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箫笛
- 作品数:6 被引量:63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开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兔血浆中利格列汀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 2020年
-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兔血浆中利格列汀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方法。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后检测。用Acquity UPLC BEH C18柱为分离柱,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总运行时间为3.0 min,利格列汀的洗脱时间为1.09 min;用AcquityXevo TQD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检测,用多反应监测法测定样品中的药物浓度。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及稳定性。结果色谱图显示血浆中的利格列汀保留时间为1.09 min,无内生峰干扰;校准曲线的典型方程:y=0.1646x+0.0303,r=0.9914,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及准确度范围均低于15%;药物回收率在76.0%~82.1%范围内;在不同储存条件下浓度的偏差在均值的±15%以内,较稳定。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兔血浆利格列汀的检测、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 郑孝振刘静李明明任益锋韩箫笛
-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兔血浆药代动力学
- 阿替普酶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及对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筛选发病至就诊时间4.5 h内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基础治疗组60例与阿替普酶溶栓组60例。监测两组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良好结局率。结果:治疗后,阿替普酶溶栓组患侧半球相位差高于基础治疗组(P<0.05),两组健侧半球相位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溶栓组治疗后6、12个月良好结局率均高于基础治疗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可以改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与1年内的预后效果。
- 李松林高艳艳段鹏辉韩箫笛屈振楠蒋令修
- 关键词:阿替普酶预后
- 基于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多模式住陪教学查房在麻醉科的应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以"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AIMS)"为导向的多模式教学查房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于本院麻醉科规培的住院医师48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C组和T组两组,每组各24名。C组施行"AIMS"+术前访视为主的教学查房,T组施行"AIMS"+多模式教学查房,两组均连续接受教学查房6个月。比较两组在住院医师临床能力考核评估量表、麻醉医师评分系统及住院医师调查问卷的得分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在住院医师临床能力考核评估量表、麻醉医师评分系统及住院医师调查问卷总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医师临床能力考核评估量表中的病例采集、访视查体、医患沟通三个子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AIMS"系统联合多模式教学查房的方案,可更好的激发规培医师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有利于强化学员的围麻醉期整体麻醉素养,值得进一步探讨与推广。
- 郑孝振李明明刘静王华娟韩箫笛任益锋毛珊珊
- 关键词:教学查房麻醉学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后骨膜下持续引流对并发症与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究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后骨膜下持续引流对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骨膜下引流,对照组患者接受硬膜下引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肿量、并发症发生率、短期预后及长期预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持续引流下,血肿量较治疗前均有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血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手术率、术后出血率及出院前残余血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2 d颅内积气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6、12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骨膜下持续引流对患者腔内的血肿具有更好的清除力,能减轻对患者的伤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 李松林韩箫笛段鹏辉高艳艳屈振楠蒋令修
- 关键词:引流骨膜并发症预后
- 地佐辛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6
- 2012年
- 目的研究地佐辛用于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D组选用地佐辛40mg+生理盐水至100ml;S组选用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至100ml。均采用PCA泵(10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3ml+持续剂量2ml/h+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观察术后4、8、20、24和48h患者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h内患者有效PCA按压次数。结果综合镇痛质量,D组与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低血压等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1)。结论地佐辛、舒芬太尼PCIA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地佐辛较舒芬太尼的不良反应少,似乎适合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
- 郑孝振洪道先韩箫笛
- 关键词:地佐辛自控静脉镇痛老年骨科手术
-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3—12月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P组,n=36)和观察组(R组,n=36)。P组采用艾司氯胺酮+丙泊酚,R组采用艾司氯胺酮+瑞马唑仑。选择腰_(3-4)(L_(3-4))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维持平面胸_(8)(T_(8))以下。切皮前: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0.5 mg/kg,后维持1.0~1.5 mg/(kg·h),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0.05~0.1 mg/(kg·h)。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05 mg/kg,后维持0.1~0.2 mg/(kg·h),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0.05~0.1 mg/(kg·h)。记录入室时(T_(0))、麻醉平面固定后(T_(1))、静脉滴注瑞马唑仑或丙泊酚5(T_(2))、15(T_(3))、30(T_(4))、60(T_(5))min的心率(HR)、有创动脉压(IBP)、血氧饱和度(SPO_(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停止泵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T_(2)~T_(5)两组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SPO_(2)较P组维持在偏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正常范围,但R组较P组维持在偏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术中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明显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泵注药物后R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可复合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镇静,对呼吸、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宋满李凤娟付春艳刘静韩箫笛郑孝振
- 关键词: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