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生薏苡仁20~30份、牛蒡子12~18份、大青叶12~20份、板蓝根10~15份、茯苓8~14份、猪苓10~20份...
- 金小琴韩艳丽程雪陈岩孙河龙赵璐袁占盈
- 文献传递
- 王宝亮教授运用益气活血利水汤治疗急性脑出血微创术后经验被引量:1
- 2010年
- 董喜敏韩艳丽岳亚楠
- 关键词:益气活血利水汤脑出血微创术后中医师
- 当归六黄汤含药血清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PC-3细胞EGFR/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当归六黄汤含药血清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侵袭、凋亡及EGFR/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按照血清药理学方法,根据SD大鼠体质量,采用不同剂量当归六黄汤连续灌胃,低剂量组12.5g·kg^(-1)·d^(-1),中剂量组25g·kg^(-1)·d^(-1),高剂量组50g·kg^(-1)·d^(-1),空白组应用生理盐水10ml·kg^(-1)·d^(-1),连续灌胃7d取血制备空白血清和当归六黄汤含药血清,以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PC-3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PC-3细胞的侵袭情况并计算侵袭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C-3细胞内EGFR/PI3K/AKT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较,当归六黄汤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显著抑制PC-3细胞增殖(P<0.05),对PC-3细胞的侵袭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细胞总凋亡率均上升(P<0.05),均呈浓度依赖性;PC-3细胞内EGFR/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总体均呈下降趋势(P<0.05),以上均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当归六黄汤含药血清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并能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EGFR/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崔洪泉孙自学潘世杰白洋洋韩艳丽韩艳丽
- 关键词:当归六黄汤前列腺癌
- 一种中药祛痘面膜
- 本发明涉及中药祛痘面膜,可有效解决青春痘的治疗用药问题,其解决技术方案是,一种祛痘中药面膜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金银花5‑10份、蒲公英5‑15份、赤芍10‑15份、紫花地丁10‑20份、黄柏5‑10份、生白术1‑10份、...
- 徐华明杨念韩德恩申延利韩艳丽辛玉凤苗玉芳
- 当归六黄汤联合单纯去势治疗气阴两虚型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观察当归六黄汤联合单纯去势治疗气阴两虚型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气阴两虚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单纯去势治疗,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10.8 mg/次,皮下注射1次;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当归六黄汤(生地黄、熟地黄、当归、黄芪、黄芩、黄柏、黄连)治疗,每日1剂,浓煎为2袋,100 mL/袋,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生活质量(QOL)评分、中医症状积分(TCMS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CD3^(+)、CD4^(+)、CD4^(+)/CD8^(+)水平。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有效率92.59%(50/54);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4例,无效15例,有效率72.22%(39/54)。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QOL评分、TCMSS、SAS评分、SDS评分、PSA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六黄汤联合单纯去势治疗气阴两虚型晚期前列腺癌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 崔洪泉孙自学刘爱华韩艳丽屈颖伟
- 关键词:晚期前列腺癌气阴两虚当归六黄汤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一种中药祛痘面膜
- 本发明涉及中药祛痘面膜,可有效解决青春痘的治疗用药问题,其解决技术方案是,一种祛痘中药面膜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金银花5‑10份、蒲公英5‑15份、赤芍10‑15份、紫花地丁10‑20份、黄柏5‑10份、生白术1‑10份、...
- 徐华明杨念韩德恩申延利韩艳丽辛玉凤苗玉芳
- 文献传递
- 入眠时间对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及心电图影响
- 2019年
- 目的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熬夜现象日益常见,长期熬夜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甚至缩短寿命。本研究探讨入眠时间对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7-01-2017-12-01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体检的1 00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眠时间为23:00以后的510名体检者作为观察组,23:00以前入睡的49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检人员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心电图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ALT水平为(36.75±20.73),高于对照组的(26.46±14.94)U/L,t=2.790,P=0.006;TBil为(21.69±7.56)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7.62±3.53)μmol/L,t=3.376,P=0.001。观察组心电图ST-T改变异常率为36.47%,高于对照组的17.76%,χ~2=44.10,P<0.05;ALT异常率为61.96%,高于对照组的45.51%,χ~2=27.217,P<0.05;TBil异常率为43.14%,高于对照组的20%,χ~2=61.685,P<0.05。结论入眠时间晚于23:00可导致人体ALT和TBil升高,并对心电图ST-T段有一定影响。
- 韩艳丽崔洪泉
- 关键词: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心电图
- 眠安方对抑郁症睡眠障碍大鼠血清IL-6、IL-1β、TNF-α及海马组织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眠安方对抑郁症睡眠障碍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雌性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眠安方组、黛力新组、空白组,每组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采用孤养结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加快速动眼相睡眠剥夺方法,建立大鼠抑郁症睡眠障碍(Sleep deprivation depression,SDD)模型。采用体质量观察、糖水偏爱实验、旷场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F-α的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大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结果行为学测定:造模前各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实验得分均无差异(P>0.05);造模及给药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眠安方组、黛力新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实验得分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眠安方组、黛力新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实验得分均升高(P<0.05)。ELISA法检测结果: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F-α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眠安方组、黛力新组均显著降低(P<0.01);与眠安方组比较,黛力新组大鼠血清IL-6、IL-1β的含量组间无差异、TNF-α的含量降低(P<0.05)。WB法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眠安方组、黛力新组海马BDN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眠安方组比较,黛力新组大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眠安方可改善SDD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和睡眠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6、IL-1β及TNF-α的含量,上调海马组织BDNF蛋白的含量有关�
- 韩艳丽孙玉信
- 关键词:抑郁症睡眠障碍IL-6IL-1ΒBDNF
- 针刺四神聪、百会治疗失眠68例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观察针刺四神聪、百会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0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失眠患者1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给予针刺四神聪、百会为主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有效率为7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四神聪、百会为主针刺治疗失眠较艾司唑仑片有更好的改善睡眠效果。
- 韩艳丽张志军王宝亮
- 关键词:失眠针刺四神聪
- 中药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作用,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万方、维普(VIP)、知网(CNKI)及相关博、硕士论文,收集有关中药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6月,采用Stata 14.0软件绘制证据图,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均为中文文献,共5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参与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生理状况[MD=-2.20,95%CI(-3.02,-1.38),P<0.05]、社会/家庭状况[MD=1.37,95%CI(0.30,2.44),P<0.05]、情感状况[MD=-1.40,95%CI(-2.19,-0.60),P<0.05]、功能状况[MD=2.45,95%CI(1.48,3.43),P<0.05]、附加关注[MD=-2.33,95%CI(-3.26,-1.40),P<0.05]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方案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OR=3.31,95%CI(1.85,5.92),P<0.05]、中医证候评分[MD=-2.85,95%CI(-4.05,-1.64),P<0.05]、卡氏评分[MD=8.67,95%CI(3.32,14.03),P<0.0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MD=-7.60,95%CI(-14.22,-0.97),P<0.05]、不良反应[OR=0.43,95%CI(0.20,0.90),P<0.05]等方面与单纯西医方案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增强体力,提高总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对PSA的影响因异质性强,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 崔洪泉白洋洋韩艳丽屈颖伟赵俊峰
- 关键词:中药疗效评价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