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磊 作品数:27 被引量:5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NK细胞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目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NK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拟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1型和M2型)以及NK细胞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4年6月~2012年1... 谢沐尘 魏永强 魏小磊 杨磊 黄芬 郝晓晓 曾红 冯茹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NK细胞 文献传递 与其他炎症评分指标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相比,格拉斯哥评分是最有力的预后因素 目的 研究证实机体炎症反应与肿瘤生长、浸润、代谢密切相关,基于炎症评分的指标如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 (glasgow prognostic score)、预后指标PI (Prognostic index)、营养预后指标... 郝晓晓 魏永强 黄芬 魏小磊 张元坤 曾红 周琴俊 许琳蔚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格拉斯哥评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状态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究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来那度胺治疗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缓解深度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或来那度胺治疗的初发及适合移植的MM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分为移植组及未移植组。移植组纳入接受4~6疗程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或来那度胺为基础的诱导治疗后序贯ASCT的患者,未移植组纳入仅接受8疗程以上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或来那度胺为基础的诱导及巩固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生存的差异。结果总共105例患者纳入研究,移植组48例(45.7%)、未移植组57例(54.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4疗程诱导治疗后疗效等方面相似(P>0.05)。两组患者在首次复发前获得过的最佳缓解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移植组获得完全缓解(85.4%vs 54.4%,P=0.001)和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95.8%vs 73.7%,P=0.002)的比例高于未移植组;截止2020年12月31日末次随访时,移植组和未移植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未达到和29月(P=0.013),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但移植组OS优于未移植组(P=0.022)。结论在新药时代,ASCT仍能进一步提高初发MM患者的缓解深度并改善患者的生存。 宁雪琴 魏小磊 郭绪涛 韦祁 黄芬 范志平 许娜 孙竞 冯茹 刘启发 魏永强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蛋白酶体抑制剂 来那度胺 自体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结果4年内22717例次患者共发生582次血流感染,2018-2021年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依次为2.79%、2.99%、2.79%和2.02%。共分离出59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487株(81.3%),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81株(13.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糖球菌和屎肠球菌;真菌31株(5.2%),以热带念珠菌为主。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0%、15.3%、15.4%和3.3%。主要非发酵菌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29.6%、13.3%和21.7%。81株革兰阳性菌中仅2例对糖肽类抗菌药物耐药。结论2018-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菌种耐药率差异较大。 蔡林静 魏小磊 魏永强 郭绪涛 江雪杰 张钰 余国攀 戴敏 叶洁瑜 周红升 徐丹 黄芬 范志平 许娜 史鹏程 宣丽 冯茹 刘晓力 孙竞 刘启发关键词:恶性血液病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xCT-调节ABC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至少可以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erminal center B-cell,GCB)和外周血活化B细胞型(activate... 魏小磊 冯茹 Yun Mai B Hilda.Y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特异性皮肤浸润1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提高诊治过程中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特异性皮肤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例早期出现皮肤白血病损害的CLL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41岁女性,确诊CLL后较早出现各种形态的皮疹并淋巴细胞进行性增高,重复比对皮肤活组织病理检查难以明确诊断,后结合皮肤流式细胞术检测确诊为CLL皮肤浸润。经伊布替尼治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下降且皮疹消退。结论CLL特异性皮肤浸润相对少见,由于皮疹多变,临床诊断较困难,应尽早发现并行皮肤活组织检查加以确诊,以决定干预时机。 杨荧 黄昌芬 尹昭 王蔷 魏小磊 魏永强 冯茹 邓永健 刘启发 余国攀关键词: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B细胞 皮炎 特应性 活组织检查 左旋门冬酰胺酶与培门冬酶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 目的 分析左旋门冬酰胺酶与培门冬酶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共153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中接受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158例次,接受培门冬酶... 许琳蔚 魏永强 黄芬 魏小磊 郝晓晓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左旋门冬酰胺酶 培门冬酶 凝血功能 化疗并发症 左旋门冬酰胺酶与培门冬酶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分析左旋门冬酰胺酶与培门冬酶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巧年1月共153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8例接受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45例接受培门冬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左旋门冬酰胺酶不同使用时间对以上因素的影响。结果:接受左旋门冬酰胺酶或培门冬酶治疗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初发时白细胞数、原发疾病类型、危险因素分层、总有效率及相关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过程中输注血浆、冷沉淀、纤维蛋白原(FIB)的总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12,0.65,0.09),培门冬酶使用后纤维蛋白原下降速度较左旋门冬酰胺酶下降的速度慢(9.49 vs 6.90,P=0.000)。左旋门冬酰胺酶早期间断使用时FIB下降较晚,出血风险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13)。结论:培门冬酶较左旋门冬酰胺酶能更好地检测凝血功能变化,左旋门冬酰胺酶间断使用时较易检测凝血功能变化,但早期使用时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许琳蔚 魏小磊 魏永强 郝晓晓 周琴俊 冯茹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左旋门冬酰胺酶 培门冬酶 凝血功能障碍 F152.CD44沉默对ABC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魏小磊 段文冰 叶碧惠 冯茹文献传递 比较各炎症评分指标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目的 :研究证实,宿主炎症反映与肿瘤生长、转移、代谢有密切的关系。基于炎症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众多炎症评分指标,如格拉斯哥评分GPS、预后指标PI、营养预后指标PN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郝晓晓 魏永强 黄芬 魏小磊 张元坤 曾红 周琴俊 许琳蔚 冯茹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格拉斯哥评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