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淳浩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创造社
  • 2篇新诗
  • 2篇女神
  • 2篇文化
  • 2篇文化运动
  • 2篇文学
  • 2篇浪漫
  • 2篇浪漫主义
  • 2篇成仿吾
  • 1篇东方文化
  • 1篇新诗集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化运动
  • 1篇新文学
  • 1篇新文学运动
  • 1篇研究会
  • 1篇叶灵凤
  • 1篇孕育期
  • 1篇日报
  • 1篇日记

机构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9篇黄淳浩

传媒

  • 9篇郭沫若学刊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1
  • 1篇199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漫长的孕育期
1990年
明年是创造社成立的七十周年,本刊特辟出专栏,以志纪念。郭沫若既是创造社的创始人,又是它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郭沫若早期的文学活动,与创造社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创造社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早期郭沫若的思想和创作,无疑会大有裨益。本期刊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淳浩同志《漫长的孕育期》一文,此文是其专著《创造社漫论》第一章的第一节。愿能对广大研究者有所启迪和帮助。
黄淳浩
关键词:孕育期少年中国
郭沫若与两个“文明”
1991年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词,今天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上自耄耋之年的老人,下至受蒙伊始的幼儿园小朋友,几乎都已是司空见惯的习常用语了。但这两个词,却是在西方评论家中最早流行开来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人民饱经了战争的痛苦。战乱之后,痛定思痛,许多人对亚洲的和平产生了莫大的憧憬,从而诱发了对东方文化的浓厚兴趣。当时,在西方世界,尤其是在评论界,曾经展开过一场东西方文化的激烈争论,一种“西方的物质文明破产了,东方的精神文明是救世的福音”的说法,
黄淳浩
关键词:希伯来文文艺论集东方文化救世
略论创造社作家的创作被引量:1
1997年
黄淳浩
关键词:创造社作家浪漫主义叶灵凤王独清象征诗穆木天
郭沫若与冯乃超
2004年
郭沫若和冯乃超二人,是诗人,也是政治家。二人从1926年开始结交,就一同战斗,直 到郭沫若逝世,这在创造社成员之间是少有的。
黄淳浩
“二十余年如一日”──郭沫若与郁达夫(下)被引量:1
1999年
黄淳浩
关键词:创造社国民政府蒋介石成仿吾日记《星洲日报》
《女神之再生》和《致李石岑信》究竟写于何年?被引量:1
1991年
《女神之再生》是我国新文学运动中开一代诗风之新诗集《女神》中的第一首诗,也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女神》之得名,首先自然是由于有它的存在。也就是在这首诗中,诗人强烈地表现了自己反抗黑暗,追求自由,和建设一个光明、美好的新中国的理想和愿望,集中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致李石岑信》则集中反映了郭沫若的早期诗歌理论和文艺思想,无论是郭沫若早期诗论和文艺思想的褒奖者或贬抑者,对这封信都是极为重视的。早期新文坛中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之间有论争,也是由这封信中的某些提法诱发的。因此,这首诗和这封信,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之中,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的。
黄淳浩
关键词:李石岑郭沫若研究新文学运动新诗集《女神》文化运动
相识相期却终至分道扬镳——郭沫若与张资平之关系被引量:1
2003年
张资平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革命文学社团之一创造社的早期成员 ,客观上曾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作出过一些工作 ,但由于他的思想观念和创造倾向并未真正受到革命的熏陶与应有的改造 ,终至滑向无聊文人、汉奸文人的立场。
黄淳浩
关键词:创造社
“二十余年如一日”──郭沫若与郁达夫(上)
1998年
黄淳浩
关键词:创造社成仿吾文学研究会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周全平 倪贻德的写世抒情小说
1996年
周全平 倪贻德的写世抒情小说黄淳浩周全平和倪贻德是《创造周报》时期涌现出来的两位作家。成仿吾在《创造日·终刊感言》中曾说,在创造社刊物所推荐的几个作者之中,"尤以周全平和倪贻德二君为最有望。二君是这半年以来的最杰出的新进作家"。①通常的评论多认为周全...
黄淳浩
关键词:倪贻德创造社抒情小说秋海棠《沉沦》
共1页<1>
聚类工具0