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婷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人工湿地
  • 3篇植物
  • 2篇氮磷
  • 2篇邓恩桉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凋落物分解
  • 2篇幼苗
  • 2篇育苗
  • 2篇育苗密度
  • 2篇湿地系统
  • 2篇湿地植物
  • 2篇土壤
  • 2篇千年桐
  • 2篇人工湿地系统
  • 2篇竹属
  • 2篇硫沉降
  • 1篇氮积累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利用

机构

  • 11篇福建农林大学
  • 9篇武夷学院

作者

  • 11篇黄婷
  • 9篇林勇明
  • 8篇李键
  • 6篇吴承祯
  • 5篇洪伟
  • 5篇黄树军
  • 2篇张莹
  • 2篇包和林
  • 2篇郑郁善
  • 2篇肖永太
  • 2篇何天友
  • 2篇荣俊冬
  • 1篇谢安强
  • 1篇陈灿
  • 1篇陈凌艳
  • 1篇陈礼光
  • 1篇杨阳

传媒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农学学报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4篇2020
  • 2篇2014
  • 5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育苗密度对千年桐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和高径比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以当年生千年桐幼苗为材料,设置5种育苗密度D1(10 cm×10 cm)、D2(15 cm×15 cm)、D3(20 cm×20 cm)、D4(25 cm×25 cm)和D5(30 cm×30 cm),研究不同育苗密度对千年桐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和高径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密度间千年桐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有差异,不同月份间也存在差异;9月份,D1对千年桐幼苗的生长较有利,D5次之;10月份,光化学淬灭系数(qP)随育苗密度增大而增大,高径比随育苗密度减小而减小,其中D5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电子传递的相对速率(ETR)、PSⅡ最大化学效率(F v/F m)和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 v/F o)均为最高,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最低,D5最有利千年桐幼苗生长。综合2个月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高径比,认为D5是千年桐幼苗生长的最适育苗密度。
黄婷张莹吴承祯洪伟林勇明黄树军
关键词:育苗密度叶绿素荧光
大明竹属部分植物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有效引物筛选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建立了适合大明竹属25个竹种的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了各影响因子的用量,筛选出18条有效引物,并确定它们的退火温度,最后对体系进行了检验.优化后大明竹属植物ISSR-PCR的20μL反应体系含2.0μL10×PCR Buffer、2.5 mmol·L-1Mg2+、0.15 mmol·L-1dNTPs、0.5μmol·L-1引物、1.0 U Tap DNA聚合酶、50 ng模板DNA、10.6μL灭菌ddH2O.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60 s,55℃复性45 s,72℃延伸90 s,循环40次;72℃延伸7 min,4℃保存.该ISSR-PCR反应体系可用于大明竹属部分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研究.
黄树军黄婷肖永太荣俊冬杨阳何天友陈凌艳郑郁善
关键词:ISSR引物筛选
3种人工湿地植物生长期内对土壤氮磷的富集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为筛选出可用于修复土壤N、P污染的植物种类,以武夷山生活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再力花(Thalia dealbata)、花叶芦荻(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L.)3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一个生长季内(第7,14,21和28周)3种植物的生物量和N、P含量及其对应土壤的N、P含量,分析其生物量,N、P积累量,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的变化特点,并建立植物N、P积累量与生物量和N、P含量的线性回归关系.结果显示:1)人工湿地3种植物的生物量和N、P积累量在不同取样时间和不同植物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除第7周外,再力花和花叶芦荻在其他取样时间的叶茎生物量比均小于1;再力花和花叶芦荻的叶N积累量平均值大于茎,叶P积累量平均值小于茎(p<0.05).2)除再力花茎和花叶芦荻茎的N积累量与N含量、花叶芦荻叶的P积累量与P含量外,其他植物不同器官的N、P积累量与生物量和N、P含量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3)3种植物不同器官在各取样时间的N、P富集系数均大于1;再力花除在第7周的P迁移系数小于1外,其他取样时间的N、P迁移系数均大于1;花叶芦荻在各取样时间的N迁移系数大于1,而P迁移系数小于1.综上所述,3种植物对N、P的吸收、富集和迁移能力有所不同,花叶芦荻对N、P的去除效果最佳,在人工湿地植物配置中可优先考虑种植花叶芦荻.
郭汝凤刘鑫铭李冠军黄婷吴承祯林勇明李键
关键词:香根草氮积累磷积累
大明竹属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及DNA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对竹类有较好多态性的18条引物及已优化的ISS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分析大明竹属25种竹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共扩增出重复性好的多态位点高达88.3%,平均每个引物扩增8.61个,DNA分子量在160—3000 bp,此25种竹类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006,变异幅度为0.1486—0.7191,说明大明竹属具有高的遗传多样性,种间遗传相对复杂。ISSR结果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5396处将25种竹划分为3类,与形态分类结果大致一致,说明ISSR技术能精确检测大明竹属部分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有助于该属的分类。试验用U807、U815、U835、U836、U840、U841、U844 7条引物构建大明竹属25种竹的数字指纹识别码,为大明竹属部分植物的分类及种质鉴定提供参考。
黄树军陈礼光肖永太荣俊冬黄婷何天友郑郁善
关键词:ISSR标记DNA指纹图谱
模拟氮硫沉降对邓恩桉人工龄林凋落物C、N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模拟氮硫沉降下建阳市的邓恩桉幼林凋落物C、N含量动态变化。经过1a的监测和分析发现,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N含量均呈双峰变化模式,各处理间呈显著差异,C含量在初始值(44.76%)附近上下波动,N含量整体随时间呈增长趋势。Na2SO4为130-192 kg·hm-2·a-1, CO(NH2)2为203-300 kg·hm-2·a-1,氮硫两因子沉降量增加有利于C、N含量的增加。Na2SO4为192 kg·hm-2·a-1,CO(NH2)2为300 kg·hm-2·a-1,C含量最大;Na2SO4为192 kg·hm-2·a-1,CO(NH2)2为256 kg·hm-2·a-1,N含量最大。研究为邓恩桉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黄婷包和林吴承祯洪伟林勇明黄树军黄楷琪李键
关键词:邓恩桉人工幼林凋落物分解
武夷山人工湿地系统植物生长期内土壤-植物碳氮磷变化特点被引量:3
2020年
通过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植物生长期内植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的研究,旨在阐明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人工湿地系统植物生长期内植被的养分循环及限制状况,为维持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内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借鉴.在一个生长季内分4次(7、14、21、28周)测定武夷山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系统主要植物再力花(Thalia dealbata)、花叶芦荻(Arundo donax var. versicolor)、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L.)和土壤的C、N、P含量变化,分析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一个生长季内,人工湿地系统土壤C、N、P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变化范围分别为14.39-18.32、0.72-6.11、0.47-0.73 mg/kg;(2)再力花、花叶芦荻叶、茎C含量随着植物的生长呈上升趋势,香根草C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再力花、花叶芦荻叶的N含量呈上升趋势,茎N含量呈先减后增趋势,香根草N含量呈下降趋势,再力花、花叶芦荻叶P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再力花和花叶芦荻的茎和香根草P含量呈下降趋势,其变化范围分别为402.56-527.13、6.16-22.06、1.54-3.02 mg/kg;(3)再力花和花叶芦荻的叶C:N、C:P、N:P与土壤C:N、C:P、N:P无显著相关,但叶N含量与土壤N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香根草C:N、C:P与土壤C:N、C:P存在正相关,香根草C含量与土壤中C含量存在负相关,香根草N含量与土壤N含量存在正相关.综上所述,在一个生长季内,3种植物的C、N、P含量、化学计量比及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土壤N含量影响着再力花和花叶芦荻叶N含量,香根草同时受土壤C、N含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人工湿地营造策略、环境保护以及植物配置提供参考.(图2表4参55)
郭汝凤刘鑫铭李冠军黄婷吴承祯林勇明李键
关键词:人工湿地系统化学计量
氮-硫沉降对邓恩桉及杉木人工林凋落物C和N残留率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以Na2SO4为硫源、46%CO(NH2)2为氮源模拟氮-硫沉降,分析了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的动态变化,并采用Olson指数模型对C和N分解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在1年内随处理时间延长邓恩桉和杉木凋落物的C和N残留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且N较难释放,总体表现为"释放-富集-释放"的动态过程;但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及不同处理时间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凋落物中C和N分解的Olson指数模型的相关性总体上达到极显著或显著(P<0.05)水平;邓恩桉和杉木凋落物中C和N的平均分解系数分别为0.877和0.208、0.704和0.600,平均周转期分别为3.148和15.877 a,4.090和4.947 a,显示凋落物中C释放速率大于N,杉木凋落物的C周转期大于邓恩桉但其N周转期则小于后者。在Na2SO4164 kg·hm-2·a-1的水平下,氮沉降对邓恩桉凋落物的C和N释放及杉木凋落物的N释放有促进作用,但对杉木凋落物的C释放有抑制作用;在46%CO(NH2)2150或256 kg·hm-2·a-1的水平下,硫沉降也具有同样的作用。随分解时间的延长,邓恩桉凋落物的C/N值呈波动但总体减小的趋势,而杉木凋落物的C/N值呈波动趋势;但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凋落物的C/N值均有极显著差异,且邓恩桉凋落物C/N值的变化幅度总体上大于杉木凋落物。
黄婷包和林吴承祯林勇明洪伟李键
关键词:邓恩桉杉木凋落物分解
武夷山市人工湿地再力花和花叶芦竹的重金属累积和迁移特点被引量:2
2020年
以武夷山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种植的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和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 Stoke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生长时间(6月14日、8月2日、9月20日和11月8日)2种植物叶和茎中Mn、Cu、Cd、Zn、Cr和Pb含量,分析了2种植物6种重金属的累积和迁移特点以及生长时间与叶和茎中6种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再力花和花叶芦竹叶和茎中6种重金属含量总体上在9月20日或11月8日最高。再力花和花叶芦竹叶和茎中Mn、Cd和Zn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或更低,Pb含量超出正常范围,Cu和Cr含量总体上在6月14日、8月2日和9月20日在正常范围内,在11月8日超出正常范围。总体上看,再力花的Mn、Cu、Zn和Cr迁移系数大于1,Cd和Pb迁移系数小于1;花叶芦竹的Mn和Cu迁移系数大于1,Cd、Cr、Zn和Pb迁移系数小于1。除再力花叶中Pb含量以及花叶芦竹叶中Cd含量和茎中Mn和Cd含量外,再力花和花叶芦竹生长时间与叶和茎中重金属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且再力花生长时间与叶和茎中Mn、Cd和Zn含量的相关关系较好,而花叶芦竹生长时间与Cr含量的相关关系较好。综上所述,再力花和花叶芦竹中6种重金属的累积和迁移特点存在差异,属于多重金属耐性植物;在武夷山市人工湿地,建议将再力花用于Mn、Cd和Zn污染环境的修复,将花叶芦竹用于Cr污染环境的修复。
郭汝凤李冠军刘鑫铭黄婷林勇明吴承祯李键
关键词:人工湿地重金属
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吸附能力及耐性评价综述被引量:4
2014年
人工湿地除污率高,出水水质好,成本低,便于管理,可美化环境,亦可做园林景观,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湿地植物与污水相互作用的报道较多,笔者综述了近年来湿地植物净化污水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污水的响应,探讨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吸附能力及耐性评价。植被净化污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植株所处的环境、植株种类和配置、污水的浓度、基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植株种植密度、管理措施。关于人工湿地植物净化污水的研究还需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根系微生物的净化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人工湿地植株轮作的研究以及植物各器官吸附金属元素特别是重金属元素的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同时应加强湿地植物资源化的后续研究工作。
黄婷黄楷琪邓浩俊吴承祯林勇明洪伟李键谢安强
关键词:湿地植物
育苗密度对千年桐幼苗N、P利用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以1年生千年桐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育苗密度D1(10 cm×10 cm)、D2(15 cm×15cm)、D3(20 cm×20 cm)、D4(25c m×25 cm)、D5(30 cm×30 cm),研究不同育苗密度对千年桐幼苗养分吸收利用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密度处理之间的千年桐幼苗,同一生长部位的N、P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各养分含量受育苗密度影响不显著,但对N、P利用率的影响显著。随千年桐育苗密度的增大,幼苗的N、P吸收率均减小。随时间的推移,N利用率呈增加趋势,P利用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生长旺盛期,密度越小,幼苗N利用率越高;生长初期,高密度下P利用率较大,生长后期则相反。随育苗密度的增加,平均单株干质量、根干质量、叶干质量、茎干质量在9月最大;在一个生长季,地下/地上生物量表现为先减后增(均小于1)。在自然状态下D5密度最适宜千年桐幼苗的生长,结合施肥及光合作用、经济效益等其他因素考虑,也可在D5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密度。
黄婷张莹陈建忠林勇明李键陈灿黄树军洪伟吴承祯
关键词:千年桐育苗密度养分利用生物量积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