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正专

作品数:22 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肠癌
  • 8篇直肠
  • 8篇肿瘤
  • 6篇直肠癌
  • 5篇乳腺
  • 5篇淋巴
  • 4篇低密度脂蛋白
  • 4篇脂蛋白
  • 4篇乳腺癌
  • 4篇微转移
  • 4篇腺癌
  • 4篇淋巴结
  • 4篇免疫
  • 4篇结直肠
  • 4篇结直肠癌
  • 3篇预后
  • 3篇预后分析
  • 3篇手术
  • 3篇转化生长因子
  • 3篇细胞

机构

  • 14篇武汉大学
  • 6篇湖北医科大学...
  • 3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通山县人民医...

作者

  • 22篇魏正专
  • 11篇袁宏银
  • 10篇程伏林
  • 9篇胡名柏
  • 4篇杨国梁
  • 3篇陈家宽
  • 3篇张峰
  • 2篇胡卫东
  • 2篇周云峰
  • 2篇杨国樑
  • 2篇冯茂辉
  • 2篇熊斌
  • 2篇白德骄
  • 2篇张京伟
  • 2篇张峰
  • 2篇冯茂辉
  • 2篇熊斌
  • 1篇李雁
  • 1篇谢伟
  • 1篇汪付兵

传媒

  • 2篇医学新知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肿瘤
  • 2篇癌症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癌症研究...
  • 1篇2000全国...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2
  • 5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异结合唾液酸化LewisX抗原DNA适配子在肿瘤转移中的应用
谢伟冯茂辉汪付兵李春光魏正专吴洲清陈家宽胡明柏张京伟程伏林胡卫东段丽吴红艳
1.运用SELEX技术筛选唾液酸化LewisX抗原DNA适配子,分析该DNA适配子在乳腺癌早期转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为肿瘤的早期转移血清学、体内分子成像诊断及筛选新型抗肿瘤转移小分子药物奠定基础。应用该DNA适配子建立...
关键词:
关键词:肿瘤转移乳腺癌肿瘤诊断
大肠癌TGFβ1和TGFβRⅡ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人大肠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GFβRⅡ)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进展、转移的关系及 TGFβ1与 TGFβRⅡ在大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70例大肠癌及相...
熊斌袁宏银冯茂辉胡名柏魏正专张峰
关键词:大肠癌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化
文献传递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正>探讨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术中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80例直肠癌的手术标本常规病理切片诊断,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
熊斌魏正专胡名柏胡卫东袁宏银
文献传递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9
2004年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灶是否有预测预后价值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对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情况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研究微转移对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56例结直肠癌患者肠旁及系膜淋巴结中细胞角质蛋白CK20mRNA,揭示微转移灶的存在,并与常规病理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比较;分析HE染色和RT-PCR检测结果对判定临床病理分期和统计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共检测432个淋巴结,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法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分别为57.2%、62.3%和73.1%。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E染色和RT-PCR法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56例患者中,按HE染色结果确定的PN0、PN1和PN2期,其5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0%、60%和50%;通过RT-PCR技术检测,升级后的PN0、PN1和PN2期5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100%、61.9%和55.6%,两种方法分析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E染色未确切指出淋巴结微转移癌;RT-PCR法检测CK20mRNA可以推断淋巴结微转移癌的存在,从而有助于确定结直肠癌临床分期和预测预后。
袁宏银程伏林魏正专杨国樑陈家宽
关键词: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CK20
10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10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接受手术后分析其病理形态学,观察肿瘤大小、细胞核异性型和核分裂相,并根据这些指标进行分型。检测肿瘤组织CD117和CD34免疫学表型。结果本组103例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阳性表达93例(90.3%),CD34阳性表达69例(70.0%),不同部位GISTs其CD117和CD34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良性肿瘤患者的三年无病生存率显著地高于恶性肿瘤(P<0.05)。结论CD34和CD117联合使用可协助鉴别诊断GISTs。基于肿瘤大小、细胞异型性以及核分裂相等的组织形态学分型可作为诊断恶性GISTs参考指标。
程伏林魏正专
关键词:胃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预后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01年
目的 探讨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术中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0例根治性手术后的直肠癌临床资料 ,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的大小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 ,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及肿瘤的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T3~T4 时 ,其淋巴结阳性率和转移度显著高于T1~T2 者 (P<0 0 5 ) ,低分化肿瘤的淋巴结阳性率和转移度明显高于高分化肿瘤 (P <0 0 5 )。 5 1例术中发现淋巴结肿大 ,12 9例未发现淋巴结肿大 ,术后病理证实分别有 31例和 77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结论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 ,手术中淋巴结是否转移不准确 。
熊斌魏正专胡名柏张峰胡卫东
关键词:直肠肿瘤淋巴结转移瘤肿瘤转移直肠癌外科手术
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病灶中CK20检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病灶中CK20的检测价值。方法对40例结直肠癌患者共326例经HE染色证实无转移的淋巴结,使用RT—PCR技术检测CK20mRNA,并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寻找更为敏感的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方法。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分别发现41枚和105枚微转移淋巴结,两种方法发现的微转移阳性率分别为12.8%和3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CR法是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更为敏感的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
程伏林周云峰魏正专杨国梁
关键词:结直肠癌微转移免疫组织化学
6例孤立性蝶窦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研究孤立性蝶窦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6例孤立性蝶窦肿瘤 ,全部病人均有头痛症状 ,其中5例有眼 神经症状 ,所有病人均经CT证实为孤立性蝶窦占位性病变 ,并在鼻内窥镜下取病检。其中良性 2例 ,包括乳头状腺瘤 1例 ,内翻性乳头状瘤 1例。恶性肿瘤 4例 ,包括蝶窦低分化鳞癌 2例 ,腺样囊性癌 1例 ,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 1例。 1例乳头状腺瘤行鼻内窥镜下蝶窦开放术 ,其余 5例经鼻外筛窦径路手术。结果 :2例良性肿瘤中 ,1例乳头状瘤治愈随访 40月 ,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后随访 15月症状改善。 4例恶性肿瘤中 3例术后放疗观察18— 2 8月无复发。 1例失访。结论 :鼻内窥镜、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起重要作用 ,并对手术有指导意义。良性肿瘤以鼻内窥镜手术为主。恶性肿瘤以手术加放疗治疗 ,鼻外筛窦径路是治疗此类恶性肿瘤的优选术式。
刘波张峰魏正专周福祥
关键词:鼻窦肿瘤外科手术
大肠癌中TGFβ1、TGFβRⅡ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被引量:6
2000年
袁宏银冯茂辉胡名柏魏正专张峰熊斌
关键词:大肠肿瘤转化生长因子Β1
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被引量:25
2001年
目的 研究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的发生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抗生素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按照外周血白细胞水平 ,将 196例患者分成 4组 :( 0~ 0 .499)× 10 9/L、( 0 .5~ 0 .999)× 10 9/L、( 1.0~ 1.499)× 10 9/L组和( 1.5~ 1.999)× 10 9/L组 ,调查各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所有患者均给予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治疗 ,计算各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至正常值时所需的G CSF总量和时间。将本组患者分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 ,计算 2组患者实际感染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 6 4.7%、5 4.7%、2 3.3%和 2 8.8%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各组患者使用G CSF的量分别为 ( 1889.71± 15 5 0 .39) μg、( 10 37.74± 72 4.2 1) μg、( 82 4.42± 6 2 5 .0 8) μg和 ( 6 2 1.97±5 88.36 ) μg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恢复时间分别为 ( 6 .82± 4.0 7)天、( 5 .92± 4.0 7)天、( 5 .81± 3.6 1)天和 ( 6 .18± 4.31)天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实际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 36 .0 %和 43.8%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 。
程伏林胡名柏林从尧魏正专张红林
关键词:化学治疗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药物疗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