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兴成

作品数:62 被引量:412H指数:13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5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3篇施肥
  • 23篇土壤
  • 23篇黄壤
  • 15篇长期施肥
  • 11篇养分
  • 11篇不同施肥
  • 10篇水稻
  • 9篇猕猴桃
  • 9篇长期不同施肥
  • 7篇土壤养分
  • 6篇化肥
  • 5篇氮肥
  • 5篇有机肥
  • 4篇有机碳
  • 4篇施用
  • 4篇团聚体
  • 4篇轮作
  • 4篇耕地
  • 4篇赤水河流域
  • 3篇氮肥利用

机构

  • 54篇贵州省农业科...
  • 14篇贵州大学
  • 9篇西南大学
  • 2篇遵义师范学院
  • 2篇遵义职业技术...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重庆市数字农...

作者

  • 61篇黄兴成
  • 46篇李渝
  • 43篇刘彦伶
  • 38篇蒋太明
  • 21篇张文安
  • 8篇张萌
  • 4篇赵亚南
  • 4篇石孝均
  • 4篇秦松
  • 4篇张跃强
  • 3篇张宇亭
  • 3篇叶照春
  • 2篇杨林生
  • 2篇阳路芳
  • 2篇江秋菊
  • 1篇梁涛
  • 1篇周国兰
  • 1篇张福锁
  • 1篇刘洪斌
  • 1篇程永毅

传媒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贵州农业科学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现代园艺
  • 3篇土壤通报
  • 3篇中国果树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农村经济与科...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茶叶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年份

  • 13篇2023
  • 12篇2022
  • 10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壤性稻田稗草发生特征及其对长期不同施肥的响应被引量:4
2018年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下黄壤性稻田稗草发生特征,明确稗草发生与长期不同施肥水稻产量和土壤性质变异的响应关系.基于农业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试验站的一项连续23年不同施肥管理水稻试验,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磷钾肥(PK)、氮磷肥(NP)、氮钾肥(NK)、常量化肥(NPK)、1/4有机肥替代化肥(1/4MNP)、1/2有机肥替代化肥(1/2MNP)、单施有机肥(M)和常量有机肥化肥配施(MNPK) 10个处理,采用田间调查法调查各处理稗草发生密度、单株穗数、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等植物学参数;采用方差分析明确不同处理稗草发生差异,采用直线拟合、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明确杂草发生特征对水稻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导致黄壤性稻田稗草发生特征显著变异,稗草的密度、单株穗数和总穗数均以MNPK处理最高,其次是1/4MNP处理.相较常量化肥处理,长期不施肥(CK)和不平衡施肥(N、PK、NK、NP)各处理稗草发生的密度显著降低,施用有机肥各处理(1/4MNP、1/2MNP、M、MNPK)稗草的单株穗数显著增加.稗草的发生密度和总穗数与水稻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拟合直线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22和0.624.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与稗草发生参数之间存在显著至极显著的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对稗草单株穗数发生有直接正效应,全磷含量是影响稗草密度和总穗数的主要因素,速效钾含量对穗粒数和穗粒重影响最大.长期不同施肥导致黄壤性稻田稗草发生特征变异,施用有机肥提高了稗草的发生密度、单株穗数和总穗数.土壤全磷含量是黄壤性稻田稗草密度和总穗数发生变异的直接影响因素.
黄兴成李渝李渝白怡婧叶照春张雅蓉刘彦伶蒋太明
关键词:长期施肥稗草杂草种子
秸秆还田对黄壤农田氮、磷养分平衡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分析2018~2020年不同处理土壤养分、玉米产量、土壤氮磷平衡的差异,筛选出集增产、土壤养分维系及生态环境保护为一体的施肥模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有提高,以T4处理(氮、磷减量10%,秸秆还田)最高。秸秆还田增产效果随还田时间增加逐渐明显;T1处理(不施肥、秸秆不还田)经济产量逐年降低,其他处理产量均显著提高。各施肥处理土壤氮素均有盈余,其中,T4处理盈余量随时间增加有下降趋势,T5处理(氮、磷减量30%,秸秆还田)盈余量最低。各施肥处理磷盈余量为165.41~270.16 kg/hm^(2)。相较T2处理(单施化肥),秸秆还田伴随氮、磷化肥减施利于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秸秆还田伴随化肥减施能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玉米产量,减轻环境污染风险,综合结果显示,T4处理较优。
聂云张雅蓉李渝刘彦伶刘彦伶蒋太明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养分养分平衡
保护性耕作对黄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保护性耕作对黄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贵州省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西南地区典型黄壤坡耕地设置不施肥+顺坡平作(TR 1)、常规施肥+顺坡平作(TR 2)、优化施肥+顺坡平作(TR 3)、优化施肥+横坡垄作(TR 4)、优化施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TR 5)、优化施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等高植物篱(TR 6)共6个不同试验处理的监测小区,于2017-2018年监测了不同处理间作物产量、地表径流量、氮磷流失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TR 4,TR 5,TR 6较TR 3的径流量分别减少了59.72%,74.13%和89.18%,氮磷流失总量与径流量趋势相同;②TR 5,TR 6对全量养分含量影响最大,其中全氮比TR 4作高20.00%,23.67%,比TR 3高23.53%,27.31%;③TR 4,TR 5,TR 6处理下的玉米在保持较高产量的同时,作物产量稳定性(SI)和可持续性(SYI)最好;④玉米、油菜产量与全氮、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玉米产量与氮素流失量、磷素流失量、径流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在坡耕地实施保护性耕作能有效降低地表径流发生,减少氮磷流失,保持土壤养分肥力的同时促进作物高产,并实现稳产及可持续生产,且实施综合保护性耕作的效能大于单项保护性耕作。
白怡婧李渝黄兴成黄兴成张雅蓉刘彦伶秦松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径流量养分作物产量
重庆溶洼—丘峰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以重庆鸡公山耕地、果园、撂荒地、灌草坡和林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调查与室内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与土壤抗蚀性密切相关的11个常用指标进行筛选和综合评价,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抗蚀性能的变化状况和差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征土壤抗侵蚀能力最优指标为:>0.25 mm团聚体破坏率、>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度、<0.01 mm物理性黏粒含量、结构性颗粒指数和<0.001 mm黏粒含量。依据提炼出的3个主成分,建立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模型,即Y(综合指数)=0.712Y1+0.157Y_(2)+0.131Y3,由此计算出土壤抗蚀性由强到弱为:林地>灌草坡>撂荒地>果园>耕地。建议区内适当退耕还林还草,减少人为扰动,以利于提高土壤的抗蚀性能和水土保持能力。
任霞严宁珍程永毅黄兴成
关键词:岩溶区土地利用土壤抗蚀性主成分分析
我国猕猴桃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2023年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我国猕猴桃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猕猴桃产业资源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我国在对猕猴桃园废弃物进行堆肥利用、基质化栽培食用菌和制备生物炭等技术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产业循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但各技术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支撑相关技术的文献较少,在指导我国猕猴桃产业生产中具有一定局限性,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仍有待加强。在今后的研究中,除进一步验证当前技术的可行性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技术进行改进并形成更成熟的技术进行应用和推广,从而提升猕猴桃园废弃物利用率。
杨叶华张松朱华清黄兴成
关键词:猕猴桃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容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0年
土壤容重是土壤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坡地土壤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对赤水河流域土壤容重的分析结果表明,贵州赤水河流域内土壤容重平均为1.230 g/cm3,容重偏高(>1.3 g/cm3)的比例达到37.7%,不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地形条件均对土壤容重有一定影响。紫色土容重(1.353 g/cm3)最高,其次为土壤石灰(岩)土容重(1.218 g/cm3)、黄壤容重(1.102 g/cm3),粗骨土容重(1.061 g/cm3)、水稻土容重(0.964 g/cm3)最小;水田容重平均为1.013 g/cm3,显著低于旱地(1.212 g/cm3)、园地(1.258 g/cm3)、林地(1.255 g/cm3)和草地(1.275g/cm3);平地土壤容重(1.174 g/cm3)和缓坡(1.170 g/cm3)较小,显著低于斜坡(1.339 g/cm3)和陡坡(1.330 g/cm3)。
江秋菊黄兴成
关键词:土壤容重赤水河流域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
我国茶园土壤酸化阻控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我国茶园土壤酸化趋势严重的问题,综述了我国茶园酸化土壤阻控技术研究现状,旨在为建设健康茶园提供理论支撑。分析发现,合理施用调理剂、增施有机肥和生草覆盖是我国常见的茶园酸化土壤阻控技术,均能有效缓解或提高茶园酸化土壤p H值。但技术受不同茶区土壤性质、气候特征、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因地制宜选择阻控技术,结合田间试验验证,能发挥更大的阻控效果。
杨叶华刘彦伶李渝黄兴成张松
关键词:茶园酸化
提升基础地力,实现“藏粮于地”战略被引量:4
2017年
粮食安全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国家战略,也是"藏粮于地"战略实施的最终目标。如何有效保证"藏粮于地"战略实施,实现粮食安全,已成为当下中国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提升基础地力作为"藏粮于地"战略实施方向,从提升基础地力能够有效提升粮食生产潜能、缩减产量差、增加粮食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视角,分析了提升基础地力对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提升基础地力的途径,旨在为国家"藏粮于地"战略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熊仕娟黄兴成
关键词:基础地力粮食安全
有机改良剂对土壤性质及猕猴桃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明确有机改良剂施用对土壤性质及猕猴桃生长的效果,在贵州省水城区低产猕猴桃园进行了大田试验,设置不施改良剂对照(T1)、生物质炭改良剂(T2)、椰糠改良剂(T3)和自制复配改良剂(T4)处理。测试施用有机改良剂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差异,监测猕猴桃枝条生长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改良剂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升了土壤孔隙度。改良剂促进了猕猴桃果树的茎粗、枝条数量和枝条长度的增加。改良剂施用提升了猕猴桃园结果树比例,增加了单株结果树和猕猴桃产量。施用土壤改良剂有利于猕猴桃生长及产量提升,对于提升贵州省猕猴桃产能具有重要价值。
黄兴成朱华清杨叶华张雅蓉刘彦伶刘彦伶蒋太明
关键词:猕猴桃土壤改良剂
长期施肥对黄壤稻田和旱地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明确施肥对黄壤稻田和旱地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方法】依托进行了22年的黄壤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稻田和旱地土壤养分及酸性、中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显著改变了稻田和旱地土壤养分含量,且土壤pH、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变化因稻田、旱地不同所受影响差异较大。稻田和旱地土壤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中性磷酸酶(NEP)活性均高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不施肥处理相比,稻田上除个别处理外,施用化肥对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处理NEP活性显著提高,增幅达15.8%~27.1%;旱地上,长期施用氮肥的处理(NK、NP、NPK)ACP活性显著提高了14.2%~29.0%,ALP活性显著降低了20.1%~50.7%,施用有机肥处理ACP和ALP活性分别提高了11.7%~17.7%和9.4%~56.9%,NEP活性降低了10.5%~32.3%。与平衡施肥处理相比,稻田上缺素施肥对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施用有机肥处理ACP、NEP、ALP活性分别提高了9.1%~18.5%、6.9%~17.3%和8.3%~15.0%;旱地上,NK处理ACP和NEP分别显著提高了12.9%和12.9%,PK处理则分别显著降低了16.7%和18.9%,施用有机肥处理NEP活性降低了5.9%~28.9%,ALP活性显著提高了50.1%~115.3%。相关分析表明,NEP活性与各土壤养分含量显著相关,但在稻田和旱地上相关性相反;ALP活性在旱地和稻田上与有机质和微生物量磷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除旱地上ALP活性受pH直接影响作用较大外,其他磷酸酶活性受土壤磷素的直接影响作用均较大。【结论】黄壤稻田和旱地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磷素有效性密切相关,稻田上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的有效途径,旱地上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尤其是氮钾处理可提高ACP活性,增加土壤磷素供应,施用有机肥可通过提高土壤pH增加ALP活性。
刘彦伶李渝李渝黄兴成朱华清黄兴成张萌蒋太明张文安
关键词:黄壤长期施肥磷酸酶活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