜雷磊王剑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早期肾损伤尿白蛋白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检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病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检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病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例疑似感染患儿,根据确诊疾病类型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95例)、病毒感染组(66例)和非感染组(39例),于入院当日对3组患儿的血清PCT水平和血清CR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血清PCT阳性率、CRP阳性率最高,其次为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两组患儿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阳性率和CRP阳性率的同时升高可作为儿童细菌性感染的指示指标,PCT和CRP联合检测有助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早期诊断。
雷磊刘晓雄
关键词:降钙素C反应蛋白质儿童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包被板回收利用的探讨被引量:1
2005年
马亚峰雷磊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回收利用
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医院血液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检验的3 826份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并且通过统计学分析,统计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果在3826份血液标本之中,共出现77例不合格标本,不合格标本占总数的2.01%,了解77例不合格样本的发生原因,发现采血量出现错误占最高比例,达到了总数的33.76%;因检验人员未交代送检时间、脂浊等原因导致的不合格问题仅有1例,占总数的1.29%。结论在进行血液标本检验时,必须采取规范的标本采集流程,并且检测人员需要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检测,检测人员需要拥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保证血液标准质量满足检测要求,降低血液标本出现不合格问题的几率。
郝海军雷磊
关键词:血液检验医院管理
miR-17-5p及PTEN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微小RNA(miR)-17-5p及磷酸酶张力蛋白同系物(PTEN)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82例DLBCL肿瘤组织及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对照组)中miR-17-5p及PTEN的表达,统计学分析组间表达差异及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根据miR-17-5p序列合成miR-17-5p抑制剂和抑制剂对照,并转染至DLBCL细胞系中,MTT细胞增殖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对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观察不同miR-17-5p及PTEN的表达水平与病人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肿瘤组织中miR-17-5p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P<0.01);肿瘤组织中PTEN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组织(P<0.01)。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组织中miR-17-5p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612,P<0.01)。病人肿瘤原发部位为节内、乳酸脱氢酶(LDH)≤245 U/L、临床分期为Ⅰ~Ⅱ期miR-17-5p表达高于节外、LDH>245 U/L、Ⅲ~Ⅳ期,PTEN表达低于节外、LDH>245 U/L、Ⅲ~Ⅳ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转染抑制剂对照相比,转染miR-17-5p抑制剂的SU-DHL-8细胞miR-17-5p表达较低,而PTEN表达较高(P<0.01)。与转染抑制剂对照相比,转染miR-17-5p抑制剂的SU-DHL-8细胞在第96小时增殖能力均明显下降(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中,与转染抑制剂对照组细胞穿膜细胞数比较,转染miR-17-5p抑制剂组明显减少(P<0.05)。高miR-17-5p组病人3年总生存率低于低miR-17-5p组病人(P<0.05),低PTEN表达组病人病人3年总生存率低于高PTEN表达组病人(P<0.05)。结论:DLBCL肿瘤组织中miR-17-5p表达升高,而PTEN表达降低,两者共同参与DLBCL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可能成为新的DLBCL诊断和治疗的肿瘤标志物。
刘伟叶绥艳雷磊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测量不确定度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血液常规监测项目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通过实验室分析仪器的日常复现性检测结果与卫生部中心室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确定常规监测项目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度,并且通过计算得出合成与扩展两组数据。结果设k值为2时,P的概率为95.56%,WBC计算出的扩展不确定度为(3.14±0.12)、(7.34±0.42)、(18.33±1.15)×109/L;HB计算出的扩展不确定度为(58.84±3.19)、(121.81±3.49)、(157.76±9.71)g/L;PTL计算出的扩展不确定度为(57.76±11.58)、(221.06±32.64)、(515.52±91.94)×109/L。结论根据对比不确定度,可以使实验室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为医生制定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雷磊刘晓雄
关键词:血液常规检验测量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
乳酸脱氢酶在小儿贫血中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在小儿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贫血患儿按照贫血原因分为急性白血病(AL)组(19例),巨幼细胞贫血(MA)组(15例),溶血性贫血(HA)组(20例),缺铁性贫血(IDA)A组(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21例),再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小儿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小儿的血清LDH水平和阳性率。结果:AA组患儿与对照组小儿的血清LD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四组患儿的血清LD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A组(P<0.05),其中,AL组患儿的血清LDH水平最高,其次为MA组、HA组和IDA组,四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A组患儿与对照组小儿血清LDH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L组、MA组与HA组患儿血清LDH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L组、MA组或HA组患儿的血清LDH阳性率显著高于IDA组(P<0.05),IDA组患儿的血清阳性率显著高于AA组或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LDH检测可用于各类贫血的鉴别诊断,血清LDH水平和阳性率显著升高可提示有AL、HA、MA等疾病的发生。
郝海军雷磊
长链非编码RNA FOXC2-AS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叉头框蛋白C2-反义RNA1(LncRNA FOXC2-AS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DLBCL患者93例和同期因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就诊的45例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实时荧光定量PCR术检测DLBCL患者淋巴瘤组织和对照组淋巴结组织标本中LncRNA FOXC2-AS1表达;分析LncRNA FOXC2-AS1在不同病理特征DLBCL患者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LncRNA FOXC2-AS1在DLBCL患者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2.47±0.34,高于对照组组织中的1.0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ncRNA FOXC2-AS1在有B症状(发热、乏力、盗汗和消瘦)、B细胞淋巴瘤-2(Bcl-2)阳性、多发骨髓瘤癌基因1(MUM1)阳性、、Ki-67阳性、LDH升高、结外病变数量>2个、Arbor临床分期Ⅲ~Ⅳ期、IPI评分>2分和治疗效果未完全缓解的DLBCL患者组织中表达量升高(P<0.05,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表达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62.83±6.00)月vs(33.48±3.28)月]和累积生存率(66.67%vs 21.74%)均高于高表达组(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Bcl-2、LDH、Arbor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和LncRNA FOXC2-AS1表达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HR=1.943、2.077、2.115、2.082、2.966,P<0.05)。结论LncRNA FOXC2-AS1在DLBCL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可能与其恶性增殖、侵袭及治疗效果有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
刘伟雷磊叶绥艳刘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