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俊

作品数:37 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农业科技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小麦
  • 9篇玉米
  • 8篇克隆
  • 8篇基因
  • 6篇性状
  • 5篇种子
  • 4篇种子发芽
  • 4篇发芽
  • 4篇大豆
  • 3篇育种
  • 3篇植物
  • 3篇发芽试验
  • 3篇分子标记
  • 2篇多酚氧化酶活...
  • 2篇扬麦158
  • 2篇氧化酶活性
  • 2篇野生
  • 2篇野生二粒小麦
  • 2篇早代
  • 2篇植物种

机构

  • 30篇北京农学院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省产品质...
  • 1篇中国农村技术...
  • 1篇北京杂交小麦...
  • 1篇北京市种子管...

作者

  • 35篇韩俊
  • 15篇潘金豹
  • 12篇谢皓
  • 9篇南张杰
  • 9篇孙清鹏
  • 7篇卢敏
  • 7篇康恩宽
  • 6篇王维香
  • 6篇王程
  • 4篇刘志勇
  • 4篇杨柳
  • 4篇李润枝
  • 4篇王晔
  • 3篇司红起
  • 3篇陈学珍
  • 3篇马传喜
  • 3篇李彩云
  • 3篇孔曼丽
  • 2篇王晓波
  • 2篇王振忠

传媒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作物学报
  • 3篇北京农学院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种子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Agricu...
  • 1篇实验科学与技...
  • 1篇大豆科技
  • 1篇中国作物生理...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ZmCKX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2015年
细胞分裂素氧化酶降解细胞分裂素,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克隆和分析玉米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Zm CKX),为研究Zm CKX在玉米抗逆反应中的作用奠定基础。运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Zm CKX基因的c DNA全长,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表明,PCR扩增出一条约1035 bp的片段,与目的片段大小相似。将目的片段与p MD-19t构建的p MDZm CKX重组质粒并转化为DH5α,经检测片段与原始片段大小相同。Blastn分析结果表明,其与Zm CKX1的相似性为99%。对该基因序列分析表明,Zm CKX基因编码的蛋白的开放阅读框为1035 bp,起始位点为23 bp,终止位点为1057 bp。Zm CKX基因长1035 bp,编码344个氨基酸。它与Zm CKX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99%。Zm CKX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亲水蛋白。
刘建怡张彦彦宋玉峰潘金豹韩俊南张杰王维香史利玉王晔孙清鹏卢敏
关键词:玉米克隆原核表达载体
一种植物种子发芽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种子发芽盒。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种子发芽盒,包括盒体(1)和与其匹配的盖体(2),所述盒体具有底壁和盒体侧壁,所述盖体具有顶壁和盖体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发芽盒腔体的上部设有一发芽床板(3),所述发芽...
谢皓陈学珍潘金豹杨柳康恩宽韩俊南张杰
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IW172的比较定位与候选基因的克隆
韩俊
关键词: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比较基因组学图位克隆
一种种子发芽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种子发芽装置,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底座,第一筒体可拆卸和第二筒体连接,底座连接在第二筒体的底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外层器壁和内层器壁,在第一筒体或第二筒体两层器壁形成的间隙处周向设...
李润枝秦文韬赵阳佳王晔李玮瑜麻玲源王程韩俊谢皓
保水剂对玉米苗期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以玉米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保水剂对玉米苗期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保水剂可提高株高、地上部鲜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9%,17.9%,12.5%,13.9%和18.5%,但不同玉米品种对保水剂的反应有一定差异。
王建立李想韩俊王文平于同泉杨柳谢皓
关键词:玉米苗期农艺性状保水剂
小麦燕大1817×北农6号重组自交系群体在正常和盐胁迫水培条件下苗期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8
2016年
小麦苗期性状能够指示品种的耐盐性。本研究以小麦骨干亲本燕大1817与品系北农6号衍生的230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利用2013年3个不同时间的水培试验数据和已经构建的SSR和SNP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分别对正常和盐胁迫条件下根数和最长根长等7个苗期性状进行QTL定位。利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ICIM)共检测到69个加性效应QTL(LOD≥2.5),分布于除1A染色体外的所有2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2.70%~19.00%。有46个QTL的增效效应来自于燕大1817,有23个QTL的增效效应来自于北农6号。有12个QTL能够在3个或3个以上的环境中被检测到,在燕大1817中定位到稳定的多分蘖主效QTL QTn.cau-7BS.1和盐胁迫条件下特异表达的根数QTL QRn.cau-2A,解析了小麦骨干亲本燕大1817的繁茂性和抗逆性遗传基础,为解析小麦品种耐盐遗传机制和耐盐性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重要信息。
周升辉吴秋红谢菁忠陈娇娇陈永兴傅琳王国鑫于美华王振忠张德云王令王丽丽张艳梁荣奇韩俊刘志勇
关键词:小麦重组自交系苗期数量性状位点
大豆害虫点蜂缘蝽的危害特点与防治方法被引量:24
2016年
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是一种豆科作物典型的刺吸性害虫,近几年在北京地区危害大豆严重,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本文介绍了点蜂缘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旨在为大豆产区该虫害的防治提供帮助。
谢皓陈立军韩俊王程
关键词:大豆
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品种间差异及其遗传分析研究进展
PPO 活性高低是影响面条等食品色泽及其品质的关键因素,遗传改良是降低 PPO 活性的有效途径。采用全麦粉法测定了131份小麦品种,其两年 PPO 活性相关极显著,r=0.839;扬麦158×淮麦18组合 376个 F单...
马传喜王晓波司红起韩俊周娜何克勤
关键词: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
扬麦158×淮麦18组合早代PPO活性变异及其遗传分析
以多巴(L-DOPA/MOPS)为底物,用3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测定了来源不同的20个小麦样品的PPO活性,通过比较3种不同的测定方法,而选出一种快速、高效、稳定检测PPO活性的方法。并用选定的方法测定了小麦组合(扬麦158...
韩俊
关键词:小麦PPO活性
玉米E3泛素连接酶类基因ZmGW2-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提高玉米产量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而籽粒大小和粒重是禾谷类作物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本研究根据水稻中已克隆的决定籽粒产量的主效基因Os GW2(RING型E3泛素连接酶)的序列信息,利用3’-RACE和RT-PCR技术从玉米基因组中分离出其直系同源基因,并对克隆的目的基因进行序列及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玉米同源基因编码区长为1287 bp,编码428个氨基酸残基。Blastx功能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E3泛素连接酶类蛋白,该基因的编码序列与Os GW2的编码序列相似度高达83%,将其暂时命名为ZmGW2-1,且ZmGW2-1在雌穗中高度表达,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玉米雌穗的发育调控。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孔曼丽李彩云孙清鹏卢敏王维香潘金豹韩俊
关键词:玉米E3泛素连接酶克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